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疫苗这个话题备受关注。终于在肆虐全球一年多以后,通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近期各类新冠疫苗接连上市,然而种类繁多的疫苗,可是让大家看花了眼,这里“第一君”根据疫苗的研发思路大致可分为三种。
从这三种思路展开可以分为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几种。
接下来,“第一君”就分别给大家科普下各种疫苗的基本知识,希望为您在选择疫苗的过程中,提供些许帮助,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要搞清楚疫苗的作用,首先要明白人体是如何抗击病原体的,这里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抗原和抗体。
病原体是可以在人体内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病原体中导致抗体形成的部分就被称作为抗原。
由于病原体的特征千变万化,所以人体产生的抗体也是奇形怪状,用以对抗特定的病原体。
那么疫苗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无害的抗原来源,从而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了这个基础知识的储备,就更容易理解下面的内容了。
一. 灭活疫苗
顾名思义就是用灭活病毒作为主体的疫苗。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原体杀死,使其失去致病力的同时,保留抗原性。在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针对抗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为第一代疫苗技术,目前市面上灭活疫苗主要有狂犬病疫苗、甲肝灭活疫苗、霍乱疫苗等,技术成熟可靠,稳定性好。
二. 病毒载体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是指将特定病毒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用技术手段将抗原与病毒结合获得重组病毒,接种后,利用这个特定的重组病毒在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达到免疫的作用。根据重组病毒能否产生活的子代病毒,又分为复制型和非复制型两种。
同样身为第一代技术,目前新冠疫苗的主要病毒载体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均为非复制型,即不会产生重组病毒的活的子代病毒。之所以采用腺病毒的原因是因为全球许多地区成人中,具有较高的的腺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同时腺病毒宿主范围广,多数类别的腺病毒对人致病性低,且不存在整合到宿主体内、无插入致突变的风险。
另一种研究思路是减毒流感病毒疫苗,通过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接种到体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还可以预防流感。
三. 重组蛋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也叫蛋白亚单位疫苗,是一种基于已经发布的病毒基因序列,将病毒目的抗原基因通过重组的方式构建在表达载体上,再转化到各种细胞中,诱导表达出抗原蛋白,将这些蛋白纯化后,制成的疫苗。
这种纯化后的抗原蛋白进入人体后,会诱导人体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为第二代疫苗技术的代表,重组蛋白疫苗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市面上市的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流感亚单位疫苗等。
四. mRNA疫苗
mRNA疫苗是核酸疫苗的一种,通过将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接种到人体内,然后在体内细胞中利用宿主的遗传物质进行表达,合成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其他疫苗将减毒病毒或抗原注射到人体内的方式不同,mRNA疫苗本身不含有抗原,而是以特定抗原的mRNA主要成分,但mRNA半衰期非常短,非常不稳定,就算通过现有技术改造,也只有几个小时,所以需要极低的温度来贮藏保存。
在前两代疫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疫苗技术,虽然在新冠疫苗之前,全球还没有此类疫苗应用,但此次新冠mRNA疫苗得以上市,代表着新技术的提前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大量的病例让漫长的临床试验进展迅速,才加快了其上市的过程。
五. DNA疫苗
与mRNA疫苗同属核酸疫苗的一种,DNA疫苗也采用第三代疫苗技术,通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蛋白的基因重组到真核表达原件的质粒中,再导入体内,利用宿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DNA疫苗已经被应用于HIV、流感病毒、疟疾等多种疫苗的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冠DNA疫苗也会上市。
六. VLP疫苗
VLP(Virus Like Particle)病毒样颗粒疫苗,是模仿病毒,但无传染性的分子。它不包含任何病毒的遗传物质,但又由于他们与真实的病毒分子非常相似,因此进入人体后,同样会触发免疫应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VLP疫苗技术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上市或在研的VLP疫苗包括HPV(人体乳头瘤病毒)疫苗、戊肝疫苗等。
由于全球只有一家公司在研制新冠病毒的VLP疫苗,可能上市的时间会相对延长。
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采用的技术,主要以灭活、腺病毒和mRNA为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对病毒研究的更加深入,采用其他技术的疫苗也会逐步面向市场,助力全人类共同战胜新冠病毒。
本文只介绍了各种疫苗的作用机制及市场现状,主要为大家科普疫苗是如何进行防护的,由于各类统计数据的差异,导致计算出的疫苗有效率各有不同,这里并不做讨论。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少聚集、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为您和您家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