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21岁大学生创办的“共享厨房”火了,网友:这孩子太了不起!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热点
时间:
2019-8-21 17:09
标题:
21岁大学生创办的“共享厨房”火了,网友:这孩子太了不起!
上周,
我们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一名不满21岁的研一学生,
颁发了一万元正能量特别奖,
只因在过去一年里,
他默默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边上,
开了一间“共享厨房”,
让上千病友在此揭开一日三餐。
(, 下载次数: 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万元正能量奖金
他想全部用于共享厨房运转上
▼
这位获奖学生,名叫王睿,出生于1998年,来自广州一个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的教师家庭。
然而,在王睿5岁那年,父亲的一场车祸,却差点毁了这个家:父亲受伤瘫痪,家庭负债累累,母亲一度想要离家出走……
在父亲经历了17次大小手术、瘫痪的12年时间里,王睿几次要求辍学挣钱养家。可出身书香门第的父母坚决不让孩子放弃,日子再苦也要让一双儿女读书。
2015年,王睿来武汉上大学,妈妈只给了家里仅有的900元,从此他自己挣饭钱,挣钱买手机,买画纸和笔。
从第二个月起就再也没有接过妈妈的钱,只希望不再给妈妈增加负担。
(, 下载次数: 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尽管这次“天天正能量”奖金是奖励给王睿个人的,但他表示,将悉数用于共享厨房的运转上。
他计划将这笔奖金分为两部分:
病友陈会金夫妇自去年年底开始,义务帮忙打理共享厨房,王睿希望能拿出一部分奖金,作为对夫妻俩的劳动报酬;
8月底,王睿即将支付共享厨房下个季度的房租,剩余钱款将作为房租使用。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连日来,
王睿苦苦支撑的“共享厨房”的故事,
经天天正能量和武汉晚报联合奖励后,
引发了全国媒体的持续关注。
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
等纷纷转载,上千网友留言评论。
许多网友为他点赞:
“大学生独立做公益,不简单!”
▼
卓子:
小伙子真了不起,有能力心善良,
希望更多的人支持他,将这份爱心事业延续下去。
杨娟:王睿做的事情正是病人所需要的,
大学生独立做公益,不简单!
韵:真的好感动,我也生病住院没人照顾过,天天外卖想的就是能吃上一口家常饭。
百度网友2e31f0f:
这孩子太了不起了,聪明能干慈悲,必成器。
羊羊羊:公益厨房太实用了,在医院住院大多病人和家属都吃不好,尤其是病人,很多病人的病情对饮食都有要求,集体餐很难满足。
外面卖得饭口味普遍偏重,不适合病人。
为这个项目点赞,真的了不起,希望更多医院也能有共享厨房。
(, 下载次数: 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还有人帮他出谋划策:
“可以开一个募款账户……”
▼
陈玥(童心童爱):怎么联系到这位同学,
我们是民非组织,可以协助他完成公募筹款相关问题
,助力他这个公益路走得更长远些。
玛丽亚:棒棒哒校友!为此感到骄傲!这件事非常有必要,
应该有官方牵头,并且提供资源支持,
别让这个年轻小伙子和病友家属们为难。
﹏:真是棒!
我觉得可以开一个公开账户,捐款的钱就直接往账户里打钱。
这样每一笔收入都是实名制的,然后这个卡里钱就交水电气。
这样,每笔收入支出都是明细,免得有人喜欢无事生非,而这个超赞的小哥哥自己打工挣得钱就可以养自己跟家人啦!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王睿翻看“共享厨房”登记表。记者苗剑 摄
对话王睿:
将这份“善”坚持下去
▼
记者:
是什么驱使你走上公益之路?
王睿: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对医院的环境很熟悉。
如果能帮上一把,有的病人本来有活下来的机会。
有的病人正在走向死亡,但人特别好,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值得被温柔对待。
记者:
怎么看待共享厨房的作用?
王睿:
一些病人饮食上有特殊要求
,比如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共享厨房可以满足这些特殊需求。另一方面,
共享厨房也更多地舒缓了家属的情绪
,他们不敢在病人面前哭,情绪往往压抑而克制,但在这里可以无所顾忌。
记者:
怎样才能长期坚持?
王睿:没有同情心,做不了义工,但如果入戏太深,总被别人的悲喜牵着走,就无法长期坚持。
做公益久了,也会接触到人性的恶,要有判断力,保护自己不被道德绑架,才能将这份“善”坚持下去。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王睿在“共享厨房”处理日常事务。记者苗剑 摄
网友自发捐款1.5万余元
公益事大家一起来分担
▼
王睿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普遍关注。截至15日晚7时,王睿共收到网友自发捐款1.5万余元。他将所有捐款者组成了一个微信群,将公示每一笔爱心款的使用情况,接受大家监督。
8月15日下午,5名小朋友在5名家长陪同下,来到共享厨房参观。5名孩子中最小的8岁,最大的10岁。活动组织者是武汉六中教师左红梅。
左红梅说,21岁在大家眼中还是个孩子,王睿的善举让她感到很温暖,也很钦佩。
她特地约上几位好友,大家专门带孩子来“接受教育”,希望孩子们能以王睿为榜样。当日,几名孩子的家长自发捐款3000多元,用于支持共享厨房。
左红梅向长江日报记者坦言:
“看到瘦弱的王睿,我很心疼。
这项沉甸甸的公益事业不该靠一个21岁的学生独自承担。
希望王睿‘身体第一’,共享厨房由大家来共同分担。
”
长江评论
共享厨房的善意
温暖生命脆弱的时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一学生王睿的公益共享厨房,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这个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墙之隔的出租小屋,只有15平方米,然而一年多的时间,病友家属却在此做饭6000余次,这些都是无偿的,共享厨房发生的费用,都由王睿个人解决。
但凡出入过医院住院部的人,都知道病人三餐之难。要么在外点餐,要么家里来回送饭。短期倒罢了,长期住院的病人,前者费用和营养不如人意,后者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
出现在王睿的公益共享厨房里的,大都是重症病人的家属。正因为是重症病人,才会长期住院,才会对一口“家人亲手做的饭菜”有那么强烈的需求。
卧病在医院,家人的饭菜,有时是养病忌口所需,更多时候是正常生活的烟火气,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望。越是重症病人,越能感受到生命之可贵,也越在乎这一口家人亲手做的饭菜。
有些病人甚至可能无法从医院走出来,但正如王睿自己所说,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值得被温柔对待。
这样的厨房,不只是功能上的厨房,它是健康生活的气息,也是病人家属缓解重压的临时港湾。
王睿的厨房,只有15平方米,却有上千人在里面张罗过一日三餐,可见需求之大。
然而,千余人,在全国2000多万的住院病人中,又是多么微小的比例。这么多年来,病人家属要想在医院附近找一个小小的做饭空间,却是难上加难。
在南京,曾有生鲜超市提供过共享厨房,因为消防标准问题中断;在江西,有一对做街头面食的老夫妻,15年来在一条胡同里,摆上几套锅灶,病人家属就着锅灶,在露天里做饭,遇上下雨,老夫妻就支上几把大伞——这场景,令人温暖,却又令人心酸。
不出意料,王睿的公益共享厨房难以坚持。
这一次,也许会有人伸出援手,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共享厨房不但有房租水电的费用问题 ,还存在消防、食品、水电气等安全问题,要让这些问题都达标,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达到。
王睿的可贵,是他心中的善意大过了利益的计较。
把医院的共享厨房作为产业来看,显然不令人乐观,否则这么多年,这么大的需求,早就催生了产业。
但是,它也不能只依赖个人的爱心和善意。医院和公益单位可以站出来。医院当有动力,方便的共享厨房,可提高医疗服务的竞争力。
而公益组织,作为一种机构力量,则可整合资源以维持,并尽量减少安全隐患。毕竟,谁会没有生病的时候呢,谁不渴望在生命脆弱的时光里,被温柔以待呢。
来源:微信-天天正能量
作者:
爱新觉罗,玉慧
时间:
2019-8-21 17:52
住院将近一年的那段时间,吃饭确实是个难题,这样的男人可以来一打!
作者:
香菜饺子
时间:
2019-8-21 20:36
在哪个白血病专科治疗医院来着,也有个类似的共享厨房,开了十几年了,能日复一日进行公益事业的人都太伟大了
作者:
地磅
时间:
2019-8-22 04:35
作者:
shuqi
时间:
2019-8-22 12:52
能解决住院人生活的痛点,值得赞赏!
[attach]1200470[/attach]
作者:
LZWW-W
时间:
2019-9-4 10:48
羡慕 来蹭个热度
柬埔寨回国宽带(中国IP或者香港IP),20M-100M光纤 免护照办理,之前签约了两年,
剩下一年同事回去了,自己承担不起费用,看看大家谁要用吧,可以直接看优酷、爱奇艺哪些,
IP被封另外购置IP就好,一直使用多WX登录不会封号 有兴趣私聊或者其他方式也行 TG+13204298086
作者:
Fengdi
时间:
2019-11-16 12:24
人间大爱无处不在!为他点赞
作者:
67c90a5d93f36
时间:
2019-11-16 17:21
为你点
欢迎光临 柬埔寨柬单网 (https://www.58c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