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坐落在广阔的扇形平原上,由荔枝山顺流而下的暹粒河冲积而成,地势每延伸1000米就会有1米的落差。因此,在雨季储存水资源用以旱季灌溉,成为吴哥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现存水利工程遗存包括公元9至12世纪修建的大型设施。西池 (West Baray)、北池(Jayatataka Baray)、皇家浴池(Srah Srang)等水利设施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功用。吴哥时期围绕大吴哥城开凿了多条人工运河和引水渠,与暹粒河等多条自然河流以及洞里萨湖一起构成了吴哥平原水网体系,有效发挥了农业灌溉、水运交通和生活用水的作用。充足的阳光、雨季周期性的丰沛降雨以及一年四季持续的高温给予了这片土地肥沃的生命力。吴哥考古公园里分布着许多村落,有些村民的祖先可追溯到吴哥时期,如今当地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仍然保持着与吴哥古迹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