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假期的时间不长,所以对城市的取舍很重要。 经过多次的分析后,我放弃了柬埔寨最热门的暹粒,以及第二热门的海滨城市西哈努克港,选择了首都金边。 以前经历过同为非旅游城市的东南亚国家首都马尼拉的失望经历,我对金边的期望并不高。然而这四天三夜的经历还是留给了不错的时光与丰富的经历,金边也进入了我会二次再去的名单List.
我在金边
小小的柬埔寨,我会写三篇文章。但在第二篇之前,我想插入一篇文章作为引子,不仅为将来东南亚诸国的具体内容作铺垫,也借此表达这些年我对东南亚的情感变化。
我为什么开始重新爱上了东南亚?回到东南亚 在《“你怎么那么多假旅行啊,好羡慕!”》里写道,因为假期有限,即使有三四天的小长假,我也会出国旅行,由于时间紧张,我只能选择中国周边的国家地区,在上海的这几年,小长假的旅行一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东亚日韩台,要么就是东南亚诸国。
东南亚地图 最近两年,我越来越偏爱东南亚。 以去年为例,小长假我分别去了印尼与马来西亚。 缅甸,菲律宾,越南,也都是利用小长假加拼假过去的。其中有些国家还去了第二次。 而我最近一次去日本,已经要追溯到两年前的东京,至于韩国,更是三年前办了五年签证后却只去过一次。
我在东南亚地区的足迹图 像很多人一样,东南亚也是我出国的第一站,我出国旅行的第一个国家即是泰国。一般大家的旅行轨迹是由近到远,由穷到富。泰国之后,我也慢慢越走越远,直到现在已经踏足了六个大洲。 可为什么兜兜转转,我又开始钟情东南亚了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多元的东南亚,世界的缩影 一是东南亚的文化多元性。 东南亚十个国家,没有绝对的地区霸主。各国能量均衡而独立,几乎没有两个国家主体民族一样,用一模一样的语言(当然,老挝与泰国,马来西亚与印尼存在比较高度的主体民族趋同性),同时也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日韩一样是单一民族国家(除了东亚化的越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主体民族文化与语言特征,又兼具多民族的共存与融合。
东南亚穆斯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小小东南亚就有穆斯林国家,佛教国家,天主教国家,还存在印度教(巴厘岛)、儒教(印尼的华人宗教)的信仰。 以政体与意识形态为例,东南亚有君主专制国家(文莱),君主立宪(泰国),非常奇特的九个国王苏丹的君主立宪制(马来西亚),还有共产主义国家(越南),未经历过政党轮换的一党民主制国家(新加坡),世俗穆斯林国家(印尼),伊斯兰国教国家(文莱,马来西亚)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十个国家,你能对应出哪个民族服饰对应哪个国家吗? 是不是看花了眼?这就是东南亚的特别之处。从宗教与政治制度上,这块土地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花样与玩法。在一定程度上,在离中国最近的这片土地上,可以初步的读完世界。 由于我的旅行的最大诉求是“探索不同”,所以比起井然有序,高级发达,民族单一的东亚日韩,我越来越喜欢探索更加无序,快速发展与变动,文化、信仰、人种都更多元的东南亚国家。
华人会馆与印度教街区并存的马来西亚
人力便宜,食物match 说到世界上最国际化(每年入境游客最多)的城市,大家可能会想到巴黎,伦敦,纽约这些世界级的大都市。 事实上,全球入境旅客人次最多的城市在2016,2017年连续两年都是曼谷,下表是2015的数据,也能从中推断出一些重要信息。 中国大陆国外游客最多的城市上海,入境人次仅有曼谷的三分之一。
世界城市入境旅客人次排行榜 以曼谷,新加坡为首,胡志明,暹粒,长滩这些后起之秀紧随其后,东南亚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首选的度假胜地。我在西方问很多朋友,你来过asia没有,很多人就是回答,“去过,我去过泰国!”,在那一瞬间,我看到泰国成了他们心中神秘亚洲的代表。 对于我来讲,作为一个东亚旅客,在世界范围内,最符合我口味的食物除了日本,就是东南亚了。 我喜欢海鲜,喜欢带汤汤水水的食物,这些要求,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有对应的食物来满足我,不管是叻沙,肉骨茶,越南河粉,这些统统都是我在国内就会经常吃的菜系。
东南亚美食。上图在槟城,下图在金边 人力充足导致的服务业便宜,更是是旅行体验中的重要事,曾经墨西哥给我的惊喜就是,我觉得它的人力之便宜,在西方世界极为罕见,就像是“美洲的泰国”。 东南亚旅游的镇馆宝物之一就是遍街的massage(按摩),从泰国到印尼,从缅甸到越南,在东南亚不会有担心无聊的时候,因为便宜又专业的按摩店,总能让你在休憩与放松中,愉悦地挥霍漫长的时光。 人口稠密而便宜的东南亚。其中菲律宾和越南是东南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天天都按摩的东南亚时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华人存在感最强的“外国” 东南亚国家和中华文化有着久远与紧密的联系,东南亚有着全世界最多数量的海外华人,华人在这个区域不同的国家起着作用不一的影响与贡献。在旅行中分析其中的地缘和历史,别有一番风味。 上面两图可以发现,东南亚华人数量占比与国家的富裕程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华人占比最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依次是东南亚人均GDP最高的三个国家。(忽略城邦型国家文莱)
东南亚的国家可以分为两类:大陆型与海洋系。 其中与中国距离更近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文明成型比较早,这些国家的原住民跟大陆中国有比较强的联系。
东盟十国 距今大约3000多年前,东南亚迎来了人口大迁徒,中国西南地区的百濮族群迁到了今天的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地,演变形成了高棉、孟族、越族等民族,并形成了南亚语系,中国史书中所说的“百越”即是由此得来。 公元初始前后,在中国北方鲜卑人的打压之下,部分羌人逐步南迁,形成了东南亚地区的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徒。这些羌人沿着川滇的“民族走廊”进入进入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逐渐形成今天的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老族,以及傣族、侗族等中国少数民族,这些人所说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或藏缅语系。
金边街头:典型的大陆东南亚人长相,干干瘦瘦。 从以上东南亚各族的来源可以看到,泰掸老三族与中国的血缘是最亲近的,从公元后才开始分化。泰民族与云南境内傣族的联系,我在《我去了一个假泰国》有过详细的解说。 而像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则属于海洋性国家,原住民为南岛语系人,这些原住民与台湾的高山族人血缘更亲近,在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前,这些地区和中国的关系并不大。
这是吉隆坡机场的表演,这是典型的马来人长相(海洋系东南亚) 不管是大陆东南亚还是海洋东南亚,这两类国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华人元素。 在海洋系国家里,新马两国被英国长期殖民,当年英国的海峡殖民地需要劳工开发,于是英国从就近的中国(清朝)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这导致离中国更远,发生联系更晚的海洋系东南亚国家的华人数量,如今反而高于和中国历史上更亲密的大陆系东南亚诸国。 南洋华人迁徙图 从另一方面讲,大陆东南亚国家仍然存在大量的华人血统,只不过他们移民更早,更深层次的同化,融入至本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像越南,泰国均是如此。暹罗的复国大帝郑信就是华裔,他击败当时强盛的缅甸,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而四次北属中国的越南,主体民族更是与中国的广府人极为的相似。 比如广州在漫长的历史上都属于古中国的交州(越南前身),三国时才独立出来。 作为一个华人,在东南亚的旅行中通过观察不同国家华人移民的不同现状,会有非常多的感触与想法。 比如我在雅加达和印尼华裔聊天,在爪哇岛这个赤道附近如此低纬度的地区,他却长的一张比中国北方人还要白净的脸,他已经完全不会华语,他用英语给我讲述1998年他做银行职员的妈妈,是如何目睹暴徒冲进银行网点,在她的眼前,边抢走银行的钞票,边强J她的同事的。
不同于马来西亚与柬埔寨华裔,印尼华裔如今基本已经不在会讲华语 比如在槟城,这个马来西亚华人占比最高的州,我在当地结识了一群友好而勤劳的华人朋友。在“马来人优先”的国策下,我听他们深刻抱怨着本国大学对华人的政策歧视,让我感慨这个当年最可能在东南亚“再造一个中华”的大国“马来亚”,华人是如何从人口占比近一半,沦落到现在只占人口的23%的(还在持续下降中)。 马来西亚最让我惊喜的永远是,在海外还有着高达600多万人口的,华语讲得如此流利,中华的节日传统传承坚守得比中国大陆要好太多的马来西亚华人群体。
在马六甲和当地的华人聊天
马六甲的“海南会馆”里,不少印度裔和当地马来人,在跟着华人学跳广场舞,而他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民。 而更加让我吃惊的是,这些华人有着突破我想象力的勤劳,比如一个和我同岁的槟城华人,工作日做着办公室白领,晚上去夜市摆摊,周末还去药房抓药做兼职。要知道,马来西亚是中等收入国家,并不是穷国,人均GDP更是高于中国长达数十年,这些如此拼命干活的人,其实都人人都开小汽车,不少还有供房。 更让我欣赏的就是他们对于职业选择的多元态度,读完大学仍然可以路边摆摊,而且觉得这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并不丢人,“赚钱才重要,勤劳才重要”,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些好像我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的华人美德。
到处都是华人元素的马六甲 走在马六甲的街道上,我的耳机里反复播放梁静茹和光良的歌曲,正如我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一直期望能遇见孙燕姿与黄义达一样——这些人和他们的声音都曾深深影响过我,从童年到现在。 在越南,我看到当地人对中国爱恨交织的感情,作为东南亚唯一一个中华文化影响盖过印度文化影响的国家,作为曾经的“东南亚小天朝”,这个国家过春节用筷子祭孔子,这个国家羡慕中国的经济成就,羡慕日韩中国的白皮肤和柔和五官,心底不太瞧得起东南亚其它的懒惰人民——“我和他们不一样”。 而提到长沙群岛和黄沙群岛,他们又咬牙切齿,指责我们“欺负小国,强占土地”。 光华日报,总部在马来西亚槟城,是世界上现存最老的华语报纸。
以上就是我在东南亚各国接触与感触的“中华元素”,这是在世界上其它的地缘区域探索绝不会有的感受。在将来写东南亚具体国家的时候,我会更加深入来写我遇到的那些华侨华人,那些感触至深的故事。 即使美国如今有500万的中国移民,但多是新移民的他们,对美国自身的文化、政治与传统并不能施加更多的影响,而东南亚却截然不同。 我一直有一个大航海时代的梦,我羡慕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西欧人能飘扬过海,把自己的文明散布在那么多的无主之土。如今的澳洲,北美本就不是撒克逊白人的家园,而这么多的中国人如今却需要花那样高昂的成本去争去挤,为了获得那里的居住权利。 可惜近代的中华,国弱民贫,未能有机会将自己的人口与文化拓展至这世界更多的空间。 但幸好,有东南亚。 或许这才是,我的东南亚情结之所在。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