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租四平米的房子能坚持多久?我撑了6个月 [打印本页]

作者: 今儿个热讯    时间: 昨天 08:59
标题: 租四平米的房子能坚持多久?我撑了6个月

图片

都说选择房子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但在北上广租隔断房,你选择的可能是一种生活艺术。

房东的想象力在不断升级。钻石房型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更流行的是三角形房顶改造的“墓室式出租屋”。这种房间一般位于自建房的三角房顶下,有的需要爬木梯子上阁楼,回家后可以把梯子收起来,达成一个“易守难攻”的效果。中介喊着“总裁,欢迎回家”,实际上超过160的总裁在屋子里都得弯腰走路。

图片

阁楼下的单间,这间房子月租要1000元

在这些房子里生活,似乎每天都在玩密室逃脱。网友们在中介发的视频下玩梗,“上吊都得找角度”,“住这房子一个月写三十封遗书”。

但当我们拿着视频找到中介,中介却告诉我们说,这些都已经租出去了,“其实所有的房子都是有人住的,要是没有需求,房东也不会隔这样的房子出来“。

这样的房子真实存在,住在这里的人也真实存在。

2022年夏天,苏荔搬进了一间面积4.4平米的小隔断。一张标准偏小的双人床是2米x2米,4平米;苏荔的房间里放的是一张1.2米的单人床,余下2平米摆了衣柜,还要留给内开的房门。

他在这里住了半年,从夏到冬。

以下是苏荔的口述。

 

图片
住进四平米

搬到四平米之前,我住在城市郊区的一个小次卧,在大厂做产品实习生。

当时我刚刚经历和初恋的断崖式失恋,实习时的带教本人又面临职业生涯重大调动。他调走后,新的带教不太愿意带我,和我沟通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说她和前任带教“对齐”了一下,觉得我能力不足,不适合干产品经理,就说“你可以走了”,叫我下周离职。

不长的实习时间也大部分在居家办公,和同事没有什么交流机会,周围环境举目四望难以找到朋友,于是我被关在那个小房子里,自己给自己做饭,晚上十点多出门沿着空荡荡的马路跑十几公里,有时候会看到一些生活在郊区的、干体力活的人,大半夜坐在路边捻着几粒花生喝啤酒。

住了四个月,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没什么联系。虽然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做的最多的还是夜深面对窗外的月亮流眼泪。

所以当2022年7月,我拿到另一家大厂的实习offer时,我下决心要从头开始。换一个环境,也换一种热闹一点的生活。

那时为了省钱,我早就盘算着入职后在内网上找同事的转租。周五入职,周一就找到这样的机会:转租的是一个北科的小哥,我入职的日子他刚签了租房合同,周日他们学校说让回去住,于是周一他便把房子po出转租。那时我刚办好OA手续,登上内网看到消息,下班便去看房。

坦白说,我实在记不清那一次看房的具体感受。事后回想,可能是有点震惊:怎么会有这样的房子?

整个房间勉强放了一张床、一个衣柜、一面镜子、一个风扇,再无其他东西。唯一的窗户对着房子里的过道,没有任何采光,没有空调。

图片

四平米全景图

客观来说,是一个挺恶劣的居住环境,我这辈子还没有住过这么小的房子。不过这已经是我当时看的所有房子中,最“好”的一个。

我当时租房的核心需求有三个:1.离公司近,倒不是我不愿意通勤,主要是为了拿到房补;2.能够让我有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比如内部空间让我有使用思路、周边环境让我感觉有烟火气;3.房租尽可能低,这样我能剩下一些钱干点别的。

这个房子实在过于满足1、3点,房租1800,房补1500,相当于我租下来只要300。转租的北科小哥着急脱手,答应白送我首月房租,只要我能签约,算上房补,我租这个房子还能净赚。

在这之前,我按照自己的预算和要求看了几套房子,都是老破小,有的房间虽然更大些,但是里面黑黢黢的、飘浮着恶心的味道,还有的窗户不仅是内窗而且是通往别人的房间,我实在接受不了。而这个四平米的小房间,因为它是隔断,所以墙面刷得白晃晃的,我有信心收拾出来我想要的空间——想到这些,我其实已经有“生活的想象”,这样第二点也就满足了。

我决定接手这个房子,叫来中介小哥,中介小哥说尽管是周五刚签的合同,但现在属于转租,要我交1000的转租费。我和北科小哥都觉得不合理,于是商量假装情侣,说这样不是转租,而是借住。

中介小哥是个长相粗壮的东北人,把我们俩骂了一顿,说你俩看起来就是两个傻直男,别整这些有的没的,赶紧交钱,不交钱滚蛋。要不是我俩真的是直男,肯定会气得在中介小哥面前舌吻给他看。

我第二天便搬进这个小房间,行李只有三个大纸箱。把其中一个放在床边,上面架上一个电脑升降桌,摆上一个大显示屏看纪录片——显示屏还是在前司低价淘来的。我那时候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哪一天纸箱承受不了升降桌和显示屏的重量,摔下来把我的显示屏弄碎。幸好,直到我搬走这件事也没有发生。

图片

纸箱上的升降桌和显示器,板凳上的餐台,镜头后的我正坐在床上,背靠着墙

纸箱边是个衣柜,顶部摆满我薅羊毛从公司搞来的饮料和四处淘来的酒。床和衣柜中间有个小小的凳子,我在上面放了一个板子,这就成了我的厨台。

我就这样在四平米里住了下来。

 

楼上楼下

搬进去的时候是初夏,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热。

房间没有空调和外窗,加上那时年轻血气盛,夏夜闷热到难以入眠。于是我想到每天早上灌十几瓶水去冰箱冷冻,晚上睡前装到外表满是孔洞的桶里,用电风扇吹着桶,达到制冷效果,只要能入睡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再循环制冰,我称之为“人工空调”。

不过如果是我一个人,这四平米其实也足够,其他的缺点都能克服:隔断房隔音很差,但我从大学开始就习惯带耳塞睡觉;空间太小只能坐在床上,但我每天都会出去跑步,对冲久坐的腰酸背痛。

图片

跑步是我一个人的冥想时刻

心态好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换了环境。新的实习还是会有心理压力,但差不多入职的第一个月,我就明白自己不可能转正留用,于是心里轻松很多。

人际上也很轻松。我不背负带教OKR的压力,和大部分同事也尽量没有深交,只有和隔壁组一个女同事聊得很多,我对她有一些好感。但因为我不久后要走,加上自己也不知道会去往何处,所以没有推进我们的关系,只有一些暗暗的情愫流动。

那段时间我很喜欢一部日剧,是木村拓哉的《悠长假期》。我自认为已经在实习里吃够苦了,我应该给自己一个悠长假期,然后去秋招、去工作、去从头开始——那时我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

我有时下午出去散步,最长一次出去了一整个下午。那时公司有一个福利,平时会有那种接近一折的饮料、免费的零食,我就每天买饮料,然后在某些星期五晚上,在家倒一点小酒,吃吃小零食,刷刷抖音,然后醉醺醺地躺在我那个小床上,自得其乐。 

但除了我以外,这间屋子里的其他人似乎并没有那么轻松。

图片

房间改造后,所有的“公区”就是这个冰箱和走廊,因为没有外窗,常年需要开灯

这间房子原本格局应该是两居,现在变成五户合租,我住的地方是从客厅隔出来的。住我旁边房间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主卧和次卧分别住着一对母女和一对情侣。而最小的一个房间,不是我住的四平米,而是厨房改成的房间,有一个女生住在那里。

那个房间实在太奇怪了,你很难想象,厨房里的灶台、抽油烟机都没有拆,她的床就放在厨房的过道上,有点像行军床,特别简陋。整个房间也很乱,地上放着那种像用来装地瓜的编织袋。

那个女生的身体状态好像也不是很好,有几次我偶然撞见她下班回来,脸色非常蜡黄,整个人畏畏缩缩,低着头,一进门就钻进自己的房间。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她身体可能不太好的表征是:她几乎从不上厕所。她下班算早的,五六点钟就到了家,可我几乎从来不会听到从厨房去厕所的动静,基本上进了那个厨房就再也不会出来。

但我对她的了解也就这么多。可能因为房间太小、私人空间太少,这个房子里的大家相处反而更有边界感,平时撞见都会下意识地避开眼神。

我只加了隔壁男生的微信,因为刚入住的时候不想牵网络,他免费把自己的无线网络分享给我。但我们的作息很不一样,他总是凌晨三四点才回来,然后会有烟味从他房间飘出。

我很讨厌烟味,说过他两句,他礼貌地道歉后真的减少了。我搬离这个房子很久以后,他有时会给我在外旅行的朋友圈点赞,但只是点赞,自己从来不发。

有时候我会从冰箱里出现的东西,推理室友们的生活状态。

冰箱里有时会出现和我同一家大厂食堂的打包盒,于是我猜测这些室友中肯定有同事。但根据工作时间,厨房女生五点多下班,母女中的女儿七点多下班,隔壁的小哥半夜下班,主卧的情侣八点多上班,都不像是我所在公司的工作时间。排除下来,唯一一个可能的选项只能是次卧母女中的妈妈。

我猜想,她可能是我们公司的某个服务人员,也许曾经和我在公司里擦肩而过。但在那里,我们都不会认出彼此。

实习结束后,我继续住在这间房子投简历秋招。那时候楼下在搞装修,有一次因为要面试,我下楼想去问问他们能不能停半个小时等我。敲开门,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房型的全貌:原来整个房子又大又宽敞,窗户可以把整个房子照得明亮。

那时正好房主夫妻也在屋里看装修。那是对很年轻的夫妻,感觉这应该是他们的婚房。他们态度很好地答应暂停装修等我一会。

回到房间里,结束面试后,我鬼使神差地打开地图看了看我们小区的房价,一平米13万。我住的那四平米也要52万。

年轻夫妻在新房里构建着自己未来的生活,这里要装成什么样、那里要装成什么样,一切都在他们的前方。而我们楼上就是那样一个乱七八糟的格局,隔断把整个房间的阳光都挡住。一板之隔,世界可真是参差。

 

人所必需

住在四平米的时候,我最大的爱好是晚上出去跑步。在房间里我可能只有四平米,但是在外面跑步,我能感觉到自己和这座城市开始建立联系。

我常去的路线是绕两所大学跑一圈然后回来,大概15公里。从2022年的夏天到冬天,我看到大学外从无到有筑起了薄薄的铁皮,然后开始往上加刺。刺加的越来越多,铁皮筑的越来越厚,突然有一天它全部都被拆除了。我目睹了这个全程,有时还能碰见隔着铁丝网无语凝噎的一对对小情侣。

图片

我发现家边上有一块菜地,有时候跑步经过,我会想这些菜苗住的地方价值多少钱一平方

为了省钱,离职后我自己做饭。我问本地人他们去哪里买实惠的菜,和很多摊主打成了一片。我发现隔壁小区深处有15块钱就能剪头发的居委会理发店,店主是个江西人,和我说几十年前江西人成群进城来剪头发的往事,那是他们“江西理发帮”的辉煌年代。

夜晚的城市很安静。路边的出租车里,司机在昏睡;休息的马路上,路政工人开始维修地下管道。有一次手机没电没法导航,我向师傅们问路,他们回答我说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此刻在哪里。他们只在夜里出行,那些街道的名字、名气,似乎只属于白天。那天本来12 公里的路线,最后我跑了23 公里,凌晨三点才到家。

还有一次我跑得特别远,从城西跑到城东来回 30 多公里。跑到后面我特别渴,就是特别想要一瓶水,但我没有去买。我突发奇想,想让自己记住这种很渴的感觉。

我告诉自己,其实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瓶水,没有这么渴望、这么需要的东西,也许我就不是真的需要。就像我能在四平米活下去,其他的东西对我来说,也许也没有那么必需。

后来我搬离四平米的房间,又去过很多地方。有一份工作的公司正对着这座城市最有名的顶奢楼盘之一,有天我突然想去看看那个房子。

这种级别的房子会要求出示资产证明作为看房的门槛,但说实话这个东西也不难伪造。

那天我被浩浩荡荡的一票中介和销售人员迎着,在那个作价一个多亿的豪宅里走来走去四处参观,所有人毕恭毕敬地给我介绍房子里的一处处设计,而我要来个口罩戴上,努力憋着笑。

我觉得这种豪华没什么必要,除了浪费没啥意思,莫名感觉兴趣缺缺。

我现在又搬到了郊区,房子比之前大了不少,但也还是合租。这间房子最大的优点是有一个朝南的窗户,白天时阳光普照。这也是我现在对房子唯一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它已经很完美。

那个四平米的房间,退租时中介很不情愿,想方设法不退我押金,和我在大马路上扯皮了很久,最后差点报警。我猜应该是这个房子不好转租出去,他想在我身上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我不知道我走之后过了多久,那个四平米的小房间有下一个主人,也不知道那个新的住户多大年纪,他会不会不满意自己在那个房间里的生活。

虽然不相识,希望他能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敢和自由。

 

来源:十点人物志

 


作者: 青松(柬埔寨)    时间: 昨天 11:50
好!加油
作者: Fxm1030    时间: 昨天 16:00
小盒房
作者: 新马泰日韩欧美    时间: 昨天 21:13
继续努力一辈子
作者: 67c66a77df7dc    时间: 2 小时前
好的   ok




欢迎光临 柬埔寨柬单网 (https://www.58c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