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萧乡回忆录(连载)一 [打印本页]
作者: 不求人 时间: 2020-6-7 20:04
标题: 萧乡回忆录(连载)一
我的家乡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名叫萧乡,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女作家而闻名,也以这位女作家的名字命名。当然,除了这位女作家,更有名气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针对JC作奸犯科的悍匪,残忍杀害了几十口人,他自命为萧乡大侠,由于当时的侦查技术远比现在落后,这个悍匪至今逍遥法外。
萧乡县紧邻省城,又是省城连接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既有全国级开发区,又有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所以经济发展一直都在全省县城的前列。钱多了利益纷争就多,为了争夺利益,靠官用官、靠匪使匪。萧乡县从不缺少因利益产生的分歧,小到三三两两的纠纷,大到几百人的械斗几乎每天都会上演,没办法,连孩童间的文化认同都以崇尚暴力为主。记得上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有学生书包里露出半个刀把(片刀太长,拉锁拉不上),以及书桌里的斧子。遇到车祸擦碰,两方不是先报警,而是一方纠集一群人,在大街上当街谈判。这是个很奇葩的地方。
我的故事里,要讲的,就是属于萧乡的江湖。
我是个80后,受遗传基因的影响打小骨瘦如柴,跟同龄人打架没赢过。每次跟人打完架鼻青脸肿地回到家,老爸总是一脸的不屑,说:真特么熊。要是被大姑家的二哥看见,不光说我熊,还会补上一脚。不是我爱打架,是我们那个时候就兴这个,你不打他他就打你,班级里最受欺负的永远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那个。
大姑家的二哥不一样,他初中就长到一米八了,很会打架,在学校叫“片长”,意思就是这个学校学生里的头。二哥名字叫做刘琦,为了表达方便,且称他为刘琦,我的回忆里,他算是主角之一。那接下来,咱们的故事就以他开始吧。
刘琦大我8岁,上学到初中二年级就不念了(辍学),因为天天打架,学校实在留不下这么个刺头,就给开除了。他长年剃着卡尺头,就是类似于那种光头的发型,有三道疤痕在头顶,那是跟人打架时留下的,是他好勇斗狠的标志。辍学以后,他整天泡在大世界游戏厅,每天可以跟去玩的学生收些保护费,周围聚了一群跟他一样的人,刘琦收完保护费,就跟这些人一起去餐馆喝酒。有时有一些小孩拿着钱过来找他帮忙平事,他们就收了钱去各个学校跟人打架。他打架爱下死手,卡簧刀不离身,有些人打架拿片刀吓唬吓唬,他不同,他直接就用刀捅人肚子,因为捅伤过两回人,大姑家把房子都卖了赔人钱,人家才谅解,不至于被抓进监狱。学生还是怕社会青年的,刘琦至少是那个时候从小学到高中人见人怕的人。我沾了他的光,打小学二年级以后没再挨过揍。
刘琦在我们家绝对是祖宗级别的,谁都不敢管也不敢问,大姑父一骂他他就跑,一跑了出去准惹事,惹事了就要花钱,按爷爷的说法,刘琦这么混早晚是蹲巴离子的货。本来刘琦在19岁时候要当兵走的,结果因为曾经打架斗殴进过拘留所,政审没通过。经过几次家庭会议,长辈们决定,得给他找个正经事做,爷爷说,这年纪也二十来岁了,学个车票吧(考驾驶证),找个单位开个车,绑住了身子人就消停了。刘琦也比较喜欢汽车,一说给他安排学驾驶证,立马保证以后再也不去社会上瞎混了,一定一心一意上班绝不当社会小青年了。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