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柬单网

标题: 柬埔寨劫囚女子变身“大嫂”:大哥们“梦寐以求”的爱情重出江湖 [打印本页]

作者: 柬单网官方    时间: 前天 16:51
标题: 柬埔寨劫囚女子变身“大嫂”:大哥们“梦寐以求”的爱情重出江湖
图片

(劫囚女子递枪监控画面)

记者:Miles

11月18日,柬埔寨柴桢省初级法院门口发生的那场持枪劫囚事件,本质上是一宗典型的犯罪团伙暴力抗法案件:6名涉及毒品、网络诈骗等罪名的越南籍嫌疑人,在被押解入庭途中,在一名黑衣棒球帽女子配合下成功脱逃,随后全部被警方抓回,枪击未造成人员伤亡。

图片

(劫囚女子被捕)

柬埔寨监狱总局、国家警察总署等机构很快发布通报,将案件定性为“性质极其恶劣、有预谋的犯罪团伙劫囚事件”,强调这一行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严重挑战司法权威。 

然而,在短视频和中文社交媒体上,这名黑衣女子却以一种完全相反的形象被塑造出来:她不再只是协助出逃的嫌疑人,而被戏剧化为“东南亚第一大嫂”“江湖最后一位大嫂”“一生得此女,不枉来一世”的“深情女主角。” 

有人为她剪辑MV,有人写段子,还有人干脆创作“只属于大嫂的歌”,在视频中打上“为爱冲锋的勇士”的标签。 她不仅刷屏朋友圈与短视频平台,还迅速突破地域,成为中文互联网新的“流量符号。”

很多网友在社交视频留下赞叹和惋惜:“我想99%的女人都不敢做这种事情,此生有此女,死又何妨”“法虽不容情,唯你情最深”、“她没有劫走心爱的男人,但劫走世上所有男人的心”,这些话语几乎把这场暴力劫囚,直接翻译成了一场“为爱赴死”的浪漫戏码。 

(小红书有关柬埔寨“大嫂”作品截图)

问题其实不在于这名女子是谁、与哪名囚犯是什么关系——截至目前,公开报道只确认她是劫囚同伙,网传“男友”或“丈夫”的说法仍停留在舆论层面,尚无权威机构给出明确身份关系说明。 

真正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那么多男人,愿意在明知她协助的是涉嫌网络诈骗、毒品与非法持枪等重罪嫌疑人的前提下,仍然把她想象成“梦寐以求的大嫂”?为什么一个严重犯罪案件,会在短时间内被“去罪化”、被“爱情化”,成为男性集体想象的情感投射载体?

“大嫂”这个称呼,本来并非法律概念,而是华语世界黑帮、江湖文化中的一个符号——从香港电影《古惑仔》到各类黑帮剧,“大嫂”往往是那个站在男人身后、为兄弟收拾残局、为“老大”遮风挡雨的女性形象:敢爱敢恨、有情有义、在关键时刻愿意“陪你一起输掉这一生。”

她与其说是现实角色,不如说是男性叙事中的“道义化情人”:一方面承担照顾、付出、牺牲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被赋予某种“至死不渝”的传奇气质。在这次柬埔寨劫囚案中,黑衣女子递枪、拉手奔跑、上车逃离的数秒画面,刚好击中了这一集体文化记忆——就像许多网友在视频下方所写的那样:“在这个薄情寡义的社会里,能有这样重情重义的女人,值了。” 

如果只看这些评论,我们甚至会忘记:她递出的,是一把实实在在的枪;她帮助脱逃的,是涉嫌电诈、毒品和非法持枪的被告人;她制造的,是一次足以酿成流血惨剧的公共安全风险。

(微信视频号有关柬埔寨“大嫂”作品,评论区)

很多人在大规模转发和夸赞她时,其实并不是在为网络诈骗团伙鼓掌,而是在为一个想象中的“极端情义”鼓掌——他们羡慕的是一种“哪怕全世界反对也站在你这边”的绝对忠诚。

短视频平台上,“此生得此女,不枉来一世”、“有情有义,生死相随”、“知其败而不悔,一脸平静没有眼泪”的文案被无数次重复, 这既是一种对她的“再创作”,也是对某种男性情感匮乏的自我表白:在现实生活中,感情关系充满不确定,婚姻、亲密关系里的背叛与算计成为公共叙事的一部分,“没人愿意陪你输”的焦虑在中青年男性中并不少见。

一位短视频博主甚至直白写道:“一个柬埔寨大嫂,满足了男人对另一半的所有幻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嫂”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被平台算法、影视叙事和男性焦虑共同塑造出的一个虚构坐标点:只要是“为你挺身而出”的女人,就可以被归入这一坐标,并被赋予“东南亚第一深情”、“江湖最后的大嫂”等夸张称呼。

这次劫囚案,只是恰好提供了一段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素材——法院、囚服、短枪、奔跑,再加上“为爱救夫”的解说,一键拼装成了一部现实版黑帮爱情片的高能片段,满足了人们在信息过载时代对“强情绪故事”的需求。

图片

(劫囚女子与5名囚犯被捕)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另一种声音。部分评论强调,“情义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在很多国家,协助暴力脱逃、非法持枪、袭警等行为都属于严重罪行,不会因为动机被包装成“爱情”而减轻性质。

柬埔寨媒体在报道中多次使用“性质极其恶劣”、“有预谋”、“犯罪团伙”等词汇,强调的是案件对司法秩序的挑战,而不是其中的情感纠葛。这种官方话语与网络上的“大嫂神话”形成巨大张力,也揭示了当代舆论场的一种危险倾向:面对暴力事件,人们更愿意消费情感,而不是直视结构性的犯罪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嫂”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失衡的性别期待。许多男性在评论区里把这名女子当作“理想伴侣”的投影,但这种理想往往是单向度的:她要无条件相信你、跟随你、甚至愿意为你坐牢、付出一切,却很少有人认真追问——在她的生命里,她得到了什么?

(抖音有关柬埔寨“大嫂”作品截图)

如今网络进一步把她推向“江湖传奇”的位置,却也让她从一个有血有肉、会恐惧、会后悔的现实人物,变成了供人消费的“道义偶像。”

在这种叙事中,真正受害的人——那些被诈骗、被贩毒链条伤害的普通家庭——几乎完全消失了。这起劫囚案件中的囚犯,正是这类犯罪链条中的一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看,这场“浪漫营救”不是“为爱孤注一掷”,而是试图让涉嫌严重犯罪的人逃避惩罚,把更多人推向潜在的伤害之中。

必须承认,公众会对极端情感表现产生共鸣,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为了挚爱铤而走险时那种悲壮感,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情绪。

但理解,并不等于歌颂,更不能等于为犯罪“洗白”。当短视频创作者以“深情”“有义”作为唯一关键词,甚至为此谱写“致敬大嫂”的原创歌曲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帮助一种危险的价值观完成美化与扩散:违法可以被浪漫化,暴力可以被包装成勇气,只要打上“爱情”的标签,就能暂时逃过审视。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她成了许多男人心中的“大嫂”?也许答案并不复杂——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感、普遍焦虑和信任缺失的时代,人们迫切需要相信,世界上仍然存在一种不问代价、无条件站在你这边的感情。

(抖音:小雨吃瓜 作品截图)

只是在这次事件里,这份情感被绑在了一辆驶出法院的大车上,绑在了一把递出的枪上。她的选择既是个人情感的极端表达,也是被黑帮文化、男性幻想和平台算法共同放大的冲动。

当我们被“此生得此女,死又何妨”这种话打动时,也许更该反问一句:如果你真的在乎她,会希望她以这种方式“成全爱情”吗?

法治的底线在于:动机可以被理解,但行为必须被追责。柬埔寨警方已经在案发当晚将全部7人抓获,并表态将按法律程序严肃处理。舆论场如果只留下对“大嫂”的集体迷恋,而忽略这一点,就等于在情绪的掌声中消解法治的权威。

 


作者: 陈鑫    时间: 前天 16:51
希望治安越来越好

作者: 109955    时间: 前天 17:09
这是把大哥往火坑里推,你要是泰国边境来着跑泰国,你要是在越南边境就跑回去了,要是不来这一出可能判了,把那块手表兑换了就放出去了,没有刑期,她误会大哥了,大哥说你把手表当了找人疏通下,这大哥这次要把牢底座穿
作者: 我心永恒w73    时间: 前天 17:12
国内一些博主为了流量,真的是什么都敢胡编乱造。这些账号就该封禁
作者: 魔鬼恋人    时间: 前天 18:04
别的女人没有这种气魄,值得女性学习的楷模
作者: 刘大明    时间: 前天 18:18
黑白不分,是非不明!
作者: Tangmingun    时间: 前天 18:23
别人讲情义,你讲法律,风马牛不相及。别人讲爱是无私的,爱是奉献,爱是无价的,你讲她得到了什么,那还叫爱吗?那叫交易,所以你什么都不懂,就不要乱写,浪费流量
作者: 新东物流公司    时间: 前天 19:38
割腰子贩卖人口就是它们干的,人间恶魔
作者: AA2023    时间: 前天 19:59
这就是证明那些大哥没有找对老婆。
作者: 联盟企业    时间: 前天 21:33
有情有义,值了!
作者: LED广告屏    时间: 前天 22:19
加油   
作者: 67c669f01d7d0    时间: 前天 22:26
不错。  
作者: 67e25c7aa2be3    时间: 前天 23:23
可以的
作者: 原始逻辑    时间: 前天 23:35
输给法律,赢了世界
作者: 发现美发    时间: 昨天 00:04
就是女中豪杰怎么了,有情有意的女人
作者: 我是导演186715    时间: 昨天 00:13
这才叫真爱
作者: 弱电系统    时间: 昨天 01:21
爱了爱了
作者: HT22388    时间: 昨天 01:47
为什么!就因为现实社会太多的权衡利弊,薄情寡义,就如曾经的美国大片过份渲染个人英雄主义一个道理,稀有!才会引起如此共鸣!这不是当今社会的悲哀吗!
作者: 楚香阁098661188    时间: 昨天 04:18
哎!不顾一切为爱情还是亲情都是要勇气的
作者: 梦醒忆悲凉    时间: 昨天 05:24
严惩不贷
作者: 秦汉牧马河    时间: 昨天 07:42
虽然是有情有义,但是……
作者: 南漂仔    时间: 昨天 07:44
我也喜欢
作者: 乡村农夫    时间: 昨天 08:13
什么有情有义?鬼话连篇,之前她的男人没被抓之前是搞电诈及贩毒,做违法的来钱快又多,过惯了奢靡的生活,而现在男人被抓没了经济来源无法过着奢靡的生活只好挺而走险,看能不能把男人救出来 ,若成功了又可以过上奢靡的生活,这些电诈及贩毒能讲情义吗?这些人泯灭人性如同畜生,请不要美化什么有情有义,滑天下之大稽。
作者: 青松(柬埔寨)    时间: 昨天 11:40
赞一个
作者: 正义之师    时间: 昨天 12:15
        史上最后的深情大嫂,柬埔寨现实版的天若有情!一个人持枪劫法场,从现在的法律角度看是毫无疑问的非正义,但这个视频却被大量的转发和点赞,人们认为这个女孩子舍命救男友,体现了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忠诚、勇气和爱,而这些东西远远的超越了法律;当法律的普遍道德遭遇了人类的“本能道德”,哪一种才是正义呢?人类的本能道德比如保护亲人、忠于家庭等等的观念源于古老的自然法则,在国家形成之前,人和人之间靠本能道德连接,当一个人遭遇危难的时候,他的亲属就有义务为其复仇,否则整个家族都会蒙羞,在这个阶段保护亲人就是最高道德,其他的一切都是在这个道德之下,这就是人类的本能道德;在本能道德中,任何侵犯自己的亲人、摧毁自己家庭的都是邪恶的。比如越南这个女孩就认为和救出自己男友相比,法律根本没有意义,为了你我可以跟整个世界为敌。人们之所以为这个女孩点赞因为我们在做道德评判断时首先依据的是情感而并非理性,这种判断源于人类社会最底层的原理—一个人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真实的共情,这就是休谟所说的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是情感,并非理性;但是本能道德却无法建立普遍性的公正,本能道德用私人暴力取代公共程序,这导致了以牙还牙的仇恨循环,社会就会退回到霍布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这种自然状态的发生,现在社会进化出普遍道德,这就是法律体系!罗尔斯认为,法律道德应该建立在本能道德之上,唯有如此人类社会才可以形成稳定的秩序;法律道德和本能道德谁才能代表着正义?其实,这两种的关系并非谁高谁低的关系,而是一种历史先后的关系,因为本能道德并非普遍道德的反面,而是它的基石。
        人们之所以赞赏这个越南女孩,在于她的行动揭示了一个更加深邃的真相:那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关系并非是法律意义上抽象的关系,而是个体之间的真实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超越生命,也超越一切的理性规则;法律追求的是一种普遍、抽象的道德,这种普遍性必然剥夺了人的真实情感,而人类的本能道德捍卫的是基于血缘和爱的原初情感,在这种道德观中对亲人的勇气和忠诚是最高的善;一个真正的社会从来不会试图消除人类的本能道德,因为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根本无法消除,支撑它的是人“原始的爱、朴素的责任和无畏的勇气,也就是因为这些品质人才所以称为人,当人类遗忘这些宝贵的品质,那么文明根本无法实现!一个正义的社会要尊重本能道德,为人们创造一个无须劫法场、不需要个体复仇也不需要牺牲自我就可以得到公正的社会,这才是人类道德存在的最高价值!
作者: 斯坦阳    时间: 昨天 22:49
挺牛的
作者: twoben    时间: 3 小时前
這新聞可把他們小弟羨慕壞了吧
作者: 好多肉    时间: 3 小时前
跑了也就跑了




欢迎光临 柬埔寨柬单网 (https://www.58c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