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 发表于 2025-2-17 09:43:07

事关人民币汇率,央行释放新信号!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58cammp.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 class="qf_image big noneditable" contenteditable="false"><img src="https://pic.app.58cammp.com/backend/20250217104238_17_FqKrck3gbCtt9V4D2ailHzpzPzNL.pn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alt="" width="640" height="427" data-qf-thumb="https://pic.app.58cammp.com/backend/20250217104238_17_FqKrck3gbCtt9V4D2ailHzpzPzNL.png?imageView2/2/w/1080|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data-qf-origin="backend/20250217104238_17_FqKrck3gbCtt9V4D2ailHzpzPzNL.pn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data-qf-thumb-origin="backend/20250217104238_17_FqKrck3gbCtt9V4D2ailHzpzPzNL.png?imageView2/2/w/1080|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waWMuYXBwLjU4Y2FtbXAuY29tL2FkbWluX0Z1cUVMWGRZWVNZUEE2WnBub01EdTFXTi1CYW0ucG5n/dissolve/90/gravity/SouthEast" /></p><p class="empty_paragraph"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p>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p><p>从总体看,2024年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立场,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下阶段,央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strong></p><p>报告设置了5个专栏,其中4个专栏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关。这些专栏系统梳理了货币政策工具沿革与创新,涵盖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也详解了2024年新创设资本市场两项工具的实施情况。</p><p>&ldquo;报告强调了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保持流动性充裕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同时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rdquo;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p><p>在专栏1中,报告指出,2024年,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ldquo;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rdquo;要求,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体系,提升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和传导能力。一是明确主要政策利率,推动向价格型调控转型;二是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三是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维护金融市场平稳。</p><p>报告通过专栏2系统介绍了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的落地显效。</p><p>2024年9月,央行在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支持政策中,首次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p><p>目前,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已取得初步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互换便利共开展2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亿元;2024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下阶段,央行将不断完善工具设计,更好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p><p>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动态演进方面,央行通过专栏3详细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自1984年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p><p>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再贷款(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11.4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28.8%,在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存续10项,再贷款余额6.3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14.2%。</p><p>央行指出,未来将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发挥好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p><p>针对再贷款,央行在专栏4中明确,再贷款是央行对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发挥吞吐基础货币作用。结构性再贷款是重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优化信贷结构为政策目标。再贷款可以增强银行信贷投放和货币创造能力,但无法替代银行贷款。未来,再贷款需与其他政策发挥合力,共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p><p>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经理郑葵方表示,自2024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和措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幅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箱,适应经济增长模式、融资结构和资金流动形式的变化。预计未来央行在流动性投放上将更加游刃有余,货币政策调控更加精准和精细化,跨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传递&ldquo;稳汇率&rdquo;信号</strong></p><p>报告中有关汇率的表述为&ldquo;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rdquo;</p><p>华西证券表示,在&ldquo;三个坚决&rdquo;中,将&ldquo;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rdquo;修改为&ldquo;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rdquo;。对比央行2024年三季度报告只有&ldquo;防范汇率超调风险&rdquo;用了坚决的修饰词,体现出当前稳汇率的决心。</p><p>&ldquo;央行对汇率的态度,从2024年三季度报告中的&lsquo;保持汇率弹性&rsquo;,转变为&lsquo;增强外汇市场韧性&rsquo;,传递出&lsquo;稳汇率&rsquo;的信号。外部的不确定性来自特朗普的&lsquo;关税威胁&rsquo;与海外央行(尤其是美联储)降息节奏变化,由此引起的波动性上升可能对实体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带来风险。&rdquo;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对记者说。</p><p>杨畅表示,报告对重要金融机构的要求首次具体化,并强调跨境危机管理合作。首次提及&ldquo;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落实附加资本和杠杆率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恢复计划演练,加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跨境危机管理合作。&rdquo;<br />基于把握利率和汇率内外均衡的定调,中金固收认为,短期内,央行可能会更加侧重于稳汇率,尤其是在美元延续强势、人民币仍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对应增量政策落地可能会靠后,时点上更有可能在2025年3月或第二季度初。</p><p>&ldquo;一方面,今年全国两会或进一步明确财政发力力度,央行可以视情况协调配合;另一方面,美国关税等系列政策可能会陆续明朗,届时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可能也会得到一定释放,为我国央行进一步放松打开空间。&rdquo;中金固收研报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持续提升消费金融政策质效</strong></p><p>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提升至重点工作首位,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近期,地方政府陆续召开地方两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将扩内需作为2025年第一任务,尤其是提振消费。</p><p>央行在报告中明确,下阶段将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要持续做好金融&ldquo;五篇大文章&rdquo;,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p><p>财通证券分析师陈兴认为,报告新增&ldquo;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rdquo;的表述,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消费提至首位相印证,消费金融政策或持续加力。</p><p>中国银河证券研报称,报告明确提出&ldquo;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rdquo;,意味着央行下一步可能创设新的工具或者对现存工具进行优化用于支持科技和消费。</p><p>在提升信贷服务质效方面,报告强调,要持续提升消费金融政策质效。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需求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提升对汽车、家电、家居、文旅体育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p><p>值得关注的是,养老产业作为促消费的重点领域,报告特地设置专栏对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解读。</p><p>报告指出,要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制定专项养老信贷政策,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扩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上市或挂牌融资,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p><p>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做好&ldquo;五篇大文章&rdquo;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不仅短期要做好,中长期也需要做好,养老金融同样如此。</p><p>&ldquo;随着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政策扩大消费补贴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各方面政策协同发力,将更好释放消费潜能。&rdquo;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合理适度优化产能也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企业效益合理增长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看有利于实现宏观供求平衡,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改善社会预期。</p><p>来源:中国商报</p>    <!----></div>            

稍等正在输入 发表于 2025-2-17 11:53:15

读书少,没看懂汇率会涨还是跌

青松(柬埔寨) 发表于 2025-2-17 12:17:26

好的!

秦汉牧马河 发表于 2025-2-17 14:05:13

和老百姓关系不大: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关人民币汇率,央行释放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