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还没到宣布疫情结束的时候
据新华社12月3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2日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仍在全球广泛传播,目前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有过感染或接种疫苗,目前世界上至少90%的人口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12月3日,在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建立免疫屏障。未来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于核酸清零,而是将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世卫组织:还没到宣布结束的时候
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仍在全球广泛传播,目前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有过感染或接种疫苗,目前世界上至少90%的人口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日在记者会上说:“我们现在距离能够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那一刻更近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病毒监测、检测、测序及疫苗接种方面仍存在差距。”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说,仅上周各国就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250万例新增病例。60岁以上人群、基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一线医卫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仍未实现百分之百的目标,这需要各国政府关注。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性很强,各国都必须依据其风险评估及其掌握的防疫工具来应对疫情。
张文宏最新研判
12月3日,在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张文宏从临床视角讲述了新冠病毒的传播模式。他表示,在2020年三四月份时,他所在的团队就认为该病毒并不会在当年6月份消失,原因是病毒扩张非常快,从收治的病人中发现,病毒在每个人身上会突变,而这种突变又进一步导致病毒持续进化。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从原始毒株开始突变后,之后又进化到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每一波进化速度非常快,而且后者迅速取代前者,然而,启动疫苗接种后,对患者体内进行监控后发现,病毒变异有所收敛,目前病毒的变异局限在奥密克戎家族中,这说明接种疫苗或者在重复感染后,体内的免疫压力对病毒的突变造成了很大约束。
“病毒的突变是随机的,但体内的免疫力和重复感染会制约这种突变。病毒为了突破人体免疫带来的压力,会朝着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方向突变,这样才可以把基因传递出去,从而实现传播,但生物的进化是有局限的,奥密克戎的传播指数最高也在16~18这个水平,未来很难再超越这个水平。”张文宏在会上强调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尤其是脆弱人群的接种,这是关系到未来能否走出疫情的关键。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数据提示疫苗对于老年人的保护作用显著。在住院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中,高龄、慢性肾脏病以及心脏疾病是导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高危因素,接种疫苗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缩短;相比孤立性高血压、心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慢性肾脏病、长期卧床以及肿瘤是导致住院患者重症化的“更脆弱”因素,而接种疫苗则具有保护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有些民众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依旧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对于如何提高疫苗效力,张文宏建议在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时,选择异源接种。另外,他也呼吁未来开展第四针疫苗接种。
在新冠药物临床治疗中,张文宏也建议在病毒早期阶段开始用药。“国际上的真实世界现在告诉我们,在中早期阶段,如果及时用药,可以将病人的重症率发生率降低90%左右。”
“在疾控领域,有句话,就是要跟病毒赛跑,要追着病毒走,这是人类消除病毒与病毒传播进行的一场竞争。但是,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通过疫苗接种、药物的治疗,我们已进入到对病毒驯化、控制的阶段了。未来对于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并不是一个核酸的清零,而是将一个有症状或者重症的疾病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我相信人类未来是可以做到对新冠病毒的驯化、控制的。”张文宏说。
医学专家:新冠“后遗症”可能来自于心理因素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表示,新冠病毒毒株变异成奥密克戎以后,引起的重症基本上就没有了。“我们从去年12月收治奥密克戎感染者,到今年10月,基本上是一例重症都没有,所以后来对本土疫情里一些新冠康复者也进行了出院以后三个月的随访,也没发现这些病人有明显的后遗症,他们所诉说的‘没力气,睡不好或者是焦虑’,更多的是主观感受,不一定跟新冠导致的器质性病变相关,大多是心理因素,对这些病人,主要是进行心理疏导。”
邓西龙说道,一些研究指出的“长新冠”“脑雾”,这些依据足不足,样本多不多,都是值得探讨的。而且,现在国外也有很多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导致的“长新冠”越来越少。国内研究也发现,感染奥密克戎后,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或者是类似感冒症状,恢复得也快,基本没有后遗症,大家不需要太担心。
另外,不少患者担心奥密克戎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宁玉萍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不大,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点发热、咽喉痛等等,基本不会出现脑部症状。目前,也没有看到这方面报道显示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对脑部造成损伤,大家大可不必惊慌。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第一财经、《广州日报》等
去你nnb的 人家都不搭理新馆了 你还在瞎几把报道 已经这样了,控制也没有意义 :):) 继续封,继续狠搞一百年 :):) 所以還要防護 三年了 嗯 注意安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