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普通的三餐,品最家常的美味, 生活安定而简单,慰藉异乡人的身心。 ————题记 01 我们所任教的白马省明德学校位于柬埔寨33号公路旁的逢盛社,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学校,周围稻田阡陌纵横,真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田园风光之美。 由于学校至今没有通电,所以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宿舍,从2010年第一批中国援柬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如今的我们全都由学校负责统一租住在居民家中。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苦中作乐”说起。 白马明德学校校门 校园礼堂 02 如果有人要问我们在柬埔寨最大的长进是什么? 我们会毫不犹豫的说“厨艺见长”。 单一且不易采购的食材 我们所在的村子有一个特小的市场,只有两家卖菜的,他们的菜是从三十公里外的唝吥批发来的,都是一些诸如土豆、胡萝卜、白菜等四五样稀疏平常的菜,经过几番倒手,价钱也不便宜。 两家卖菜的老板的喜好决定了我们餐桌的花样。偶尔去趟金边,我们必定要从山兰街市场进行“扫荡式”采购。 柬国小学里的“中餐厅” 午餐由李少华老师掌厨,虽然能买到的食材有限,但李老师还是想着法子变换着花样做,每天基本不重样,什么豆角炒肉、蒜泥茄子、手撕白莲、西红柿炒鸡蛋、五香花生米这些都不在话下。 酱排骨、卤肉和红烧肉是李老师的一绝,要说最令我们高兴的,当然是李老师给我们做肉的时候,我们就像小时候过年时闻着香味,趴在锅边忍不住想偷吃一口的那种感觉。 西红柿炒蛋 红烧肉 03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李老师的手艺中可见一斑,他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因此特别擅长做西北的面食,包饺子,吃手擀面,扯面,臊子面、杂酱面等,各种各样的面食简直已经让我们的味蕾应接不暇了。 杨老师和李老师包饺子 李少华老师在认真地包着饺子 排排坐的饺子们 油泼面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吃的发愁, 每天都是新滋味,这不是一种享受,还能是什么。 梁然然老师快乐地包饺子 晚饭由梁然然老师承包,虽然每次嘴上都问做什么呢?吃什么呢?但是心里早已经想好了,更厉害的是嘴上问着,手上就已经开始行动力。 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太多技能可以开发,就是换着花样做疙瘩加一切汤:疙瘩汤,鸡蛋疙瘩汤,大疙瘩汤,小疙瘩汤。后来慢慢增加了种类,熬粥,炒个菜,还做饼子,先是做煎饼,后来煎饼不过瘾,干脆和面做烙饼。 每天吃的都不一样,吃的也越来越有感觉,喝粥的时候就着饼吃,再做一个凉菜,喝着可乐或者七喜,这和我家里的生活一样一样的,实在是完美。 凉菜 鸡蛋疙瘩汤 刷锅小能手——不能缺少的铁三角之一 我们分工明确,所以刷碗这些基本就固定给杨松老师一个人了,有时候开玩笑说,杨老师是柬埔寨中国老师里面刷碗刷得最好的,这是一门赖以谋生的技能啊! 车上的三位老师 豪车上的三位老师 04 我们白马明德学校三位志愿者分工明确,生活也是井井有条,各种事情也料理的很好,集体生活里面大家都懂得付出,也互相关照帮助,生活处处充满“乐”。 身处柬埔寨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们能够守得住这份清苦,将青春和激情的几年留在这片国土,是这每一餐饭的力量所支撑起来,细细咀嚼这些美味,足以慰藉所有远离家乡、敞露野外的生命吧。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