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 发表于 2022-9-12 21:23:13

姐姐拒绝给亲弟弟买房,竟被父母告上法庭索要50万元“赡养费”

俗语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当家务事真的搬上了法庭,在情理和法理的交织之下,如何才能做到两全?以下这个案例或许值得大家深思。


女子从2岁起被寄养在姑姑家,成年后却被亲生父母告上法庭  

据广州市司法局微信号“广州普法”披露的普法案例显示,29岁的张女士自2岁起,就被父母送到了姑姑家居住,后来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就一直没有将张女士接回来。
  
在姑姑家居住的那些年,张女士体验到了不符合自己年纪的人生冷暖事,从小的生活经历让张女士变得格外的坚强与勇敢。
  
因为从小在姑姑家长大,所以张女士一直对父母有着一种陌生感,她很少联系父母,而父母也很少联系她。
  
本以为双方会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但多年后,张女士事业有成,于是出钱给姑姑家的表弟买了房,她与亲生父母之间也随即发生了矛盾和纠纷……
  
张女士的父母认为,张女士出钱给表弟买了房子,那么她也应该给自己亲弟弟买一套房子。张女士也明确表态,自己不会出钱给弟弟买房。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46052  
至此之后,张女士与其父母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直到父母将她告上法庭,索要50万赡养费。

原告:成年子女应赡养父母,支付50万元赡养费合情合理  

原告代理人:《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无条件的,不因任何原因而消除,子女不能以自己对父母的亲疏好恶来选择是否赡养父母。赡养父母不仅仅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定义务。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按子女收入的20%-30%的标准来确定赡养费。被告现在29岁,过去十年未曾给过赡养费,根据被告的工资收入水平,一年给付5万元作为赡养费,而50万元属于一次性付清赡养费,合情合理。
  
被告代理人:法律上,姐姐对弟弟并没有抚养义务,除非父母双亡或无力抚养,且弟弟又是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但在本案中,弟弟已经成年,哪怕是亲生父母都没有抚养义务了,更何况是姐姐?而且,原告提出的为弟弟买房子的诉求,已远远超出了抚养的限度,不应得到支持。
  
根据《民法典》规定,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确实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但原告享有退休金,其收入能够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并不属于生活困难的人群。

法院判决:给付多少抚养费可酌情商定  

法院认为,由于原告年岁较大,被告作为其子女,的确有赡养父母终老的义务。但弟弟作为成年人,原告不应将买房压力冠以抚养、赡养之名附加给被告。
  
考虑到原告有退休金收入足以安享晚年,而被告从小由姑姑收养,原告未尽到父母抚养的义务,被告所需要给付的赡养费应根据被告的实际情况和原告酌情商定。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你认为在此案中,张女士应该支付这笔赡养费吗?
  
来源:头条网

周杨 发表于 2022-9-13 04:53:01

宁愿坐牢都不给。不要惯坏那些不要脸的败类。

原始逻辑 发表于 2022-9-12 23:10:26

抚养与赡养是相对的。

漂流 发表于 2022-9-13 08:21:28

自己一高兴生下女儿,又不抚养长大,已经是恩断义绝,现在还有脸来要抚养费,真是老不要脸

我是导演186715 发表于 2022-9-13 02:26:04

不应该

小福子 发表于 2022-9-13 10:24:40

生而不养!和来赡养!!!

jpzjb2012 发表于 2022-9-13 08:10:31

从小没有抚养子女,怎么好意思要赡养费。

桂林阳朔的 发表于 2022-9-13 07:44:14

她父母只生了,没有养这个女儿呀

新人承让 发表于 2022-9-12 23:28:30

不给

梦醒忆悲凉 发表于 2022-9-13 05:31:14

不付

吴捡 发表于 2022-9-12 21:30:46

应该支付一些

laopiao8888 发表于 2022-9-12 21:52:57

柬飘ZWI 发表于 2022-9-12 22:13:54

这父母也好意思,2岁就把人送养了,平时还不怎么关心,现在张口就是50万。

Fxm1030 发表于 2022-9-12 23:02:21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北京阿龙 发表于 2022-9-12 23:08:31

你不养她大…怎么有脸让孩子养你们的老…不要个鼻脸

林海勇 发表于 2022-9-12 23:27:11

有这样的父母家之不幸

橘红色的火焰 发表于 2022-9-12 23:31:27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姐姐拒绝给亲弟弟买房,竟被父母告上法庭索要50万元“赡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