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成为记者22年:我记录柬埔寨的“状态与演变”!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柬单⁺ 发表于 2021-2-9 16: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广东
微信图片_20210209183003.jpg

刘晓光

1998年到柬埔寨

2000年开始任《华商日报》总编辑

现任柬中记者协会联合主席




是一个中国人,一名媒体人,也是一座桥梁。

在柬埔寨从事了20多年的媒体工作,作为记录者,他看到柬埔寨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同胞的心态如何变化?他又如何应对?作为个体,他的“不安分”如何驱动自己。

三种身份,不同角色,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刘晓光定义自己22年在柬埔寨媒体生涯。

01.jpg

1998年7月25日晚,朋友带了一个将军来机场接我。“将军和我握手,跟我说‘你是勇敢者’”。我有点懵,他解释明天是柬埔寨的大选,局势很乱。很多有钱、有势的早已出国躲避,是往外走,你反而往里来。我哪里了解情况,凑巧而已。


记者我很好奇,当年你选择去柬埔寨,什么缘由?

刘晓光我1967年出生,成长于80、90年代。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我们那个时代,各种热潮——文化、哲学、美学、诗歌。释放了我们那个时代青年的热情与追求。我的“不太安分”和时代挂钩的。

我本来是在国有单位工作,但看到很多人下海经商心里痒痒,于是1988年我从单位停薪留职,和别人一起开办食品加工厂。当时经营得不错,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被媒体报道过。到了90年代,我又离开加工厂,自己开了一家烧烤城,以烤肉为主。规模较大,设有包房,现在看来可能太前卫,装修吓着客人,导致生意不理想。

正在我急着寻找其他出路的时候,我的一个在泰国经商的朋友转到柬埔寨投资,他邀请我去柬埔寨考察。当时我对柬埔寨几乎一无所知,只从新闻广播听说过,可能同这里是真的有缘。这些年,有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柬埔寨?我最喜欢用的一个成语:“一不留神”。


记者你如何理解自己的不安分?

刘晓光我从小对新鲜的事物比较上心,愿意用行动去尝试。年轻时就很喜欢文学,那个年代文学很热,自己算是文学青年,看了大量的书,包括一些人物传记,这些对我影响颇深。


记者那你记得初入柬埔寨的场景?当时是什么样感受?

刘晓光这个很有意思,我到现在仍记得很清楚。我是1998年7月25日晚9点从广州飞往金边,到达金边后,我才知道第二天是大选投票日。

朋友带了一个华裔将军来机场接我。“将军和我握手,跟我说‘你是勇敢者’”。我有点懵,他解释明天是柬埔寨的大选投票日,怕局势乱。很多有钱、有势的早已出国躲避,是往外走,你反而往里来。我哪里了解这些情况,凑巧而已。

微信图片_20210206135643.jpg
(受访者供图)

金边机场当时很小,灯光昏暗,停车场基本没车。我看了一看,心里凉半截,心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第三世界。

当时的金边几乎都是土路,一到晚上七八点,街上就没有人了,路灯也很少。感触最深的,是金边非常缺电,一天有时停好几次电。人们住的是排屋,家里条件好的,都会备一个小型发电机,停电就开发电机,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柴油的味道。

此外,满大街都会看到背枪的军警,长枪短枪的,有的身上还挎着手榴弹。像我60年代生人,在中国没见过这阵势,这种街景震撼了我。

而且,有点实力的人都会带保镖外出。有的人带一两个,有的人带三四个。尤其夸张的是,一到晚上,一些餐馆门前,有时保镖甚至比屋里吃饭的人还多,这也算是那时的一个奇景了。


记者看到柬埔寨这种情景,有后悔过吗?或者害怕停留柬埔寨?

刘晓光后悔过也害怕过,但好在有朋友陪伴,出门有车,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


记者当时在柬埔寨考察了多长时间?

刘晓光我是7月来的,第二年3、4月便想回国。那时柬埔寨各方面都不太成熟,法律不健全,局势也乱,看不到什么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

02.jpg

《华商日报》经理打来电话,说董事长要见你,然后他骑摩托车带我去了加华银行见了方董。第二年,我成为《华商日报》总编辑。


记者那个时候,你去柬埔寨考察了什么,结果如何?

刘晓光当初去柬埔寨是为了求新求变,没有具体目标。我跟着朋友去考察加工业,当时柬埔寨很多东西靠进口,生活必需品多数从越南和泰国进口。我们还考察了养鸡等农业项目,当然,也看一些其它行业。


记者从你的初步印象来谈,你觉得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刘晓光当时,最担心的是国家安全形势尚未稳定,我缺乏信心。后来我综合个人考察感受,写了两篇评论性文章并在《华商日报》发表,这也直接导致我最终留在了柬埔寨。


记者提及文章,能否谈谈为何要写这两篇评论?具体谈了什么观点?

刘晓光记得是1999年年中左右在《华商日报》发表的这两篇文章。由于我本身在中国有一些经商经验,在柬埔寨考察的几个月里,有了一些个人想法。

这很有意思。我当时已经准备要回国了,不想患上重感冒,需要去诊所打7天的针,这样每天躺在诊所的床上翻阅《华商日报》。《华商日报》当时是柬埔寨唯一的中文报纸,看着看着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把我的感受写成文章投给报社。因我19岁就在中国发表过小说,写文章对我来说不是事。于是回到住处拿起笔写了第一篇评论。原来的标题我记得很清楚,叫《柬埔寨——让你欢喜让你忧》,主要谈柬埔寨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潜力,以及它的不足之处。

写完后,我坐出租车前往《华商日报》社。至于能不能发表心里也没谱,把稿件扔给报社前台,连电话也没有留,就离开了。

投稿后我每天还是照常去诊所,好像是第三天,诊所一名中国医生拿着报纸问我,这是不是你写的?文章登在头版,编辑把标题改成了《柬埔寨——拼搏者的乐园》,内容基本没改动。后来我去了报社才知道文章的反响很大,很多读者和商会打电话给报社,问作者的情况,说写得比较实在。

报社想找我,但没联系方式,就登了一个“代邮”,称报社找作者有事。报社经理跟我聊天,说我写得不错,可以继续写。我回住所后,连夜写了一篇关于农业和养殖的文章。过了几天,又发表在头版,这次我留下了联系电话。

两篇文章的效果很不错,反响也很好。后来,报社经理打电话约我,问我知不知道《华商日报》是加华银行的,还告诉我报社董事长要见你,也是他骑摩托车带我去了加华银行的总行,见到了方侨生董事长。

方董先是问了我一些个人情况,我表示准备要回国了。方董说,柬埔寨未来会有好的发展,暂时没事做可以先去报社工作。说实话,我大老远从中国来了几个月也没什么成绩,就这样回去心有不甘,所以很乐意进入报社,我的生活也从此安定下来。

我进入报社是以文艺版编辑和记者的身份,不到一年,我被提拔至总编。方董对我很信任。


记者你起初做文艺版编辑,第二年就当上总编辑,对于飞速提拔,感受如何?

刘晓光正因如此,我把方董称为贵人。这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当时报社更换总编辑,方董想到了我,跟我说,你来做。就这么一句话。


记者你怎么理解贵人?

刘晓光每个人对贵人的定义可能有不同,我自己对贵人的理解是,当你遇到困难,尤其在你彷徨、不知道往何处去的时候,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人,他鼓励你,给你机会,帮助你,重要的是你最后成功了,这样一个人就是你人生中的贵人。

微信图片_20210206135623.jpg
(受访者供图)

我人生中有很多机缘巧合,比方说我稀里糊涂到了柬埔寨,一呆就是20多年,这离不开方董给我的机会。如果说我在当地还算混得不错,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这些都是借助了方董和《华商日报》给的平台,我才能够在柬埔寨立足,能有今天,未来还能发展,我真的认为方董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贵人。这20多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20年,我一直抱着感恩的心态。

03.jpg

埔寨的发展,与中柬两国关系密不可分。随着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来到这里的中资、中国人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记者在柬埔寨待了22年,有想过回中国发展吗?

刘晓光这种想法肯定有,但基本是一闪而过。这么多年来,朋友和事业都在这里,已经难以回头了。


记者能否聊一聊你所看到的柬埔寨蜕变?

刘晓光可用“翻天覆地”形容。例如说城市变迁,98年金边很少有超过5层的楼房,因为有个规定,建筑的高度不允许超过皇宫的塔尖,且那些建筑都是民盟时代的老房子。街道几乎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如果是柏油路,也是年久失修。只有几条街道有路灯。商品远没有现在丰富,不是匮乏,是比较单一。土地很廉价,很多人不把土地当回事,现在很多高档小区所在地,以前都是荒地。

晚上不安全,人们不敢出门。整个城市很破败。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金边已初具首都风貌,已经成为不夜城。


记者你谈到了翻天覆地,作为一个记录者,你身边都有什么样的变化?

刘晓光20年来,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切切实实有很大提高。比如当初去超市消费的是外国人和有钱人,如今普通民众也经常去超市买东西。当初金边车不多,如今金边塞车很严重,能排东南亚国家前几。这些都证明柬埔寨人有钱了。


记者这些年,中国人去柬埔寨的态度或行为,有很大的差别吗?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刘晓光当初中国人还较少,国内还没有真正注意到这个国家,来柬埔寨的中国人也比较务实,但生意规模不大。柬埔寨民间对中国人的态度也很好。

随着中国人不断涌入,尤其是资本的越来越大、灰色产业的进入,少数中国人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引起本地人的反感。与当年不同,后期来柬埔寨投资的少数中国人由于财大气粗,又看到是穷国家,态度方面难免会有些骄横傲慢,也做出了一些违反当时法律的事情,但绝大多数还是兢兢业业刻苦创业的,与当地民众相处的也不错。个人觉得,还是因为部分国人对柬埔寨国情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一些中国人喜欢到这边结识几个大官和有钱有势的,以为这样就可以搞定一切,其实未必,部分人就是因为迷信这些而失败了。这边是民主国家,有些事政府也要考虑民众的感受。


记者在柬埔寨生活,你觉得最大的不便是什么?

刘晓光我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最大的不便是柬埔寨的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看病难,尤其得了大病,这也是大家比较头痛的问题。这两年随着政府的投入和中国的帮助,各方面在不断改善,目前中国政府援助的一家医院正在建设中。

微信图片_20210206135635.jpg
(受访者供图)

记者你在柬埔寨做了20多年的媒体工作,有没有让你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的新闻?

刘晓光很多,我们见证了本地的一些大事件,也见证了中柬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每次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我们都会做一个特刊,我作为华人华侨也多次参加了领导的接见。

04.jpg

色产业的进入,中国人的负面信息越来越多,被无限放大,满城皆知。我们做好事,柬媒报道不多,柬埔寨人和柬埔寨政府对此了解很少。柬中记者协会,最大的希望是实现双方信息畅通,避免各自为政的状态。


记者2017年3月份,你前往北京参加两会,作为一个外媒记者,也是中国人,参与两会采访,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晓光既激动又骄傲。作为一个外媒记者,受邀参加两会,这是我人生极大的一个荣耀。

微信图片_20210206135647.jpg
(受访者供图)

记者两会期间,采访了哪些人物?

刘晓光除了每天的大会采访,我专门采访了两个人,一个是前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一个是柬埔寨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参赞参加了两会的开幕式,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柬中记者协会诞生的缘由是什么?

刘晓光在柬埔寨,中文媒体属于外文媒体,柬文才是主流媒体。中文媒体只有中国人、少部分华裔会看,影响力有限。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灰色产业的发展,中国人出现了很多负面消息,给中国和中国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中国的商会、企业和个人在柬埔寨做过很多善事,包括捐款建学校、赈灾等。不过,大部分善举只在中文媒体刊登,说句不好听的话,是自己嗨。我们做好事,柬媒报道不多,柬埔寨人和柬埔寨政府对此了解很少。坏事,反而被无限放大,满城皆知。

基于这种情况,2019年,我牵头发起成立柬中记者协会,其中涵盖了柬文和中文媒体从业人员,并以柬媒为主。我们目的很简单,尽可能传递中资企业和中国人的正能量。


记者我这么理解,协会实现了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让柬埔寨人明白中国人不等于负面。

刘晓光你的理解很对,起码有个事实凝聚,让两国的民间更了解对方,推动交流友谊,共同发声。原本信息华文媒体和柬文媒体各自为政,信息不对等。协会搭起了桥梁。

微信图片_20210206135640.jpg
(受访者供图)

记者能否谈一谈你具体的工作?

刘晓光作为召集人和协调人,我努力把协会发展壮大。我们的确做了不少工作,前年我们组团去贵州、广西、吉林等地采访。也由于美国诬陷由中资建设的七星海综合开发区有中国的军事基地,而专门组织中柬记者去七星海实地采访,以正视听。去年因疫情缘故,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给100多名有困难的记者提供了赞助,包括大米和一些生活用品。我们还跟当地的中国医院合作,给老记者安排免费体检。通过这些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加入协会。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当地人对中国的了解主要还是透过西方媒体。我们未来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柬媒记者多去中国参访,实地了解中国到底是怎样的国家。眼见为实,回来再写中国时,观点就会有所不同,也会无形中影响很多的读者和老百姓。通过前几次活动,我们感觉效果非常好。


记者20多年,中柬关系发展如何?在你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刘晓光我在柬埔寨基本没离开过媒体工作,看到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就,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海外华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几年中国的强大,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腰板更硬,说话底气更足。

中柬关系更不用说,是全天候的快速发展。现在中柬两国官方和民间提及中柬关系,都会用铁杆朋友这个词,我们国家领导人用,洪森总理也用,铁杆朋友能全面概括中柬友谊。


记者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作为媒体人,你觉得中国对柬埔寨的哪些行业推动比较大?

刘晓光我来这里时,来柬埔寨的大陆人很少,有也就是一些小生意,基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以香港人和台湾人居多,主要投资制衣业。我记得好像2005年后,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和相关政策出台,大批中国人开始进军柬埔寨。

中资企业对柬埔寨的经济发展绝对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可以讲,没有中国的投资和帮助,柬埔寨绝对不会有今天。我们在帮它修路,建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中国人的身影。


记者从整个东南亚这个圈层来谈,柬埔寨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与中国有很大关系,能否这么理解?

刘晓光柬埔寨政府和民间均认可这个说法。在东南亚,柬埔寨的政策比较宽松,投资项目没有限制,国民待遇和无外汇管制很吸引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进入各种行业。


记者你怎么评价自己?

刘晓光我属于年轻时不安分,比较冲动,敢实践。通过这些年的媒体工作、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我变得更成熟,更能从实际出发看待各种问题。比如现在看中国人在柬投资问题,我会有更加冷静和清晰的看法和认识。


《柬单⁺》


记者:Miles·T 吴平
编辑:余鹭

尾图.jpg
探寻真相的无限可能

精彩评论52

小米加步枪 发表于 2021-2-9 17:2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华商日报的一代功臣!
来自: iPhone客户端
高棉渣渣辉 发表于 2021-2-9 17:1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刘主席威武~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半枝烟飘香 发表于 2021-2-9 17:1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祝福在柬的同胞们都能赚到美金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关博文 发表于 2021-2-10 01:0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许多事情都是没有想到的,但自身的价值展现和有了伯乐方董,为你的人生做出了最好的安排。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廖宇胜 发表于 2021-2-9 20:3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新加坡
仔仔细细看完每一个字,非常感动和敬佩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秋天的风77 发表于 2021-2-9 18:0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阿联酋
666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福东 发表于 2021-2-9 18:2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拜倒在楼主的小石榴裙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纯-爷-们 发表于 2021-2-9 18:4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算得上是半个柬埔寨人了么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laopiao8888 发表于 2021-2-9 19:4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海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秦汉牧马河 发表于 2021-2-9 20:2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太长没看完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374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