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民族(古称吉篾)所建的吴哥窟(Angkor Wat),相传是二千多年前印度甘布亲王和娜亚女王所建。 据文字记载,柬埔寨的历史是从公元一世纪建立扶南王国才开始。 扶南国约在公元六世纪开始衰退,其分支真腊在湄公河中游兴起。 《新唐书.真腊传》中记载真腊又名吉蔑,原为扶南属国。七世纪左右,真腊这股新势力很快并吞了扶南。 真腊王国是继扶南之后的第二个王朝,七世纪下半叶,分裂为陆真腊和水真腊,西元802年起,阔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建立了辉煌的吴哥王朝,开启柬埔寨历史上的著名盛世,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 但是,这个中南半岛上曾经盛极一时的皇朝,为何在历史上一夜之间消失,人去城空呢? 12世纪时的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 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平台周围的长廊,连接神殿、角塔和阶梯,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精美浮雕。 精美细腻令人望之兴叹,吴哥王朝前后用了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据中国元朝使节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所记载,十三世纪末年大吴哥城繁华热闹,建筑物金碧辉煌,较当时元朝城市毫不逊色。 往后的大吴哥不断遭人破坏,再由虔诚信奉佛教的贾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国王重建,用红色城墙将吴哥城围绕起来,便成为吴哥最大之遗址城。 ◎中世纪全球最大的城市——吴哥 中世纪全球最大的城市在哪里?在柬埔寨的吴哥。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2007年8月14日刊登的新地图显示: 吴哥王朝的繁荣时期在9到16世纪,于13世纪达到鼎盛,古城以吴哥市为中心点,中心区域地带面积为400平方英里,呈发散状向外延伸数百平方英里,远远超出今天世界遗址的范围,城区直达洞里萨湖边。 面积和今天英国的大伦敦市相当(600平方英里)。 澳洲、法国与柬埔寨三国组成的考古团队,以及2000年开始求助于美国航空太空总署协助,2007年公布的研究显示: 用雷达扫瞄深埋地下的中世纪高棉帝国古城旧址,发现占地达三千平方公里,地图上标注了约1000个新近发现的人工湖和至少74座被遗弃许久的寺庙。 比原先的推测至少大了10倍,全盛时期,吴哥每平方英里只居住了1500人,全城人口可能多达100万人。 ◎发达的水利系统 第一位认识到吴哥水利工程伟大之处的学者是法国远东学院的考古学家贝尔纳•菲利普•格罗利耶。 研究人员发现,古城区内有数以千计的水塘,灌溉网十分复杂,单一的水利系统连接整个城市网络,可为吴哥的市民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以及利于栽种一年2~3季的水稻。 吴哥王朝的水利系统建设有两个目的︰一是雨季时大量雨水的处理,另一是确保长达数月干季期间的用水。 历代国王莫不致力于建设大蓄水池、引水路、护城河、桥梁、运河、堤防等公共设施。 水利网的建造技术应用于农地开垦,因此耕地面积逐渐扩展,农业生产大幅提高,人口也随之增加。 由此可知,农业成为建造吴哥遗迹建筑物的王朝经济基础。 ◎吴哥王朝与天龙座 科学家最近一次在该区域发现大型寺庙是在1914 年。接着又发现74个分布在东西轴线上的小寺庙,这种布局源于宗教规定。 同金字塔、玛雅遗址一样,吴哥窟也是效法天象的经典之作。 以天体运动系数表达建筑方位的吴哥建筑,是天龙座在地面的投影。 据记载,建造吴哥庙宇的人都是当时一流的天文学家。 高棉人的哲学思想认为:指南针的基本方位和天体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神秘力量,决定着人类和国家的命运。 吴哥正是根据这一宇宙观所设计,吴哥窟寺庙群是根据北方天空中的【天龙座】来布局的。 而天龙座出现在吴哥寺庙群上的时间是距今10500年前。 吴哥建筑与天龙座 从地球上看,所有的星座都围绕地轴转动,地轴并非垂直的,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度。 这个巨型的“陀螺”每个周期为25920年,即每72年转一度,每54年转四分三度——这就是著名的“进动定理”。 在吴哥建筑中到处可见有关“进动系数”。 如整个建筑的中轴线偏离正北四分三度,这意味着建筑上的人可以提早三天预见到冬至的到来。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整个柬埔寨的古建筑对应着天龙座。 但星座是不断移动的,在目前所说吴哥窟的建筑年代看,当年当地应该看不到天龙座。 而今学者推算出,天龙座出现在观察点恰好是公元前10500年。 ![]() ◎吴哥城突然人去城空 按说任何—个民族的文化都应有它的延续性,曾经繁荣过600年的吴哥王朝,竟在15世纪初突然人去城空,一下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吴哥城大约有1300件铭刻残留在寺庙的大门柱及独立的石碑上,但吴哥人民却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来解释帝国的垮台,着实令后人费解。 然而,周达观到访后一百多年,真腊已没落,西元1431年暹逻族攻陷吴哥,屠城之后发生瘟疫,当地人放弃吴哥城,一度辉煌的城市便湮没于荒烟莽林中。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柬埔寨与吴哥窟的命运就在暴力政权更替、侵略、内战中,不见天日八百年。 直到1860年代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在树林中发现吴哥古城遗址,神秘面貌才在世界再现。 直到发现遗迹之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无所知。 ◎无法解开的谜团 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对开始走上衰退之途的吴哥王朝多有所著墨。 当时泰国的亚犹他雅王朝(ayutthaya) 数次入侵,柬人节节败退、为争夺王位继承权的王室内争、赋役苛税、印度教思想的僵化、小乘佛教的渗透等。 ![]() 现代学者提出了可能的原因,这些多半都是猜测: 包括遭到强势入侵、宗教信仰改变,以及转向海上贸易使内陆城市无以为继、庞大工程掏空国库不胜负荷,王朝的经济基础因而动摇,皇朝从此失落。 (一)气候变化灭城说 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说,气候变化是造成吴哥古城废弃的主要原因。 悉尼大学的考古学家说其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危机。 高棉人为了维持古城100万人口的生存不得不谨慎管理用水系统。 但在两个庞大建筑中发现的阻塞物显示,此系统在吴哥城存在的历史末期已开始失去作用。 近来的发掘全部指向了一个新答案。吴哥就是毁在这个把一大堆小封地转变成帝国的巧妙设计上。吴哥文明学会了要怎么驯服东南亚季节性的洪水,却又因为无法掌握水资源而走向没落。 而实地调查与新发现专家推论,由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季风类型使古城无法支撑而导致废弃。 (二)外敌入侵灭绝说 吴哥曾先后两次遭到洗劫和破坏。 第一次是1177年占婆人劫掠了柬埔寨,第二次是在1431年,暹罗军攻陷了吴哥。 至此,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吴哥王朝从此走向灭亡。 但外敌入侵可能导致王朝的改朝换代,却无法使—个民族的人民统统消失。 吴哥地区的百万人口,一时间这些人到底到哪儿去了呢? (三)外星文明说 电视系列片《Quest for the Lost Civilization》(探索失落的文明)中说,吴哥古迹虽然为9至15世纪的建筑,但从其建造材料看,不像几百年前这么简单,而且吴哥古迹中有十多个寺的布局与星空中的天龙座在10500年前的排列吻合。 吴哥古迹还与「54」这个数字有不解之缘,地球上的远古文明和星空中的遥远星座同样神秘莫测,难道它们之间居然有着的某种内在的联系? 甚至有学者直言,吴哥王朝是外星文明,一下子消失的高棉人是回到天龙座去了。 (四)生态破坏导致灭亡 先前学界推测,环境灾难可能也是高棉帝国文明在十四世纪衰亡的原因。 探测学者表示,雷达扫瞄发现的许多证据也支持这样的说法──沟渠和河坝开裂、修补系统的尝试痕迹,以及暗示水流泛滥的地层成层状况。 学者指出,古城幅员太广,加上密集农耕,可能因为人口过多而不断伐林、表土流失、土壤剥蚀,随之而来的水患对中世纪时的人们造成大灾难,导致高棉帝国崩亡。 生态系统问题导致吴哥国家崩溃的论点成为可能。同时,高棉经济也逐步转移到了沿海城镇。 玛雅与吴哥王朝这两个古文明帝国,由空照图发觉两古都建地四周皆一片平坦,很少有较高的树木。 两古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特点,当国力到达极端时, 开始建造了超过前人所有的建筑群,但建筑尚未完成就迅速亡国,远古的奇迹一瞬间消失在蛮荒中,直到数百年后才为后人所发觉。 来源于:我在柬埔寨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