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为何总成为别人欺凌的目标?
原创作者:正气歌声
众所周知,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华人都是极为富裕的民族。
那是因为华人是世界上最勤劳最智慧的民族,我们能者多劳。
进入外国之后,由于外国人不如我们民族勤劳和智慧,所以在商业竞争上,他们也是不如华人的,所以华人往往会成为当地的巨富,积攒许多的财富,会拥有许多的产业,成为商界名流。
但很可惜的是,我们会赚钱,但却不团结,自卫能力不足。
但没有足够的政治地位,那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情这才是问题,不管是印尼屠华事件,还是美国华人被人殴打、欺凌事件,都足以说明这点。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我们在明亡之后政治能力和组织性退步造成的。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海外华人不团结的原因有三:
其一,海外华人缺少团结互助意识和自卫意识。
清代以来,华人亡国日久,被奴化严重,自卫意识、组织意识、从社会制度层面到意识层面,被彻底抹去。
海外华人从清末开始向欧美、东南亚移民,这些华人在意识层面和清末时代人相同,缺少“建立组织保护自家利益”的意识,就算建立了组织,也因为过度在乎私利而损害公利,导致组织凝聚力不足,组织战斗力较差。
如今,这一点在海外华人团体有改观,因海外华人受到切身利益损害和歧视,认识到建立组织和团结的重要性,也开始依靠组织,用众人团结合力的方式,扩大华人群体利益,让每个华人从中受益,其实践者司徒美堂、海外洪门等华人组织,在某些时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华人的生存资格和利益。
海外华人为自身人权,团结起来游行的活动,也多有出现,同样以团结自救的方式保护了自身利益。
其二,海外华人,多是南方出国谋生者,家族意识强烈,破坏了民族意识,出国后还按“众多家族互相竞争互相攀比”的想法来生存,形成华人内部的“生存竞争关系”,破坏了华人内部的“合作互助关系”,导致大家都想在华人内部出人头地,内部竞争太严重。攀比心理的根源,是家族制思想很难适应国外社会制度和国外的思维方式。
其三,海外华人过度耍小聪明,公利意识淡薄,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认同“众人团结依附团体,众人合理扩大团体利益,并因团体利益的扩大,让每个个体有利可图”的思维方式。
(海外华人小聪明是有,但并无大智慧,不够团结)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华人纷纷投入到了西方人的“怀抱”,认西方人的国家为祖国,说一口地道的洋人,他的举止神态已经没有了华夏风范,他的一言一行也全部西化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长着华人模样的“西方人”,他们在血统上仍是华人不假,但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我们同胞了。
还有一些人,虽然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却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的了解。
华人在海外想要自救,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不管你如何去迎合西方的价值观,但你的模样和西方人就是不一样,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是一定会受到排斥的。
不同族群之间的争斗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不管这个世界发展到怎样的一种情况,也依然如此。
所以,只有牢牢地抱成一团,才能够生存壮大。
比如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就是这样做的。直到如今,大马的华人依然在说中文,用筷子吃饭,学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过华夏传统的节日。
所以,尽管漂白在外数百年,马来西亚的华人仍然可以算是我们的同胞,他们是坚决不肯被“融合”的!
其实从马来西亚建国以来,大马的当局就一直在打压身为“少数派”的华人,想要华人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从此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华人的处境也就更为糟糕了。
但他们并没有屈服,仍在不停地对抗着。也正因为他们团结一致,所以大马政府也只能妥协。
所以,直到如今,马来西亚的华人聚集地也是在海外最为“中国化”的一个地区
但如今,马来西亚的华人却因为人口减少和比例下降,而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危机。马来西亚的前总理马哈蒂尔说,华人最好别说中文、别用筷子吃饭,要改用手抓饭,否则无法融入马来西亚。
由此可知,华人在大马的处境也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妙
华人想要在海外很好地生存,必须要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牢牢地抱成一团,形成自己的特点。
此外还要想尽一切提升自己的生育率,保持自己人口的壮大!
唯有如此,别人才不敢把你怎样,一味地去迎合别人、改变自己,是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的,只能是饱受欺凌
白痴,说到底是没有一个为他们撑腰的母国。 是的, 爱窝里斗,我们酒店几个干活的都是明争暗斗 众所周知华人对自己人最狠 想起来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 哎 :):) 无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