怎么爱在柬华人?
《圣经》中有不少看似彼此矛盾的经文,有些甚至是作者故意那样写的,比如《箴言》26章4-5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不知道你是否曾为这样的经文苦恼过,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理解。其实,生活本是复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看似矛盾却真实存在的事情。所以,《圣经》中有很多看似矛盾的经文,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圣经》真的是真实的。
那么,《箴言》中的这两节经文到底该怎么理解呢?当我们把经文的核心指向内心想法,而不是外在行为的时候,这两节经文的真正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原则,能够帮助我们解答很多疑问。
比如,“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这节经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内心不要变得像愚昧人一样。比如,不要因为别人做错事情,你自己也做错事情;不要因为别人犯罪,你也跟着犯罪。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实在太难了,不是吗?《马太福音》5章39节,主耶稣教导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个教导非常难以理解。事实上,我们最有可能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也会变得不公正。
比如,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罪犯,其中很多人都是因为遭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才心理扭曲而犯罪的。当愚昧人以愚妄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以愚妄的方式回应那些愚昧人。(简单来说,愚昧人就是不认识上帝的人;愚妄的方式就是上帝不喜悦的方式。)
所以,当我们越过表面的行为看到内心的时候,这节经文的真正含义就是:不要因为别人犯罪,你也犯罪,那样的话,你也将跟他一样承受罪的后果;相反,你的眼目要定睛在上帝那里,定睛在主耶稣基督身上,而不是跟着身边的人改变,不是跟着环境改变。
那么,紧接着的那节经文——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再次回到查看内心的角度,为什么“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呢?是为了避免让这个愚昧人自以为有智慧,是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是个愚昧人,让他悔改,让他不再继续做愚昧人,而是悔改归向上帝。
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的内心不是报复的,不是苦毒的,而是带着爱的动机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还是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才好,不然自己就会变得“与他一样”。
我们总结一下,这两节经文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犯罪而犯罪,要保守自己的心不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其次,当我们力所能及的时候,要带着爱心挽回那些犯罪的人。挽回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要出于爱心;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效法他们的方式对待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从而归向上帝。
其实,这个原则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适用的。比如“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个教导,用这个原则来理解的话就是:当有人打你的时候,你不要带着报复的心打回去,让自己的心中充满仇恨;而“把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则是更进一步,希望他能够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不是希望他继续打人,继续得罪上帝。
防人之心不可无,坦诚相见……
熊猫侠 发表于 2019-9-18 12:50
防人之心不可无,坦诚相见……
当人类没有私心的时候,最初是不设防的。自从有了私心,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出现了第1个叫做以诺的人建造了一座城保护自己。最早的城市以诺城。
该隐与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怀孕,生了以诺。该隐建造了一座城,就按着他儿子的名将那城叫做以诺。 (创世记 4:17 和合本)
是该隐为他儿子以诺建的。
设防是因为心里有恐惧。耶稣一直照着旧约圣经对他的预言去做。顺服到瘦肉,上十字架都没有恐惧,他临死还为钉死他的人们祷告,求上帝赦免他们。这才是真正的爱里没有惧怕。
熊猫侠 发表于 2019-9-18 12:50
防人之心不可无,坦诚相见……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约翰一书 4:18 和合本)
上面的瘦肉是受死,Sorry,字打错了,改正一下
更准确的是受辱,然后受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