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单网综合报道】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0日晚通报,广东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病例为33岁男性,6月18日赴柬埔寨务工,12月8日乘机回国,由深圳机场口岸入境时,深圳海关发现其有发热症状,经深圳海关实验室和深圳市疾控中心检测寨卡病毒核酸阳性。
根据病例流行病学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已隔离观察治疗,症状平稳。疾控机构已对疫点周边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消杀灭蚊等相关工作。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传染病。据WHO于2018年7月20日更新的数据(此后无更新),全球有8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了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其中以美洲国家为主。
中国属于WHO发布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四类地区,即有传播媒介但迄今尚无传播流行报告的地区。2016年至今年中国内地累计报告了30例(含本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均为轻症。
相关内容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
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寨卡病毒目前还未开发出疫苗,但可减少寨卡病毒感染来源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可减少感染发生。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环境。
来源:百家号——映象网
编译:柬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