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订单锐减:柬埔寨制衣业受挫,品牌建设可成升级方向
记者:莫止霞
今年初,柬埔寨制衣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订单量下滑。
柬埔寨海关总署最近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今年1月,柬埔寨仅出口了价值7.82亿美元的服装、鞋类和旅游产品商品,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28% 。
据《高棉时报》报道,过去六个月,该类商品的国际需求依然低迷。
柬埔寨90%以上是品牌的成衣代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资、港资、台资公司纷纷涌入,在柬埔寨购置低廉的土地建厂,雇用本地工人从事成衣代工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刺激了柬埔寨的制衣业,让其逐渐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也让柬埔寨成为全球主要的五大成衣代加工国之一。
乌俄战争以来,导致全球经济动荡,制衣业也受到影响。不仅是柬埔寨,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的制衣业也面临订单减少,产能不足的情况。
另一个原因是欧洲是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持续。数据显示,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去年10月达到10.6%的峰值,但此后一直在下降,1月份达到8.5%。这表明,欧洲通货膨胀较去年未有好转,人们的购买力减弱。
01 机遇变危机
2021年,新冠爆发第二年,柬埔寨制衣业订单逆势增长,增长率超越了许多行业,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来自欧盟、北美的订单蜂拥而至,各大工厂订单爆满。为了加紧完成订单,一些工厂不得不缩短工期,提升工人效率。订单排单很紧,工人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只有工人不够,没有订单不够”。
柬埔寨制衣厂
有制衣经验和资源的人,见订单增长,感觉投资机会要来了。他们纷纷组局,投建制衣厂,希望能多接些订单。可是好景不长,在2022年下旬,柬埔寨制衣业鼎盛的情况就急转直下。订单减少,工人放假,新工厂计划不得不闲置。
制衣业资深管理人员人士李宇(化名)分析,“订单量的骤降,主要是疫情时大家对行业出现了误判,加上乌俄战争的影响,大家的消费欲望没有像预期在疫情之后出现反弹。”“另外,欧盟取消了对柬埔寨的免税政策,商人都是讲究利益最大化,他们会去找贸易公司,然后转去利润最大的国家生产。”
而今,柬埔寨大部分制衣厂订单不足,业内人士预判,这类工厂超过了 90%,一些客户直接面对零订单的窘况。去年,有的工厂接了大型快销品牌的订单,像H&M,ZARA和CK。也有一部分产品做好了,却至今仍堆放在工厂的仓库里,等待商家提货。按照合同规定,一旦货物离开工厂,客户就要按照合同付款。订单回款难,制衣厂的资金周转也因此而受到了影响。
此外,客户对品质的要求也较往年提高,标准变得更加严格。有从业者透露,“来自欧洲的订单,验货的标准也提高了,从版型、样式,细到成衣的成份检测。”“要是货一上市就卖掉了,就不会接到投诉。万一货在仓库滞留住了,客户就会在衣服上找原因,各种投诉也随之而来。”
可以说,去年的制衣业有多风光,老板们现在就有多惆怅。投建了新厂的老板们,只好把扩厂搁置在一旁,暂停了招工计划,等行业“缓过来”的时候再作打算。有的大型制衣厂,一个制衣厂就有三四处厂房,占地数百亩,员工动辄上万人。例如,制衣业的龙头企业申洲国际,在柬埔寨租用地面积高达41.31万平方米(619.65亩)。
没有订单,产能无法“拉满”,制衣厂的压力与日俱增。
大部分压力是来源于经营成本。一方面是承担厂房的水电支出和机器折旧成本。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人力成本。按照柬埔寨《劳工法》,即使没有订单,工厂也要为工人提供底薪保障。一名工厂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工人一天发0.5块钱(美元),一个厂一万人,就是5000美元。产能不满,对工厂而言压力很大,有的工厂甚至是以0利润在求生存。”
为了节约成本,一些工厂不得不让工人们放假,一周放假3到4天,期间工人只能领到半薪。
02 全球蔓延的贸易战
一家大型制衣厂的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厂的订单量较往年下降了20%—40%。这家厂有近50年历史,今年的订单量是前所未有的少。 这个趋势并非只在柬埔寨出现,制衣业大国包括中国、缅甸、孟加拉国、越南都受到了影响。
柬单网记者向广州纺织业和东莞从事制衣业的人士了解情况发现,疫情开放之后,东莞和广州的制衣业订单并未如预期一样恢复。有企业主表示,“生意难做,订单较往年减少,老板在观望的状态。”“以前我们厂还挺多柬埔寨客户下订单的,今年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成衣代工大国孟加拉国同样受到了影响。印度经济学家Ankur Shukla在彭博社发文指出,到2023年,孟加拉国的服装出货量的增长将从一年前的27.6%下降到24.4%。经济放缓意味着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减少15亿美元。
中国供应了多个国家的制衣原料,也影响着全球的制衣产业。
李宇告诉柬单网记者,柬埔寨制衣业有许多面料和辅料都采购自中国。(注,面料是布料,辅料是拉链、纽扣、缝线等。)像棉纱、布料等,有的材料柬埔寨是没有的。越南也有在生产面料,但是品质还赶不上国内生产的。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布料生产工艺也比不上中国,中国制衣原料的产业链比较全,且对工艺的钻研深,是难以被替代的。
中国纺织厂
新冠疫情期间,供应链不稳定,无论是成衣出口,还是原料供应链都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在国内采购面辅料来生产,还涉及政治关系,新疆棉事件仍对成衣出口带来不确定性。“客户在抵制新疆棉,中国订单到了欧美那边,客人可以通过棉花的DNA检测到是否出产自中国。客户和厂家在签订单的时候会写得很清楚,禁止使用新疆棉,所以商业和政治很多时候也有许多纠葛。”
欧美制裁新疆棉,影响到整个纺织业。欧美国家颁布相关“涉疆法案”,禁止使用新疆棉,意味着无论是制衣业,还是纺织业,如居家生活产品,如被子、玩偶、毛巾出口都受到了影响。一些欧美对棉布订单则转移到其他国家,例如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据介绍,“同样品质的布料,在马来西亚的价格比泰国更便宜。”
03 工厂将离市场更近
自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以来,世界范围供应链持续中断,导致运输成本飙升。同时,亚洲各制造业中心的工厂工人生病或被迫隔离,导致运输严重延误,加剧了品牌方的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商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地压缩成本,提高利润。有一些客户甚至要求中国厂家在东南亚设厂,目的是降低关税,维持供应链稳定。为了留住客户,保住订单,企业主们不得不加快行动。
从事外贸工作的张虹介绍,“有一些品牌会跟工厂商量,要开拓产品,如果你往那边(东南亚)开,就把订单给你管理,一些老板就会赶快行动起来,否则订单就会给到其他工厂。”
柬埔寨当地希望加快接住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根据柬埔寨的投资政策,柬埔寨对外资进行减税和免税。外国公司如果符合柬埔寨投资委员会规定的要求,一年内可免交进出口税,三至五年内可免交公司所得税。如果公司设在经济特区,免税期可以延长到9年。
不过,当前制衣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柬埔寨接收中国产业转移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受到国际关系、关税政策、国际供应链稳定问题的影响。 早在2020年,欧盟撤销柬埔寨部分商品关税优惠。这意味着大量来自欧洲的订单在柬埔寨生产失去了税收优惠,对企业主来说,订单减少,取消税收优惠则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
柬埔寨中国纺织协会会长何恩佳接受《柬中时报》采访时表示,欧盟是柬埔寨服装和鞋类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旦欧盟开始征收关税,柬埔寨部分工厂或被迫缩小规模,或开始转移到其他国家。
“目前工厂利润不高,(免税假期结束后)还要承担税务,将给厂商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更沉重的负担。”何恩佳说。
中国制衣业也面临外贸订单转移的问题。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些西方时尚品牌重新考虑它们数十年来对中国工厂的依赖,主要考虑到供应链不稳定、成本上升以及对工人工作条件的担忧。
例如,快时尚公司MANGO则把更多的订单放在土耳其和摩洛哥,因为这些城市离欧洲更近。ZARA的母公司Inditex更关注罗马尼亚工厂,Mango首席执行官Toni Ruiz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墨西哥设厂是中美洲市场的一个选择,该公司计划到2024年将美国门店数量增加两倍,达到40家。
快时尚商店
04 品牌升级路漫漫 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行业有起有落是正常的,预计今年内柬埔寨制衣业情况难以好转。做服装需要4个月的时间,从设计师初稿,到内部打样、修改,生产。目前签合同的商家不多的话,估计今年秋季订单也不会太多,希望明年行业可以回暖。
柬单网记者调查发现,柬埔寨制衣业多数为品牌代工,在服装设计、品牌销售方面均未形成气候。根据微笑曲线理论,设计和技术、品牌、服务的附加值最高,而加工制造业的附加值最低。
在全球制衣供应链中,柬埔寨制衣业掌握了名牌产品的工艺流程和人力资源优势,加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成衣代工产业链已在本地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柬埔寨制衣业逐步形成自有品牌,打造Made in Cambodia,具有潜力,也仍需努力。
在韩国,服装设计业赫赫有名,韩版服装在当地形成品牌,因其风格简练,温柔美好,深受广大女士的欢迎。
中国的经验看来,在淘宝、小红书等平台上,近年涌现出许多新国货品牌,越来越多年轻女性追求服饰的舒适和设计,喜爱的并非名牌本身,而是服饰的性价比。在淘宝,由工作室出品,网红店主代言的服饰店不断涌现,有的商品定价不菲。甚至,一些受欢迎的款式还需要预售,消费者需要等待一周到一个月。消费者韩佳佳直言“现在很难买衣服,等预售都很麻烦。”
一些中国商家瞄准社交媒体的流量,通过抖音直播、小红书推介等形式售卖具有设计特色的服装,或是通过代购的形式,购买韩国出品的服装,成为流行的趋势。
在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聚集了许多小型服装工作室,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形成固定的风格,逐渐积累了口碑和稳定的订单来源。
柬埔寨制衣业已经拥有扎实的制衣工艺基础,若整合周边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的设计资源,逐步形成本土品牌,将有机会打造自有的供应链。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所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不改变。当这个需求一直存在,随着疫情后经济环境的改善,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加,相信柬埔寨制衣业很快迎来曙光。
希望各位老板 关关难过关关过 沒有自己的品牌嗎? 。。。。。 难 出口订单 减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