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堵死的东南亚:在柬的投资者是否寻找到“替代国”?
记者:Miles
谁是特朗普新关税战中受冲击最严重的地方?毫无疑问,东南亚中的柬埔寨成为灾区中的重灾区。
2025年4月3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主要贸易国发动新一轮“关税战”,号称实施“对等关税”来消除美国贸易逆差。其中,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等国家分别面临46%、36%、32%、24%和49%的高额对等关税。包括孟加拉也达37%。
这下出海柬埔寨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中国投资者,商业的蓝海变成红海。那么,在柬埔寨的这些中国投资者该怎么办?何去何从?
东南亚不再成为香饽饽替代国是否可行?
综合来看,东南亚国家在当前形势下对中资制造业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往中资青睐柬埔寨、越南等地,很大程度上看中了这些国家对欧美的关税优惠。然而美国掀起的新关税壁垒正在逆转这种优势:东南亚各国或多或少都卷入其中,要么面临高额关税冲击,要么自身存在成本或政局短板,难以完全承接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等其他主要市场对东南亚的贸易政策也在收紧:例如欧盟因人权问题已部分撤销柬埔寨的EBA零关税待遇,降低了柬制成品对欧出口的竞争力。
可以说,“中国+东南亚”的传统布局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资制造企业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全球化、多元化的版图。
埃及是否可行?记者查询了美国最新对埃及的关税是10%。属于低档位。
作为非洲和中东交汇的大国,埃及正迅速崛起为中资企业海外生产的重要基地。埃及政府积极推进工业化,欢迎外资参与其经济多元化战略。在税收和投资政策上,埃及提供了专门的经济特区优惠:例如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入驻企业可享受所得税减免、进口设备零关税等一系列鼓励措施。
由中资企业参与运营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TEDA园区)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截至2023年已吸引超过150家中国制造商入驻,投资额逾10亿美元,生产领域涵盖纺织建材、电子、汽车部件等。中国企业在埃及集群发展,不仅得益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便利,更源于埃及独特的地缘贸易优势。
一方面,埃及与欧盟签有自贸协定,其制造产品进入欧洲可享受关税减让甚至零关税待遇;
另一方面,埃及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成员,可自由或优惠进入非洲多个新兴市场。对中资而言,在埃及设厂意味着产品可以辐射欧洲、中东、非洲三大区域市场,而无需过度依赖美国订单。
从目前看,美国并非埃及制成品主要买家,美国提高关税对埃影响有限,这使其相对“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中资企业仍希望最终服务美国市场,却又无法在亚洲直接对美出口,那么“曲线救国”的路径非墨西哥莫属。4月3日,总统辛鲍姆对墨西哥被排除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一轮关税目标国家名单之外,表示欢迎。
作为美国的邻国和USMCA(美墨加协议)成员,墨西哥长期享有对美出口零关税待遇和地理优势。更重要的是,USMCA的存在使墨西哥在法律上拥有对美出口的稳定渠道——只要产品符合原产地规则,仍可按协定享受零关税(尽管美国单方面加税行为模糊了这一承诺,中期仍需观测协定执行情况)。
对于想留住美国客户的中资企业来说,在墨西哥设厂组装再出口美国,不失为绕开关税壁垒的现实策略。事实上,近几年“邻近外包”趋势升温,大批中国制造商已抢先进驻墨西哥北部工业区。
墨西哥的优势不止于北美。凭借积极的贸易外交,墨西哥迄今签署了13项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全球50个国家 。墨西哥不仅与美国、加拿大紧密相连,亦通过自贸协定将欧洲(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拉美众国甚至亚太的主要经济体都纳入了免税贸易网络。
这意味着,中企在墨西哥生产,不但可以销往美国,还可以更加便利地出口到欧盟和其他美洲国家,实现市场的多元布局。这一点契合了“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要求。
游戏规则变了,但游戏还在继续留守与转移的生存法则
对于目前深陷柬埔寨困境的中资制造企业来说,立即抽身搬迁并不现实。然而坐以待毙、错失转机也不可取。
理性的应对之道是短期求生存、长期谋出路,一手固守阵地降低损失,一手着眼布局新的增长点。
首先要紧缩成本、提高效率。面对订单骤减,柬埔寨工厂应当精简非必要开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单位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其次,积极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美国大门受阻,企业应将销售重心转向欧盟、东亚、中东等替代市场。例如欧盟目前对柬埔寨大部分商品仍维持较低关税(除部分违规产品外),是可以深挖的潜力市场。
统计显示,近年来柬埔寨出口市场已经有所分散,输往东盟和中国的份额在增加。
最后,寻求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企业应主动与柬埔寨当地政府沟通,请求在税收、贷款、用地等方面得到临时纾困优惠;同时与同行业协会合作,抱团取暖、共享市场信息。
柬埔寨政府当前也寄望留住中资,以稳住就业和税基,很可能愿意出台激励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在多管齐下的努力下,企业有望在短期内稳住基本盘,为日后东山再起保留元气。
总之,留守与转移并非对立,而是企业应对外部巨变的“双保险”策略:短期内扎根柬埔寨,苦练内功、广开销路,确保企业不被风暴击倒;中长期主动出击,在全球寻找新落脚点,打造多元供应链,以更灵活地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
正如有人所言,危机往往也是转机。当东南亚这条路被堵死后,中资制造业唯有闯出新路,“游戏规则变了,但游戏还在继续。”
不好玩了 后续发展方向 现在唯一可去西伯利亚啦。 去非洲吧,呵呵, 厉害。 只能去非洲了,看埃塞,肯尼亚等国还不高 对柬关税太高了?为啥呢? 暂时性 加油。 连南极的企鹅都被加税,你想躲哪? 曲线倾销产品到美帝的这条路迟早全部会被堵死! 小红把95%调到5%,那么问题来了,国家开支建设怎么办,还不是的从大家口袋里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