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手机抱怨几句,机票价格便宜一半?年轻人开始用“算法”整活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58cammp.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 class="qf_image big noneditable" contenteditable="false"><img src="https://pic.app.58cammp.com/backend/20241214115849_17_FoseLhlzCxaebCdvS2coO9sRVNuW.pn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alt="" width="600" height="317" data-qf-thumb="https://pic.app.58cammp.com/backend/20241214115849_17_FoseLhlzCxaebCdvS2coO9sRVNuW.png?imageView2/2/w/1080|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data-qf-origin="backend/20241214115849_17_FoseLhlzCxaebCdvS2coO9sRVNuW.pn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data-qf-thumb-origin="backend/20241214115849_17_FoseLhlzCxaebCdvS2coO9sRVNuW.png?imageView2/2/w/1080|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p><p><br /><strong>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不去了”,就能让机票骤降3000多元?</strong></p><p>近日,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攻略,分享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随着大众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算法也渗透到了每个环节,许多用户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算法控制、被大数据杀熟,花了许多冤枉钱。近期,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开展专项行动,治理算法典型问题。</p><p><strong>对着手机抱怨几句,机票价格便宜了一半</strong></p><p>“第一次搜机票,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我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来,航班价格变成了1903元。”这是年轻人“兔兔”的亲身经历,她在网上学习了“机票大法”,让系统给自己的人物画像从“想要进行跨国旅行的有钱人”变为一个“旅行取决于机票价格的没什么钱的人”,并成功让票价大幅下降。</p><p>很多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在微信和朋友聊天聊到想买什么物品,转头点开其他平台便会精准看到相关物品的广告;在平台搜索一个新话题后,很快就收到了铺天盖地的相关推送……</p><p>“用算法打败算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算法驯化”的实践。他们在评论和点赞中积极表达自己的选择,主动寻求更多样化的信息流。通过主动的展示与互动,年轻人试图通过自身选择和表达建立“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争取更多元的信息接触。</p><p>此外,互联网匿名与隐身也成为年轻人对抗算法的一种策略。今年年初,互联网上使用粉色小恐龙头像的“momo大军”兴起,通过相似的头像与ID,年轻人以系统信息掩盖个人信息,从而躲避算法对个人行为与喜好的追踪与判断,摆脱基于身份标签的推荐模式。</p><p>此外,也有人通过无痕浏览、时刻清理网页cookie来抹消自己的互联网痕迹,使算法“无处可寻”。甚至有的年轻人选择直接减少App的使用时间,以减轻信息过载所带来的情绪干扰,回归到更自主的信息接收方式,来平衡数据隐私、信息自由与个人兴趣。</p><p><strong>大数据杀熟?有人想方设法当“新客”</strong></p><p>在互联网上,大数据杀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常常带给人们不好的购物体验。</p><p>这种“杀熟”本质上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消费能力进行精准定价。虽然一些平台反馈,这是为了“拉新”,才会提供给新客户更多的优惠券,但这依然不能说服老客户——凭什么不珍惜我们这些花了真金白银的忠实顾客?</p><p>对此,消费者也想出了更多的办法,比如,把自己变成“新客”。</p><p>来自山西的小丽发现,在网上直接买一张电影票约30到50元,但一些平台对新客的优惠力度非常大,薅完羊毛也就10来块钱一张。不过每个账号只能享受一次,为此,小丽便使用虚拟手机号码注册后再弃用,每次都能以“新客”的身份节省不少钱。</p><p>除了“新客福利”,有年轻人发现,平台会对许久未使用的老用户提供“回归奖励”。因此,如果某款App利用效率不高,但偶尔会有购物需求的话,消费者会选择暂时卸载软件,等需要的时候再下载,并尽量延长其中的时间间隔,这样平台就会将其标记为“潜在流失”用户。等消费者再次回归平台时,便能获得大额的“老客回归券”,成功“薅到羊毛”。</p><p><strong>开展平台治理,促进算法良性发展</strong></p><p>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到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p><p>网信办表示,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要操作便捷、功能有效。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便利用户自主选择兴趣领域。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的算法模型。</p><p>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此次清朗治理行动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维护了网络安全和公共利益,信息茧房会强化负面情绪,引起社会分裂和误解;第二,保护了消费者权益,防止企业通过算法收割消费者;最后,此行动能促进算法的良性发展,促进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p><p>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也表示,本次算法治理专项行动在内容上更为具体与细致,强调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治理,对于算法治理、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p><p>针对本次行动的实施要点,盘和林也指出,仅靠平台自查是不充分的,第三方机构和成熟统一的评估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仍然存在算法复杂度高、透明度低、伦理道德复杂、法律法规滞后、跨领域合作难度大等难点,对于涉及到消费者权益、社会信任问题、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算法需要优先治理。</p><p>来源: 北京青年报</p> <!----></div> 是真的吗 是真的吗 挺好的 厉害的,,, 春节期间金边飞中国的机票太贵了,比曼谷飞中国机票贵几倍 省钱! 不出台管理方法不行了 网上买东西你买过了后,狗日的就便宜了,气得吐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