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在柬埔寨工作的16年,只专注做一件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柬单⁺    时间: 2022-5-21 09:11
标题: 在柬埔寨工作的16年,只专注做一件事

我们,真的了解柬埔寨吗?

2006年,杨建平先生从中国北京来到柬埔寨考察,被这里的神奇吸引了,16年来放不开手。

今年67岁的杨建平先生,是国土部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员,成片土地开发的专家顾问,北京中关村不动产商会名誉会长,亦是北京中海联行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

而他曾经在柬埔寨还有另一个响亮的身份,共发国际(柬埔寨)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和总顾问。在任职期间,杨建平先生花了十几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这是我在柬埔寨最骄傲的一件事”——帮助傅宪亭先生策划和耕耘柬埔寨的金银湾。

占地33平方公里的金银湾,土地面积超于中国澳门,两侧海岸线长达28公里,热带雨林铺盖率达95%以上,这是继吴哥窟之后,柬埔寨推出的另一张国家级金色旅游名片。

作为金银湾项目的策划者之一和全案顾问,杨建平先生一路见证着这项伟大事业的建设。深入柬埔寨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对中国人来柬埔寨投资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近些年来,柬埔寨已经成为东南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而西港也成为世界各国投资的重要城市。短短10年时间,西港868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各国投资者分割、占据、投资,从一座美丽高棉民族的度假城市,一跃成为东南亚的明星城市。

经济的快速增长,几乎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座小城市。新建的楼盘、港口、道路,将西港饶了一圈又一圈,钢筋水泥筑造出这个城市的繁荣。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进入柬埔寨,以个人名义、企业名义进行投资,寸土必争。

2019年-2020年,两个“战役”接踵而来,首先是西港的网投赌博限令案,而后是席卷全球的疫情,让原本迅速发展的柬埔寨蒙上了一层暗灰色。柬埔寨非正常性的投资陷阱也逐步浮出水面,“空楼盘”、“烂尾楼”、“投资泡沫”、“骗术与骗局”,投资者和生存者都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

杨建平先生发现,中国人在柬埔寨投资时,往往会用中国发展的惯性思维,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的行为方法去碰撞柬埔寨机会,初始阶段,没有引导,没有方向。在柬埔寨的中国投资人与韩国、日本等国投资者对比,中国的投资者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和系统性。各种缺乏研究的问题,让中国人投资柬埔寨充满了危机与风险。

在采访中,杨建平先生以西港模式、中国投资、文化认知、规章制度为切口,分析了柬埔寨目前的投资现状与投资前景,对中国人投资柬埔寨提出了建议与方向。

以下是杨建平的观察与思考——


采访:Miles
编辑:潘美琪





西港是试验田:
中国投资可以“落脚”

2010年之前,西港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城市,海洋、风光、人文、服务都恰到好处,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休闲和浪漫气氛。那时候来西港发展的中国人不多,我就是少数人其中一个。

2015年到2019年间,很多人从中国的沿海城市而来,进入西港投资。洪森总理提出,“我们在西港进行全面的改革开放,各国投资人都可以在这里投资,没有限制。”

一时间西港成为柬埔寨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从赌业来看,其他城市都是有限制的,唯独西港没有。从旅游业来看,西港首先实行落地签,不管你在中国是什么身份或是有问题的的人,都可以正常进入柬埔寨西港。这是西港的政策,也是无序的开始。

西港敞开了发展的空间,投资人和杂人一窝蜂进入,柬埔寨西港不再是高棉民族的蓝天白云,在人们心里蒙上了一层暗灰色。

西港开放时期,正好遇上中国各大城市“扫黑除恶”。2015年前后,中国沿海城市尤其是东莞一带,因为“打黑”政策“赶跑”了不少人。而当时的柬埔寨正好敞开大门,国家和个人都在宣扬去柬埔寨旅游和投资,那些“黑”在这里比国内更有安全感。

所以他们来到柬埔寨,经营起“熟悉”的黄赌毒生意。按照他们曾经在中国操作的方式,搞一条龙服务,自此柬埔寨的西港黄赌毒盛行,西港的这种“自由”,让那些脱逃过来的人如鱼得水。

(, 下载次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