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艾滋病(HIV)阻断详解(一)关于初筛检测的准确性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泰来    时间: 2020-9-22 10:38
标题: 艾滋病(HIV)阻断详解(一)关于初筛检测的准确性问题
相关链接:在东南亚没有侥幸,请同胞们洁身自好!


艾滋病(HIV)阻断详解(一)关于初筛检测
近日,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帖子后私信我,向我咨询一些有关HIV检测、PEP和PREP的相关方案。这些朋友,多数已经去过当地医院或者诊所咨询,但得到的答案均是模糊不清,也没有相关完善的处理方案。其实,这些也不可以责怪医生。因为非HIV专科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对于HIV病毒的了解也是不够深入的,甚至有些医疗机构还会拒诊。那么,我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归纳,问题基本如下:
1.高危后检测HIV的时间,以及排除感染的准确性,试纸是否准确;
2.阻断用药的方式以及方案的正确性;
3.阻断用药的副作用;
4.行为和症状是否可以决定感染病毒的风险概率。
那么下面我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
1.关于检测:
HIV检测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金标、化学发光、酶联免疫(ELISA)、试纸胶体金 核酸 蛋白质印记(WB)等等。
那么初筛,实际上是针对HIV抗体的识别,HIV窗口期官方认定2周-12周,平均6周。以至于6周论在国内十分盛行。也就是说6周抗体阴就可以排除HIV感染。那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针对于初筛检测准确性,很多专业医疗机构又将初筛升级为酶联免疫4代(抗体及p24p26抗原),以及病毒载量(核酸)的联合检测。也就是说6周抗原抗体和病载阴性,就可以完全排除感染。
那么笔者在此指明,以上所说的检测,在国内的专业型医疗机构(譬如各地的三甲级传院)是针对HIV1/2型的抗原抗体检测,核酸只针对HIV1型的初筛检测(笔者曾带领患者在泰国曼谷医院做过HIV2型的核酸检测)。其他非专业型医疗机构只是针对HIV1/2型抗体进行初筛检测,包括小型诊所所用的自测试纸很多也只是针对HIV1型的识别。也就是说,初筛检测对于流行广泛的HIV亚型、耐药株、变异株等基本无法覆盖。笔者无意否定现代医学的科学手段,也只是从客观层面看待初筛的准确性问题。
那么关于试纸,因为起不到任何决定性作用,只能作为初筛参考,所以笔者对其了解并不深入,但就目前市场现象来看,除SD和雅培试纸被使用者认为相对准确以外,其他品牌试纸据使用者反馈均会出现假阳、假阴、走板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那么,为了消除初筛者的恐惧情绪,针对HIV初筛覆盖并不完善的检测,很多专业型医院的医生也会做出安慰型解释。但就诸多感染者回忆反馈的信息证明,专业型医疗机构初筛的准确性也只是具有相对性,更不要说非专业型以及小型医疗机构和自测试纸。
值得注意的是,据相关文献报道,由于HIV流行已久,患者用药复杂化、多元化,目前各种亚型、变异株、耐药株的感染者数量急剧攀升,而且很多患者属于混合型感染。
那么在这里,笔者认为,针对HIV初筛各种检测方式的准确性,需要重新的审视和思考…
敬请关注下一期HIV阻断(二)pep与prep阻断防御详解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