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柬的那个年代,2013-2015,基本上国人还不是很多的时代,一切经营规则还尚在合理层面的时代,就听说,柬埔寨遍地是黄金,什么都可以赚钱。对吗?也没错,那几年的确柬国物资匮乏,设施落后,很多人做点小生意,开一个小餐厅,超市,做一个“倒爷”,的确赚了一桶“金”。但是这里的所说的遍地黄金,我不认为是英文里的Gold,我倒认为西班牙语里的La Mina更适合,两个意思,指黄金,也指地雷。柬埔寨遍地是黄金,但是贸然随便捡,也可能是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国人出国投资,无非是为利。但投资也是看两面的,有利的潜力,也有风险的相随。正确评估自己要做的行业风险与自己可能逐到的利的对比,才知道能不能做,怎么做。15年以后,大批国人来柬投资,除了看重利,也看重了柬国当时(乃至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多其他利益可图。再加上当时柬埔寨不排斥中国投资(只能说不排斥,友华我觉得也到不了那个程度),所以就吸引了大把国人进入投资。可话说回来了,既然为利而来,就有为利的规矩。你来柬逐利,就要熟悉逐利的规矩。在规矩中寻找机会,而不是在规矩中打擦边球,害的还是自己。
柬埔寨人是不会帮外国人的,可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可能帮你一些,但是大是大非或者有关柬埔寨同胞利益的时候,多半是不会站在外国人这一边。这里面有一些自卑心理作祟。柬埔寨人看到外国人在这里工作投资,拿着比他们高很多的薪水,过着虽不说帝王但也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然心里是有些不平衡的。你在我的国家,我的土地上赚走钱,多少多少万的投资,可是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我当然要在任何可能的机会下从你那里套走一些钱,谁让你赚得多,谁让你有钱呢。柬埔寨华人,尤其是金边华人,基本上特别穷的不多,最差也是工薪阶层。
第二代第三代华人有不少是打心底里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的,有钱的基本上也送去澳洲美国读书。这些年轻的华人基本上归属感不强。家庭一般送不出去的这些华人家庭子女,会讲中文,就有很多动歪脑筋的了。16年前后,刚开始炒地,本地勋爵和政府强买强卖的那个年代,这些在柬华人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和本地人之间。游走于几个群体之内,脑筋好的就靠着一张嘴赚的盆钵溢满。这些华人有的也这么想,我们当年从中国逃出来避难,现在你中国发达了,至少一大部分人不缺钱发达了,我们在柬埔寨却还是这个样子,我心里不平衡。我要从你身上宰一些才平衡。
老一代的华人归属感很强,但仅仅是归属感。论到商业上,老华人坑新华人,新华人吃中国人的残酷,不是空穴来风。填湖造地项目,土地转卖转买项目,多少中国企业,尤其是民企,在刚出来准备奋斗的时候就马失前蹄。老一代华人,尤其是生意做得不错的华人,这几年靠什么来赚钱呢,靠政治生意。靠不断地和祖(籍)国拉近关系,在中柬两国之间扮演代言人的角色来做生意。很多中国企业,甚至个人,来柬投资,多多少少都会被介绍给这个勋爵,那个成功的华人,来扩展人脉,为生意打基础。可这些人脉最后能帮到多少,笔者倒觉得要辩证看待。
国内的投资宣传,不可偏听偏看。真实的来考察,做调研,踏实做事才是正道。国内媒体的宣传,多少都会受到睦邻友好关系的影响,报道的有时候不是很专业很客观。要自己辩证来看。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要学会眼睛看事,脑子想事,踏实做事,不可闭着眼睛,今天听说和谁好,我就喜欢谁。明天听说谁不好,我就恨谁。
周末好天气,醒来胡乱写一些,也算是对自己阶段性的总结。我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不同意的观点,值当看个笑话。从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柬做事,不可太过于计较钱财。多少发生的事,根上都是钱财纠纷。不可过于贪恋钱财,不可过于贪恋美色,多少在柬国人败在这两方面。过于贪恋,势必动了歪心,最后误了卿卿性命。新的一年,希望每个人都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