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 发表于 2020-11-5 15:28:51

央视曝京东大数据杀熟:老用户比新用户多花25元



11月4日,正当各家的双十一营销热热闹闹举办的时候,央视财经频道爆出:北京韩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物,下单的时候用的高级账号,显示价格为122元;结账的时候用了另一部手机,不常用的账号去结账,发现便宜了25元。

记者和韩女士仔细查看,原来导致价格有如此大差别的原因,是京东在普通账号的界面上,多出了一张“满69减25的优惠券”。

s3200b53q56


从电视画面可以看出,这个涉嫌“大数据杀熟”的某电商平台,是京东。

(虽然央视遮挡了京东的logo,但“购物返10倍京豆”十分清晰)

韩女士表示,自己的账号已经用了12年,在京东上已经消费560笔、累计25.92万元。而结账用的小号却是个新号,基本没有用来消费。

按照正常的营销逻辑,老用户应该是所有电商拿出全部力气争取的对象。可到了京东这里,却成了待宰的猪羊,磨刀霍霍那种。

更气人的是,当韩女士向客服投诉时,客服却表示:“系统会跟进账号信息发送优惠券哦,不是每(错字)一个用户都有的”“新用户系统会自动发送优惠券的呢”


客服的解释,在逻辑上说得通,但在用户看来,这就是“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之痛
每到电商节日,所谓“大数据杀熟”都会成为用户心里的痛。

无论你是618、双11还是双12,用户喜欢的是更好的价格和更好的产品。

即使主打价格牌的某电商,这两年的便宜逻辑也成了“百亿补贴”,而不是其他原因。

因为别的原因便宜,太容易被解读成“低质低价、盗版、山寨、杀熟”,补贴就没这个问题。

而且今年的经济也不算太好,大家对价格的关注更是前所未有,听说,主打价格牌淘宝特价版的日货,都已经超越了淘宝自身。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坚持低价,而且在低价的同时还要坚持好产品,成为电商赛道胜出的关键。

就在这个时候,京东爆出的这个“大数据杀熟”,实在有点不合时宜:

我是老用户,经常到你这里来买东西,那代表了我对你的信任,信任你的产品、价格和服务,综合起来比别人好,我才来你这里买。

结果,在你看来,我就是肥羊,应该下刀子更狠。

提醒网友:购物一定要货比三家,不要一棵树吊死

遇到大数据杀熟有啥好办法?

老实说,我也没啥好办法,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使用的是同一个账号,不会像韩女士这样恰好用了两部手机,才发现京东的猫腻。

但我们也不能任人宰割啊。

想买一个东西,就去淘宝、拼多多、苏宁、京东,甚至线下超市多去逛逛,尤其是贵重东西,更是如此。

想来,即使他们都有大数据杀熟,经过这么多比较之后,总会有一个相对实惠些的吧。(如果有多余手机,注册点小号去搜索购物,也是个好办法)

来源:网易新闻

一般的存在 发表于 2020-11-12 09:43:24

现在优惠满减用卷等等花样百出,比价网站根本没法反应最低价,还是老老实实京东淘宝多试试才知道价格

气质担当 发表于 2020-11-12 09:43:24

每次网购都用比价app看历史价位,不接近或低于历史价位就不买,倒也没发现几大电商有杀熟的动作

愈挫愈勇, 发表于 2020-11-12 09:43:24

一般底价可以通过淘宝非天猫店搜出来,太小众的商品就没办法了

小二后生 发表于 2020-11-5 16:31:19

用多个账号吧

Xupeng 发表于 2020-11-5 16:34:30

重罚。屡教不改啊

VincentZheng 发表于 2020-11-5 16:50:52

熟客被宰不是个案

吾得 发表于 2020-11-5 18:01:51

经常的事

半枝烟飘香 发表于 2020-11-5 20:13:36

幸亏我没怎么在京东买东西

纯-爷-们 发表于 2020-11-5 20:25:53

开多几个新号来用

九寸信仰 发表于 2020-11-5 20:32:08

常事,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一般的存在 发表于 2020-11-7 18:45:19

大数据杀熟,经过这么多比较之后,总会有一个相对实惠些的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央视曝京东大数据杀熟:老用户比新用户多花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