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离开柬埔寨一路向东南 [打印本页]
作者: 柬单网官方 时间: 2023-10-31 11:52
标题: 离开柬埔寨一路向东南
“离柬埔寨大选还有六天。”
敲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我正在匆忙收拾又一次离别的感伤,准备告别胡志明市前往雅加达。游记写作的任务来得突然,但也没有打乱我时隔三年后的首个长途旅行计划。离开柬埔寨之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去了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关于这整整一个月的东南亚记忆混杂在一起,要独独拎出来回忆在柬埔寨的日子,说容易,其实也难。那些一开始被详细记录在脑海和社交平台里的新鲜事物都被时间和同质化的撞击给冲散了。
暹粒挺热,但经历了更炎热的河内之后,对暹粒的气候印象也只剩下一个模糊的体感温度。刚到暹粒的时候,记得有几个外国友人跟我聊聊天气开启话题,“你觉得是暹粒热还是北京热?”我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北京。同样的问题在后面几个国家也时常听到,而我的答案从未改变。现在想来,东南亚很热,也只是我对这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的刻板印象之一罢了。
组委会给定分配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小组组员,和随机搭配的夜晚畅游暹粒的旅行搭子满足了我见人的兴趣。有意思的是,每一晚我都混迹在截然不同的一伙人中出行,社交的丰富程度让我彻底打消了“我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内向的人”的念头。与其说此行去柬埔寨是和柬埔寨的人事物打交道,不如说是和东盟成员国的其他朋友一起在暹粒这个大容器里共度了七天。暹粒像是热情的催化剂,中止了我的独处时间。中国人的确爱热闹,所以在活动结束后得知有部分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吵”、“爱抱团”时,我丝毫不意外。
一群人浩浩荡荡下飞机、合影、从停机坪步行走到海关入口。
海关人员看着我的商务签证问我,“你是来做什么的?”
我回答,“我来参加中国-东盟青年领袖峰会(AFMAM)。”
暹粒之旅便开始了。
突突车、摩托车和汽车
东南亚的出行方式大不相同。
在暹粒,七天的出行有六天是通过突突车(Tuk Tuk)完成的。不是因为不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而是暹粒并没有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统,满大街跑的都是各式各样的突突车和本地人出行用的摩托车。突突车长得略像国内的“三蹦子”,由当地人自行改装,在二轮摩托车后拉上一个拖斗,用四根钢筋搭起一个顶棚,拖斗上面对面安装两条长椅座位。装饰得较为华丽的突突车,后座往往是皮质沙发,或者铺有布艺坐垫,但在暹粒时,我也坐过一次纯木椅组成的突突车。突突车的座位并不宽敞,大一点的可以勉强塞进六个人,小一点的坐四个人刚刚好,但由于车速很快,司机急转时,坐在两边的人还是有被甩出去的危险。同样,在暹粒也很少看到红绿灯,甚至路灯都很少见,在游客多的地方,突突车司机总是成排地散落在并不宽敞的马路两侧,等待着招揽客人。但是,随便上一辆路边的突突车很有可能收获被司机宰客的结局,所以大家大多还是使用东南亚的网约车软件Grab叫车。
在曼谷,突突车、摩托车和出租车共同构成了马路上的景观。但是我的室友兼向导放弃了任何一个带我们乘坐突突车的机会,因为她对曼谷突突车司机要价时的良心不抱希望。曼谷的城市规划似乎低估了它发展的速度,路窄车多,随时都有堵上半个小时的风险。动辄能开到80km/h以上的突突车和摩托车在堵车时段也能够在狭窄拥挤的城市街道里自由穿行,找到更快的捷径道路,自然在曼谷大有市场。我曾在曼谷的马路上看到有人抱着行李箱坐摩托车,这给头一次乘坐这样疾驰的交通工具的我莫大的鼓舞,我索性也像她一样,解放死死抓住后座的手,拍下了一张照片。
(, 下载次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