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上,金边市一名40岁男子疑似因欠银行10000美元无力偿还,竟亲手勒死3个亲生女儿,然后上吊自杀。
据悉,这名男子是个嘟嘟车夫,三个女儿年龄分别为4岁、5岁和16岁。
也许让这名男子走上这条极端之路的原因很复杂,但上万美元的贷款可能就是压挎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年来,贷款渗入柬埔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柬埔寨患上了“贷款依赖症”也不足为怪。
1990 年代中期,在经历红色高棉共产政权的种族屠杀和内战后,柬埔寨百废待兴。
为了重建经济,银行推出微型贷款服务,帮助农民买农具和在收割时节能雇用更多人工,同时帮助经济基础差的民众建立小型公司。
不过,其原意和效果却南辕北辙,不仅没有达到改善民众生活的目标,反而把他们拖进了债务恶性循环的深渊中。
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年轻人成贷款大军
柬埔寨人的经济收入与消费欲望严重失衡,目前民众的月均收入低于300美元,想要达到这个收入,一般还得去金边。
在柬埔寨,有一半的人口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非常喜欢奢侈品,很舍得花钱。
各种娱乐场所由此应运而生,金边的夜店需求旺盛,每天晚上10点至凌晨3点,常常是一座难求和人满为患。
虽然柬埔寨的娱乐场所环境比较差,但消费并不便宜,普通KTV一晚3—4个人消费,没有特殊服务,也得500美元。
各种国际品牌也纷纷入驻柬埔寨,年轻人还受到社交媒体的广告和促销轰炸。
这样的消费文化促使了小金额贷款银行大量滋生,他们瞄准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与家电、机车类的国际品牌协作,各种分期贷款的活动,或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一对一采购贷款。
为了享受上这样及时行乐的生活,除了借债,别无他法。
微型贷款不“微”,债上加债
柬埔寨的微型贷款机构是营利性的私人企业,收取高达18%的利率,而且几乎不存在可贷款的上限,甚至有人贷到数万美元,一点也不“微型”。
年轻人买的消费品大多无法再增值,只会随时间贬值,而农民又主要是看老天爷吃饭,气候稍有异常,收成就有问题。
因此,高利率加上不稳定或低收入,单单是支付利息,就已经是柬埔寨人的巨大经济负担,往往是债上加债。
2018 年,柬埔寨全国的未偿贷款金额等于国内GDP的三分之一。
到2019年底,柬埔寨已拥有全球最高的平均未偿贷款金额,至少有260万柬埔寨人背负微型贷款,欠了高达 100亿美元的贷款。
与此相对,银行却赚得盆满钵满。早在2017 年,柬埔寨最大的7 间微型贷款承办机构就赚取超过 1.3 亿美元。
还债方式:卖土地、出国打工、当童工
柬埔寨有超过一半的微型贷款都以土地为抵押,有 10%~15% 农民因偿还微型贷款的压力,不得不出售土地。
在过去 20 年间,政府为了帮助民众脱贫,投入大量心力让民众拥有土地。结果,现在为了还债,农民失去了土地。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采访的 28 个家庭中,有 22 个家庭被迫卖掉赖以为生的土地,13 个家庭让孩子去当童工赚钱还债,18 个家庭则有至少 1 位家庭成员不得不去外地工作。
有一位女性表示,自己为还债远赴泰国打工,贷款还到一半,回国后发现房子居然毫无预警被卖掉,她与 5 名孩子只能一起住在拥挤的棚子下,虽然有一个孩子生病了,但她不敢再申请小额贷款给付医疗费。
疫情加强“贷款依赖症”
而疫情的爆发使得这一情况变得更糟,很多人失去收入来源,只能靠借债维持生计,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自今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柬埔寨共有15万人申请再次贷款,但是其中近2万人失去贷款资格。
根据柬埔寨小额信贷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17日,有超过15万名客户因疫情影响,申请二次贷款,其中13万(近90%)获得贷款,贷款额超过5亿美元。不过,近2万客户(占10%以上)因故无法取得贷款。
这13万人中,大多数申请3-6个月支付利息,还有一些则申请推迟3-6个月再偿还利息和本金。
而近2万名没有获得贷款的客户,大多数是没有受疫情太大的影响,还有些则是还未偿还以前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今年6月,洪森首相曾表示,如果有借款人没办法还钱,银行有权直接没收他们的地产及房屋。他还呼吁失业的民众回乡务农,并称政府的预算没办法补贴每个人。
一位失业的纺织女工表示,她最担心的是偿还债务。她有4个孩子,正在努力偿还用来养家和给丈夫买摩托车的 2500美元贷款,必须在14个月内还清。如果无法按期还清,她只能通过申请更多的贷款。
但是这种方法只会加剧问题,而卖土地或房子可能避免让他们在债务螺旋中越陷越深,但同时也会让他们失去生计和无家可归。
所以,对于柬埔寨人来说,贷款是个无解之题。
没有贷款,柬埔寨人就活不了?
就算没有柬埔寨年轻人的畸形消费行为,为了日常生活,柬埔寨人的负担也不轻。
柬埔寨虽然经济落后,但物价水平堪比国内北上广,是东南亚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
许多日常用品和食物都依赖进口,还使用美元结算。
美国的红苹果一个售价2.1美金,从中国进口一节藕的价格是1.66美金,还有最近日本进口的网红西瓜,86美金,很多柬埔寨人工作半个月,也买不起这个西瓜。
外国投资者带来的经济红利,当地人似乎是无福消受,真正获益的,主要还是那些外籍人士。
疫情前,柬埔寨人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和借贷生活。
疫情期间,柬埔寨人靠政府发放的纾困金和借贷生活。
没有贷款,哪怕柬埔寨能活得下去,恐怕也会比较难过。
(此内容为【柬单网 APP】客户端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客服小茜授权, 未经允许转载,将被视为抄袭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