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柬埔寨自然保育工作者首次将两只圈养繁殖的大秃鹳幼鸟放归野外。这是当局物种复兴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拯救这一因偷猎和栖息地流失而受到生存威胁的物种。
保育工作者上个月中将两只九个月大、一雄一雌的秃鹳放生到柬埔寨东北部的暹邦野生动物保护区之前,为它们佩戴了GPS定位追踪器,以便后续的保育工作。
吴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主管威利斯说,暹邦野生动物保护区是理想的放归处,那里受到环境部和保育组织的良好保护,且有其他的野生大秃鹳,有助于两只幼鸟融入野生种群。
大秃鹳(Greater Adjutant Stork)以独特的黑色大翅膀和长颈闻名,一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经过数十年的保护工作,大秃鹳的数量已扭转下降趋势,目前被列为近危物种。
根据吴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的数据,全球估计有1500只成年的野生大秃鹳,其中柬埔寨有200只至250只,其余大多聚居于印度东北部。
威利斯说,大秃鹳仍面临灭绝威胁,人工饲养是必要的。目前位于暹粒的吴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有三对获救的大秃鹳,但只有一对成功繁衍下一代。
不过,这对从野生动物贩子手中救出的大秃鹳因缺乏在野外育儿的技能,不善于哺育幼鸟,因此保护中心并不指望它们的两只幼鸟放归后能立即融入野生种群。
威利斯说,保护中心会竭尽所能协助放归野外的幼鸟适应新环境,但生存不易,“如果幼鸟能在野外挺过三四个月,就算是放归成功了”。
大秃鹳通常会在10月底飞往柬埔寨洞里薩湖鸟类保护区的繁殖地,但幼鸟须由成年秃鹳带领,才能学会迁徙。
来源:联合早报
| 欢迎光临 柬埔寨柬单网 (https://www.58c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