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单⁺ 发表于 2024-10-19 22:44:39

大棒猛锤!这些“头牌企业”被迫离开柬埔寨?


周刊特辑(一):柬埔寨,再见!“这个行业”的人在另谋高就?

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就目前来看,柬埔寨的光伏市场非常有前景并且产值也很大,只不过我还是选择将重心转移到别的国家,只把部分业务留在柬埔寨,因为向从这个市场份额中赚钱其实并不容易。”这是山东人老曹(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的话。

老曹目前在一家光伏发电产品生产及安装的公司就职,这家公司在国内已经上市并具有极高的行业口碑和知名度,而柬埔寨的光伏市场早在6年前就已经被这家公司给盯上,老曹也因为精通柬语的原因也在2019年被委派至柬埔寨开发当地市场。

矿产与能源部大臣高拉达那曾在去年的新加坡能源周上表示:柬埔寨目前正计划转向光伏与风力发电,来满足柬埔寨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而另外一家名叫“PECCESSARY”的统计网站显示:到2030年,柬埔寨的光伏产能预计达2170兆瓦,特别是在2006年柬埔寨就提出了通过发展新能源来实现全面电气化的国家战略。

也就是说,光伏行业在柬埔寨的前景无疑是巨大的,但是老曹和公司依然决定将主要业务向老挝、孟加拉和缅甸拓展,目前他们公司在内比都的光伏电站也已进入了建设阶段:可为什么那么有前景的一个行业却让老曹和公司选择离开?莫非在这里做光伏早已不行?


“剑指欧美”如今玩不转了?
根据ENF企业数据统计网站曾经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该网站收录的柬埔寨光伏企业一共有12家,其中最早的一家在2006年时已经进入了柬埔寨市场,也就在那年柬埔寨提出了“新能源与电气化国家战略”;而它们中的后来者最晚也在2020年选择“入局”。


不过针对上述数据,此前在走访时就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柬埔寨的光伏企业实际只有8家: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在ENF统计的12家光伏企业中已经有4家选择了离开;但老曹却对此表示,目前还在这里的光伏企业只剩下1家且还是停产状态,其它的企业则早已选择离开。

事实如果真如老曹所说,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老曹告诉记者,在柬埔寨的很多光伏企业都有一定的中资背景,大家出海到柬埔寨不光只是改变这里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则是向欧美国家出口:这种做法在行业内被称为“洗产地”,也就是说将中国的光伏企业来到柬埔寨成立一家公司并在这里生产,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运到这里稍作加工就可以摇身一变称为柬埔寨产品。

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早在2011年,美国政府及其盟友已经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实施了制裁措施、美国商务部更是在2023年对中国的5家光伏企业宣布制裁;二是美国对于柬埔寨除军火之外的大部分商品给予“0关税”待遇。

老曹表示,对于那些在国内已经产能饱和的光伏企业来说,柬埔寨就成为了他们出海的首选站之一:这样不仅能够给柬埔寨带来投资,也可以让出口欧美变得更容易,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双赢”;然而从2022年开始,对于在柬埔寨的光伏企业来说,这一年成为了他们“曲线盈利”的中介。


首先是在2022年3月,美国宣布对来自柬埔寨等国家的光伏产品实行“反倾销调查”;2年后的2024年5月,美国政府官宣取消柬埔寨光伏产品的关税豁免,并自6月1日起征收154%的关税:很多从事光伏的业内人士都把这两项措施称为“砍向柬埔寨光伏企业的两把刀”,结果就是大家的利润和美国的订单越来越少,从巅峰时期占美国光伏市场70%的份额一下子跌了近50%。

按老曹的话说,光伏产品的生产利润本来就不高,例如一个产品的成本只有1美元,结果美国突然来个“反倾销”让大家成本直接暴涨1.54美元,生产的越多就亏得越多,让以前的模式也直接玩不转。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选择离开柬埔寨去尚未被美国“摧残”的缅甸、老挝和孟加拉继续发展,甚至于转而出口印度去赚取几分钱的薄利——通俗点来说,以前的“骚操作”就这么被美国堂而皇之地“干废了”。

但老曹也坦言,受美国“反倾销”调查只是让大家选择离开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则是在审批和生产上,特别是审批这个环节就让他依然在不停地“跑流程”。


申请“售电证”的一波三折
在采访时,老曹向记者透露了公司目前在申请的一个项目:他们有计划在柬埔寨的某个省份建立一个光伏发电站,总投资额保密但是不低于1个“小目标”的人民币,只不过目前他们的在申请流程上却遇到了卡顿,导致投资计划仍然停留在纸上。

老曹告诉记者,虽然柬埔寨目前对于外来投资持欢迎态度并且支持发展光伏这样的绿色能源,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总会有很多的流程要走:比如,对于他们公司规划的光伏发电站来说,除了需要办理相关的资质之外,其中一个名叫“售电证”,正式名称叫做《售电协议》,上面清楚记载着生产出每度电的收购单价,然后政府后期就根据这个协议记载的价格来购买生产出来的电。


老曹表示,他们为了这个项目特别是这个《售电协议》已经跑了1个多月,其中涉及的政府部门就有11个,而且每个部门的流程还不一样;而且,虽然他们的投资并不低,但是其中的一部分钱就要花在前期的申请工作中并且还无法向公司出具相关证明。

而这就导致了这个项目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笔钱花出去了但是没有证明,不但财务手续上不合规而且他还会被质疑是否有所隐瞒;但是如果不花这笔钱,那在申请上很可能就停滞不前。

于是,老曹只能一边继续“跑流程”一边开拓“光伏入户”的业务:也就是给这边的居民安装家用光伏系统,来打开居民用户这方面的市场。

不过幸运的是,老曹还是在这方面打开了局面,因为柬埔寨的居民电价确实不算便宜,虽然安装家用光伏也是一笔大支出,但是这里全年充沛的日照足以光伏的发电效果达到极致——例如安装蓄电池的家用光伏,白天可以边用电边给电池充电,到了晚上就用电池给全屋供电,并且丝毫不影响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用。

老曹坦言,虽然光伏电站项目目前还在申请和审批中,但是公司的家用光伏也逐渐打开了市场。只是他们公司还涉及光伏产品的生产,而这其中遇到的一个困难也是让他们将主要业务往其它国家拓展的重要原因。


“稳不住”的电压和数十万美元的额外支出
老曹告诉记者,光伏产品的生产也是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特别是太阳能板就是其中一款产品,只不过相比起国内的低成本而言,在柬埔寨生产一块太阳能板的成本要高很多:这并不是在柬埔寨买原料贵,而是由于这里的电压。

老曹表示,虽然柬埔寨可用于发电的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缺电,特别是用于生产的电压总是时高时低,甚至于有时候根本稳不住:比如在表面绒致酸洗环节,有时候太阳能板的生产在进行到这个工序时突然停电,就会导致机器无预兆地停止运行。


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导致机器收到损伤,而且正在进行加工的这批次太阳能板必须重新返工,一来二去就会让原本只需要走一遍的工序必须从头再来,后果就是生产成本的直线上升:老曹表示,这样的反复会多增加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美元的生产成本——成本高了,公司的利润自然就低了。

而他们公司就算配了发电机和变压器,但这本身也是一笔大支出,在成本方面并没有节约多少;老曹表示,就像规避美国对柬埔寨取消光伏进口优惠政策那样,他们现在也开始逐渐地将大部分生产业务转移到其它不缺电的国家去,而将安装家用光伏的业务继续留在柬埔寨。

在采访的最后老曹向记者坦言,就像那些选择离开的光伏企业一样,大家来这里都是为了规避制裁把产品卖给美国,可如今这个办法已经失效,大家也只能选择去那些尚未被美国“反倾销”的国际继续“钻空子”;另一方面,虽然柬埔寨鼓励发展新能源,但是他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但无论柬埔寨缺电也是事实,即便遇到一些阻力,他对柬埔寨的光伏市场依然很看好。

出品人:Miles
记者团队:人鱼、Miles、时宜

风之心 发表于 2024-10-20 02:41:41

因为某政府太坑了,对外资企业没有政策优惠扶持,只想扣死你把钱都给他们,否则找你各种麻烦,这是真事,感同身受!

新年好 发表于 2024-10-19 23:47:43

真是太难了!

西港一枝花 发表于 2024-10-20 10:29:04

梦醒忆悲凉 发表于 2024-10-20 08:20:22

反倾销,售电证

夜鹰 发表于 2024-10-20 02:29:22

加油!

Fxm1030 发表于 2024-10-20 00:51:38

故事背景

原始逻辑 发表于 2024-10-19 23:03:52

市场空间有限

爱拼才会赢fuli 发表于 2024-10-20 11:54:49

无奈啊

王子22222 发表于 2024-10-20 00:01:50

本地人没多少人可以买的起电池的。你看你们卖的电池价格。10度电的电池卖几万人民币。。。

柬巴基印度印尼 发表于 2024-10-20 02:32:41

这个是规模,没有规模没有用的,实际就是赚政府的补贴。政府没有补贴不要玩

神经蛙nm0 发表于 2024-10-20 07:23:44

这就是真实的"钱不在"这个国家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大棒猛锤!这些“头牌企业”被迫离开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