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道教的渊源》黃雨喬
《我与道教的渊源》记述文:黄雨喬
我与道教第一个阶段的认知:迷信,装神弄鬼,不入流教派!
(那个时候的我是个年幼无知的狂徒,不学无术的二流子,对世界充满懵懂……)。
我与道教的第二个阶段的认知:道教是国教!
(那个时候的我学识有所提高,人也長大了,经历过一些事了,对世界又有了全新的认知,心想:反正道教是国教,国教的事情与我何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时的自己不想去更多地了解道教,总感觉道教是国家的一种学派与自己无关,跟自己挂不到边的事情,无须关心道教)。
我与道教第三个阶段的认知:首先很感谢我的父亲,是我的父亲大人天天教我的一首诗,这首诗他整整教了我八年,从出生就开始教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思念父亲,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愈发清晰……
通过那首诗我找到了自己的祖谱,通过祖谱我才意外发现: "道教原来与自己有关”!
竟然与自己与生俱来所具备的所拥有的信仰,也是我的世代先祖留给我们族人的民族精神文化,和精神遗产……
有一位先祖叫黄峭,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县人,工部侍郎……(我父亲教给我的那首诗就是他的著作)。
他的前几句浓浓地儒家风格:“俊马登程往异方……"好一幅美丽的画卷,虽有滿滿地不舍,他的儿孙们背着祖谱银元去下一个充滿希望满怀憧憬的地方建家立业……
后续:“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他嘱托子孙当孝顺父母亲,勿忘祖德,上善若水”滿滿的儒家思想!
他的最后一句又是浓浓的道家风格:“三七男儿总炽昌"总炽昌——体现了"忠“,这里所表达的忠,是忠君报国!
一股强烈的道家精神和思想。
大意好男儿保家卫国血洒沙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也是整首诗的亮点!
但,自古以来“忠孝难俩全",道家说,先人道,后仙道。兰彦岭老师说的好:“道家是乱世之学,治乱之意,天下大乱靠道家来辅佐明君,统一天下,把天下安定之后,交给儒家管,用忠臣孝子,用君君臣臣,规范人的行为,让天下安定,道家讲究功成名随身退!
黄峭先祖他不但是儒家学者也是道家学者,他的著名学术《圈论》就是深厚的道家学说。
黄帝轩辕第二十五世孙黄要公任少康帝右相,学习黄帝兵法(奇门遁甲就是道教学术)。
我不能一一举例了,道教为什么是国教?聪明的读者应该知道黄氏是黄帝轩辕的后裔,黄帝的师傅是九天玄女,她所传授的兵法是道家学术,《奇门遁甲》,《古文龙虎经》,《紫府玄祖法忏》,《太乙》,《六壬之术》,《阴符经》,《兵符经》,《兵法经》,《行军五行阵法》,《九宫八卦阵》,《灵宝六丁秘法》,《玄女经》……
道教不但是国教也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信仰,《道德經》是先祖们留給我們的精神财富。
我們作為华夏儿女应該去学習传承保護我国道教文化!
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