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一座大楼的修建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但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们的生活也变得心酸。图为工人们正在吃晚饭,一盆白菜、一锅白饭,这是工地老板提供给他们一日三餐不变的食物。尽管条件艰苦,他们却已经很知足。 ![]() 图为55岁的老范坐在马路上吃着他的晚饭,三个馒头,一袋小菜,共花了五块钱,来往的车辆扬起的灰尘,被他就着馒头咽进了肚子里,而像老范这样的老龄农民工并不在少数。 ![]() 图为老辛今年59岁,四年来一直在工地上给人做水暖工程,来工地之后他最奢侈的就是花八十多块钱给自己买了件衣服。 ![]() 老冯在工地上开货梯,家里条件差,一直没能娶上媳妇。他说自己活了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觉得哪儿都不如家里好,但为了赚些钱养老,却要在这个年纪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 图为晚上下班后,老冯回到宿舍吃饭。他的晚饭是5个包子,一个1块钱。宿舍里太热,人又多,老冯一边吃饭一边拿毛巾擦汗,屋里弥漫着浓重的汗味。 ![]() 建筑、运输等行业工作又苦又累,年轻人越来越少,活跃在这些行业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群体,却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或存钱养老而漂泊在外。 ![]() 图为老辛和几个工友挤住在一间宿舍里。晚饭时工头请喝酒,12块钱一瓶的牛栏山。他们在食堂买了三个小菜和几个馒头,一顿饭就这样凑合过去了,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 ![]() 图为老冯在公用盥洗室里擦洗身体,这里居住着上百位农民工,环境简陋,空气污浊,但即便如此,为了多赚一些钱,仍然有很多人委身于此。 ![]() 图为老徐的工作是在工地上给墙体贴保温板,57岁,家里有四个孩子,最小的还没结婚,他说结婚要用钱,老婆身体又不好,只好出来打工。 ![]() 当整个社会还在纠结于延迟退休政策时,老年农民工群体则无声地演绎着“延迟退休”的苦与累。如今老年农民工的人数更是一再冲高,归根到底,未富先老是根本原因。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挣钱不仅仅是为了养老,也是为了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