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巴孔革命”:柬埔寨去美元化的艰难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财经 时间: 2022-8-2 08:53
标题: “巴孔革命”:柬埔寨去美元化的艰难之路
在柬埔寨,人们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美元支付,而本国货币瑞尔只在找零时使用。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中美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根据柬埔寨国家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2021年柬埔寨美元化程度仍达80%以上,美元在柬埔寨银行体系中的存款和贷款比例都达90%左右。“去美元化”一直是柬埔寨王国政府的长期政策,新冠疫情更为柬埔寨“去美元化”按下了加速键。2020年10月底柬埔寨国家银行正式推出“新一代支付体系”——“巴孔”(Bakong),通过提高电子支付的便利性以拓展柬埔寨本国货币瑞尔在经济活动各环节的使用,被认为是“去美元化”的重要举措。尽管近年来柬政府不断加大“去美元化”力度,但美元化程度总体上仍居高不下。本文将介绍柬埔寨美元化历程及其对柬经济之影响,简要梳理近年柬政府为“去美元化”的系列举措,以期探索未来柬埔寨“去美元化”的走向。
一、柬埔寨与美元“难舍难分”的“渊源”
美元化是一个主权国家由于政治或经济原因,主动或被动放弃本币,在本国境内使用美元作为货币的一种经济现象。而柬埔寨的美元化可以说主要是政治因素导致的。1953年柬埔寨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在西哈努克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柬埔寨经济恢复和发展,后来很多人将此时期称之为柬埔寨的“黄金时期”。1954年12月柬埔寨国家银行成立,次年1月开始发行货币瑞尔。但1970年朗诺政变后,柬埔寨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摧毁了柬埔寨经济金融制度。朗诺高棉共和国时期瑞尔虽然流通于市,但伴随通货膨胀愈发严重其发行面额逐渐增大。红色高棉夺取政权后曾印刷新的钞票,但不久后就废除了货币制度,柬埔寨倒退回“以物易物”的时代。
1979年金边政权建立后,人民革命党重建被红色高棉破坏的政治经济秩序,成立柬埔寨人民国家银行,于1980年3月20日恢复瑞尔的发行与流通。但持续的战乱和宏观经济失控使柬埔寨民众对本国货币瑞尔信心不足,更信赖外国货币,如美元、邻国货币越南盾和泰铢等。人民革命党[1]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开放经济,充分利用一切社会经济成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服务,并于1989年颁布《外商投资法》,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柬埔寨经济开启了“美元化”进程。
1991年《巴黎和平协定》签署,联合国在柬埔寨设立联合国驻柬埔寨过渡权力机构(UNTAC)并为其注资17亿美元,加上外国援助使得美元大量流入柬埔寨,美元开始被作为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与本国货币同时使用,并与瑞尔共同作为储备货币,正式“落户”柬埔寨。1993年,柬埔寨政府通过并实施《外汇法》,允许居民自由持有外汇。1994年颁布了《投资法》,为外资进入柬埔寨提供了极大的优惠条件。宽松的外汇管制和自由的市场经济使得越来越多外资涌入柬埔寨,美元迅速成为柬埔寨社会中最重要的货币,美元化程度不断加深,从1993年的36%上升至当前超过80%。
二、柬埔寨对“美元化”的“爱与恨”
罗伯特·蒙代尔曾说“强大的国家,拥有强大的货币”,货币的认同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随着柬埔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本币瑞尔的使用应逐渐增加,美元化程度随之下降,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美元化的双重影响使得柬埔寨政府选择了“去美元化”道路。
(, 下载次数: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