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疯狂!千元借款,竟“滚”到了65万?!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热点 时间: 2020-11-10 19:31
标题: 疯狂!千元借款,竟“滚”到了65万?!
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一些犯罪分子趁机作乱,借用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大肆进行电信诈骗和“套路贷”犯罪。新兴金融工具成为犯罪“热土”,暴露出金融、电信等部门的监管不足与制度漏洞,源头端治理刻不容缓。
1
“公司是当地招商来的,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公安局曾侦破一起利用手机App进行“套路贷”犯罪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8名,这是洛阳市公安局建局以来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的一起案件。
经查,2019年4月至7月,犯罪嫌疑人通过购买的手机软件,虚假注册公司、虚假宣传,网络放贷1.8万余人次,电话催收1.3万余人次,获利1000多万元。暴力催收导致洛阳理工学院一名学生坠桥自杀,多名受害者精神异常。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范某是“套路贷”的受害者。2018年,25岁的他在手机App上借款1500元用于零花,不曾想掉进“套路贷”陷阱。他说,1500元用6天,扣掉手续费等,到手只有1050元,感觉利息特别高。两三天后,他就不断接到其他小贷平台的电话,声称自家利息低,不用审核。这些平台一次放款千元左右,最多不超过3000元,数日即须归还。为了周转,范某3个月先后在“魔法救急”等77个平台借款10万元,还款47万后,还欠18万元。
“每天一醒就想着今天该还哪几笔钱了,还有哪个亲戚没借过,该咋说……每天都浑浑噩噩,做不了任何事情,都是这种电话缠着你。”范某说,“一直到后来,自己都有点坚持不住了,想过自杀一了百了。”
后来,范某的家人发现他的异常,陪他到公安机关咨询,方知这是“套路贷”,他才得以脱身。不再还钱后,网贷平台和催收公司对范某和家人进行群发短信、P图等恶意骚扰和侮辱诽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最后,范家人不得不全部换掉手机号,新婚妻子也提出离婚。
河南省公安厅有组织犯罪侦查队陈光辉告诉半月谈记者,像范某这样的受害者不胜枚举,有些流离失所,有些精神崩溃,有些为还钱走上犯罪道路。
陈某是安徽一家金融外包服务公司的客服部经理,公司承接多家网贷公司的催收业务。她管着40多个座席(催收员),工作内容就是抽查座席电话,指导他们按话术催收。每个座席每天至少要打400个电话,每催收回来1万元可提成1000元。
“我干这个两三年了,是正规渠道招聘进来的。公司是当地招商来的,也是正规企业,每年寒暑假都到大专院校招聘,还赞助当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我怎么会想到这是违法的呢?”陈某反问,“如果放贷、催贷违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家?为什么没人管?这又不是很难查。包括我的手机,每天都收到很多要不要贷款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