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5000万的飞跃!十余天后,柬埔寨将起飞!
[打印本页]
作者:
柬单网官方
时间:
昨天 22:21
标题:
5000万的飞跃!十余天后,柬埔寨将起飞!
上图:德崇国际机场
记者:小黑
编辑:Miles
再有不到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金边
德崇国际机场将正式通航;通航的日期是9月9日,也是
柬埔寨
即将起飞的日子。这一刻,并不是简单的机场迁移,而是一场航空文明的跳跃和一种国家形象的跃迁。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还在运营的
金边
国际机场位于市区西侧,位置虽然优越,却早已力不从心;此外,这座机场最初的设计年吞吐量约为500万人次,近年来几乎常年“顶格运行”。
比如,高峰时期候机区座位紧张、登机桥数量有限,连跑道也难以满足高峰时段的调度节奏。更棘手的是,由于离市区不远,这座老机场几乎没有可以腾挪扩建的余地,哪怕只是多增一条滑行道,都可能牵动周边大片社区。
在这种高度紧绷的空间和资源之下,老机场对远程宽体飞机的起降保障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诸如A350、B777等主力机型只能低频运作,不过,它见证了
柬埔寨
航空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眼下的老机场,已难以支撑更高速度的未来。
德崇国际机场的建设,正是在这个临界点上给出的一次“重启”。它从一开始就不再被动局限,而是以“重新设计一个国家门户”的标准落笔。
这座新机场选址于金边以南约30公里的干丹省,占地面积高达2600公顷,是老机场的数倍,几乎是一座“空港新城”的体量。
上图:德崇国际机场的航站楼
根据官方规划,整个项目分三期推进:一期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达1300万人次,二期提升至3000万,三期完成时将迈入5000万人次的量级,货运吞吐能力也将同步提升至17.5万吨;此外。整个机场按国际民航组织最高等级4F标准打造,可无障碍起降A350、B787、B777等主力远程宽体机型。
一期工程就能从登机效率、客流组织和地勤操作全面对标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无论从技术指标还是功能格局来看,它所承载的,远不只是一个“新机场”的概念,而是一次国家级的航空能力跃升。
此外新机场与老机场相比,最大不同是“空间”和“成长性”:老机场离城区很近,扩建如同绣花针穿石,动一分即触全局;德崇国际机场则是白纸起笔,自带缓冲区,跑道可延展、航站楼可拓建,货运区可增容,未来还将配备从机场到市区的轻轨。
也就是说,这不只是一个新机场,而是柬埔寨重塑国家航空能力、展示新时代国门形象的战略工程。
放眼亚洲,泰国有素万那普、新加坡有樟宜、韩国有仁川、迪拜有迪拜国际机场:这些机场不仅仅是空中交通枢纽,更是区域经济重镇与国家形象展示窗口。
上图:德崇国际机场的塔台
以新加坡樟宜机场为例,其年旅客吞吐量超过6000万人次,航站楼集商业、会展、购物、娱乐为一体,甚至成为“旅游目的地”;仁川机场则不仅支撑首尔,还成为东北亚枢纽之一,吸引大量过境旅客;迪拜机场更是中东与欧美、亚洲之间的桥梁,年吞吐量突破9000万人次,是阿联酋的形象符号。
对照之下,德崇国际机场三期5000万人次的目标,虽仍无法一蹴而就冲击全球前十,但在东南亚航空版图中已不容小觑。
它的设计容量、预留扩展、货运能力、航线远期规划,都预示着着柬埔寨不再满足于“通航国家”角色,而是谋求向“航空节点”靠近:一旦机场建成运营稳定,更多国际航司很可能将把德崇视为进出中南半岛的新桥头堡,航线网络将逐步辐射东亚、南亚、中东乃至欧洲。
但问题是,柬埔寨为什么必须建这个机场?这个答案,或许不仅在数据里,更在国家发展路径中。
上图:德崇国际机场航站楼内部
在过去十年,柬埔寨用工业园、服装出口、旅游资源,把自己一步步地带进区域制造与消费网络中。但支撑这些的,是不断增长的出入境流量,是更高效的物流系统,是更便利的国际连通性。而老机场显然已经难以胜任这个角色。德崇国际机场的启用,是对一个国家战略方向的回应。
更重要的是,“门面”这个词,不再只是外交层面的修辞,而机场的“第一印象”,早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隐性参数。落地体验如何、航班调度效率如何、连接性强不强,这些都在影响旅客心态,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国之形象。
9月9日,德崇国际机场将正式启用:这不只是航班起降的地址更换,而是一次国门形象的升级、一次城市重心的外移、一次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更是一场全国性的信心提振。
从这方面来看,柬埔寨没有奢望用机场比肩新加坡,但它希望用一个像样的空港,向世界表达“我们也在追赶时代”。
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机场,的确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德崇国际机场就是这样的入口,再有半个月,它将会正式面向全世界的旅客:届时,柬埔寨不只是“起飞”了,它是在用一场航程,重新书写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作者:
斯坦阳
时间:
昨天 22:29
挺期待的
作者:
原始逻辑
时间:
昨天 23:11
用事实说话
作者:
柬影
时间:
3 小时前
倒数计时
欢迎光临 柬埔寨柬单网 (https://www.58c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