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又是双十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悟空【ANDY】    时间: 2019-11-11 23:17
标题: 又是双十一
        家里有事去了趟定远。出城是我开车的,到国道就是我妹妹开车了,这是我一个坏习惯。我开车跑长途,很少能连续开车超过半小时的。

        一上车就犯困,现在自驾游也不参加了。没办法开车,别人哪里愿意带我一起。

        而且自驾的,都是喜欢开车的大神,看见我这个习惯,也不愿意和我交流。他们都是技术派,对汽车热爱。

        我只知道刹车、油门,还有日常的驾驶常识。不过我开车技术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很早就骑摩托车、开车了。

        我开长途不行,但是看我妹妹开车或者看别人开车,总想说,该这样,该那样。哪里应该提前变道,哪里应该快速超车…

        总觉得别人开车没有我判断准确。

        我妹妹刚学车的时候,用我的吉普车练习,给我数落的弃车而去。再也不让我教她了。

        老婆学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好在她脾气很好,忍受我的臭脾气多一点。

        后来我的经验就是,学车不要自己教家里人。让别人教。要不然一定会闹不愉快的。

        修养和脾气特别好的除外。

        去定远见了亲戚,家里舅舅,舅妈,姨娘,姨夫都在那里。亲戚不多。他们孩子也都很大了。

        小时候去的特别多,那时候我学校只要一放假,我爸妈就帮我买了长途汽车票,把我送上车。我自己坐车过去。打电话给外婆,让外婆在定远县城汽车站的停车场接我。

        每年寒暑假都回去外婆家。

        我爸的老家在镇江,距离合肥有点远,那时候交通不方便。而且我爸兄弟从老家出来了很多,有在合肥,广州,江西的。所以我爸只带我回去一次。

        人没有太多熟悉的,去的也就少了。

        除了距离定远县城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妈在家是老大,我爸是大姐夫,去了也有老大的感觉。

        而且我爸是省会一个中央直属公司的科长,一直升到处长,去县城应该是很能找到感觉的。

        也是因为这个级别的因为,顺水推舟的帮助过退伍的两个舅舅。或多或少在工作上有点用的。

        每次吃饭喝酒,我爸一定是坐在上座或者主宾的位置,这规矩他很受用。

        妈妈的兄弟姐妹妹也是哄着我爸,捧着我爸。一直延续到我父亲去世…

        我记得他们都是挺喜欢喝酒的,从中午喝到下午,然后泡茶聊天,桌子收拾一下,晚上接着喝。感觉中午到晚上,就没下过饭桌。

        一般都是男人在喝酒聊天,旁边都是女人在不停的劝说自己家丈夫别喝酒。好几个女人叽叽喳喳,不停的说,有时候还把酒瓶藏起来。

        都是各家老婆,唠叨各家丈夫。

        几乎酒桌上都是这样的,女人唠叨。有的男人假装大声呵斥老婆,有的男人嬉皮笑脸的讨好老婆。

        酒瓶最终还是会重新回到男人手中。

        拉扯着,也没少喝过一口。

        我爸只要上桌,就没少喝过。

        那个时候,记得我爸在家里吃饭,没有酒的话,一定是让我去打散装酒。我清楚的记得,原来散装是0.88元一斤的逍遥津白酒。

        是在商业厅五大公司宿舍,大院门口的糖酒公司小店买的。是一个大酒缸,用大小不同的铁舀子打酒的。好像是一两,二两,半斤的舀子。

        我爸每次给一元钱,剩下来的就给我当零花钱了。所以我特别愿意帮爸爸打酒,都是蹦蹦跳跳去打酒,可能是我爸也喜欢看我蹦蹦跳跳打酒的模样。

        我爸在家喝酒,每次我妈只给他喝一杯,他都是趁着我妈不注意,偷偷的往喝了的杯子里再多加一点。

        我还把我爸的酒,偷偷倒进另外用一个空酒瓶,每次倒一点点,这样他不知道。积攒多了,够一瓶了,我就再卖给他。当然这些都是偷偷备着我爸做的。不过也只卖了一次给他。

        后来偷偷倒出来的酒,也都当做储存的还给我爸了。

        我还用蜡封了一瓶酒,想很久很久以后给我爸喝,结果也没忍住。提前送给我爸了。

        年龄大了,我们回定远的机会也慢慢的少起来。除了有重大的事情。亲人结婚、亲人离世,平时回去的很少很少了。

        特别是我外婆去世之后,我去的很少了。

        我外婆去世,家里人聚的机会少了,一个家庭,妈妈不在了,也就没了家。

        人大了,乐趣越来越少了。期盼越来越少了。

        定远也有了很大变化。当然,每个城市变化都很快,合肥也是。我没那么喜欢这变化太快的城市,交通不方便,生活成本高,节奏太快。

        一个城市里的亲朋好友见面反而少了很多。

        我记得小时候,中午的伙食是一天最好的。早晚都是随便吃点清淡的。早晨稀饭馒头,豆浆油条,或者是开水泡饭。晚餐几乎都是稀饭,馒头。没有例外。晚餐能买点卤菜一定是家里有客人,或者大喜之事。

        现在反而是晚餐最丰盛,而且吃的很迟。

        以前十二点睡觉,就算是熬夜很迟很迟了。现在十二点睡觉是很正常了。

        怀念过去,展望未来。

        定远大舅有一个儿子,儿子原来在合肥当过保安,也在我开的小烟酒店帮过我。很聪明的孩子。以前我的朋友都很喜欢他,经常让他跑前跑后的帮助做事。现在抓住了淘宝,电商的机会,做的非常好。

        自己做过淘宝小店卖海参很成功,自己去定做玻璃瓶,里面放海参。海参是单独采购的。

        再去定做大礼盒,把玻璃瓶的海参放进去。显得高档。客户全部是买了送人用的。

        发货的时候里面赠送十几种小礼品,顾客打开包装,会觉得赠送的礼物比海参都值钱。

        他说,原来顾客不懂海参价值,那时候利润有十几倍,他做了一年就不做。

        现在又在帮助淘宝商家做代运营,刷单什么的。

        他小的时候机灵,沟通能力强。舍得在人际关系上花费。出手很大方。

        总之他用自己的聪明能干,把握住这一波机会。

        半年前去定远,还带我去按摩,这真是我人生第一次做脚部按摩。之前接触很多,就是不愿意按摩。

        宁愿躺在旁边,我也不按摩,当然都是正规按摩。估计不正规反而会接受了。

        我对这些享受型的都不愿意尝试。原来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小,没必要接受别人的这种服务。慢慢的也就养成了习惯。

        这种习惯真不是抠,是不喜欢,觉得别人碰自己别扭。

        包括理发也是,我在商业厅五大公司宿舍大院里的理发师,从小时候剪头发一直到现在。我在外面几乎没理过发。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从最早的二角钱一直到现在的12元。

        原来住在宿州路的商之都那里,最早的安徽省商业厅大院,那里是机关理发室。原来的理发室的理发师傅都是商业厅的正式员工。是商业厅后勤机关的。

        后来搬家到芜湖路五大公司宿舍大院,我就一直在这里理发室理发,我搬出去很久了,每次都会回来理发的。

        我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两个月都没理发,主要是天天骑摩托车戴头盔,懒得理发,要不也会在柬埔寨理一次头发的。

        这可能就是一种习惯,过来坐到理发椅子上也不用说一句话。

        理完了,女老板会说,长短差不多吧?

        我说,可以可以。

        对于长短真是无所谓。我也从小的平头,到现在的稍微剪短一点,也没怎么改变过。

        过来理发,会看见很多我小时候认为很帅气,漂亮的人。那时候我还小,他们也都是二、三十岁正当年。

        每次看见他们会觉得有点心酸。

        当然更小的孩子,看见我,也会心酸,我自己也老了很多。

        五大公司宿舍最近也在楼面翻新,外墙装修,道路改造。都是政府出钱改造的。之前的童年的影子减少了很多,原来建筑太破旧了。主要是破,旧了其实没什么。

        改造完了,也就没了往日的感觉了。

        我在纽约看见过朋友租的101年的别墅。

        还坐过纽约1904年开通了9.1公里的地铁。

        我去的一个三明治店也有一百零几年的历史了,就在原址没换过地方。

        说到定远,定远变化很大,每个城市都在搞基础建设,拼命的扩大地盘,却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我们去了定远古城,一个刚刚盖好的餐饮观光街区。诺大的街区没多少顾客,要不是双休日在举报“定远古城歌手大赛”,我看顾客都没街区服务人员多。

        街区主要就是餐饮,街区叫“定远古城龙虾美食城”。

        大约有一百多家大小餐饮店,开门营业的只有二十几家,而且多数是小店。

        我看还有没开门的书画古玩店,旗袍店,小超市都关门了。其他都关着门。

        前店后坊,我看都在商户店里住。

        街区建筑但是不错,大部分是两层的徽派建筑。像连体别墅,就是经营不理想,商户也就不按照原先的经营了,原来的做的装饰性的景观也不用了。

        我们去吃的一家地锅鸡店进门的天井水系这次也不用了,喷泉也关了,水池的鱼也没了。放了几朵淘宝里买的劣质的塑料睡莲。

        政府这种人为的造市,需要前期考察好。这里体量大了,距离闹市区远了,人口也没有这么多的消费人群。真是有人过来,那么闹市区的门面又会没人消费了。

        政府就是要形式上的好看,反正十年不行,就是二十年,总要发展过来的。

        折腾的又不是自己口袋的钱,亏了也没事。看起来好看就可以。反正过几年不一定在这个岗位了。

        不过。商家是死了一批又一批。

        合肥就是房地产自持商业房产太多,造成每家都吃不饱。几家欢喜,几十家愁。

        我们做餐饮的更加愁。

                     不油腻中年大叔~悟空
                           2019年11月11日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