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疫情影响,柬埔寨多个行业深受打击,不断传来坏消息,西港建筑领域的投资依旧非常低迷,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放缓等等。
然而,农业领域却难得传来好消息,据柬埔寨农林渔部门报告,截至到9月11日,今年柬埔寨出口的农产品已超过300万吨。
其中,木薯干、新鲜木薯和大米的出口总量名列前茅,大部分农产品都出口到了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欧盟、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
虽然柬埔寨的农产品出口数据看上去挺漂亮,但进口数据更加“美丽。”
每年,柬埔寨要花4亿美元进口外国猪肉,如果再加上鸡、鸭以及其他蔬菜等,柬埔寨每年需花费近10亿美元进口这些农产品。
其中,需要花近2亿美元进口蔬菜,进口的蔬菜大概占总需求量的一半,最高额每年需进口近14万吨蔬菜才能满足目前柬埔寨全国的需求量。
另外,柬埔寨每年从国外进口商品高达7至8亿美元,其中仅方便面每年就进口大约1亿美元。
在吃的方面,柬埔寨出口的数量,似乎怎么也赶不上进口的数量。
虽然进口食品满足了国内需要,但未必能填饱柬埔寨民众的肚子,毕竟物价说涨就涨。
举个例子,柬埔寨生猪的正常价格为每公斤1.1万瑞尔(约2.7美元)到1.2万(约2.9美元)瑞尔之间,但近期,进口猪肉的售价飙升至2.38万瑞尔(约5.8美金),而培根的售价为2.2万瑞尔(约5.3美金美元),远远高于平常的价格,民众直呼“吃不起”。
试想一下,如果将进口农产品花的10亿美元资金用来发展柬埔寨本国的畜牧业和农业,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柬埔寨民众的生活成本?
此外,尽管政府多次呼吁柬埔寨民众使用本地产品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实际上,柬埔寨的本地产品只有少量能销往国外,柬埔寨民众的“崇洋媚外”,也助长了农产品进口行业。
许多柬埔寨民众觉得选择进口商品比本地商品好。例如,本地一家自制腰果企业,生产标准严格,每年出口约100吨,但本地销量仅为10至15吨。外国人都购买了柬埔寨商品,但是柬埔寨人却不支持自己的品牌。
另一方面,缺乏食品加工厂也是柬埔寨的硬伤。为此,政府制定了《 2015-2025年工业发展政策》来吸引投资,建造加工厂。
长期来看,要民众摆脱高物价,还需要政府下定决心“长痛不如短痛”,用进口食品的钱来支持本国的食品行业发展,如按步就班限制生猪进口,激发本地生猪产业活力。
其实,疫情期间对于食品行业也是一个机遇,物流成本上涨、物流渠道受阻等,最终还是要看政府怎么引导了。
(此内容为【柬单网 APP】客户端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客服小茜授权, 未经允许转载,将被视为抄袭侵权)
************ 柬单网同城便民功能上线了!!找工作?找二手?找车子?找房子?转让商铺?一键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