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结合安全防卫技巧和生活实际应用,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提高安全防卫能力的常识及应用技能。日常生活中的准备工作:(一)先期概念:培养安全意识,考虑安全因素,远离危险区域。
1.出行约会尽可能不要靠近偏远地带和黑暗区域。
2.尽可能不要接触陌生人和已知的灰色人群。比如:易产生危险和冲突的区域,尽量少去,即使去的话也要三五人结伴而行。
3.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人员时,要设法避开。
4.平常可以做一些安全准备。
(二)先期准备: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学习必要的防身技术,提高安全防卫能力。
科学的讲,人与人,在体力、智力、反应速度等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再稍加训练或者做好前期的防范,就极有可能在整体素质上超过别人。增大我们在遇到暴力袭击事件时防卫成功的概率。
在突发甚至包括有计划的罪案当中,都有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的受害人成功逃脱或者反击逃脱的案例。成功逃脱的比例能达到30%左右。所以你如果稍加训练,成功的机率是很高的。为了自由和生命的尊严,防卫反击绝对是必要的。在平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学习防卫术、防身术、格斗等技术,提高自己的安全防卫能力。 二、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
当突然遭遇暴力袭击时,大部分人会瞪大眼睛,呆住不动,表现出惊恐的样子(Frezee);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逃跑(flight),最后很少一部分人会选择战斗(fight)。这就是遭遇暴力袭击时的“3F”现象。而正确规避风险的办法应当是逃跑(Flight)或者战斗(Fight)。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应对方法:跑、喊、防、打。(一)跑(有技巧)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跑是规避风险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不同的受侵袭对象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做出选择。
比如:经过训练有一定防卫能力的受侵袭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战斗的选择。
但是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在一个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往往跑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大脑瞬间蒙圈了一片空白,两腿发软,在躲避的过程中,也力不从心,容易瘫倒在地。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建议大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原因。
在利用跑这种方法规避风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生命安全第一、快速解脱的原则。
如果遇到危险,能够果断逃跑的一定果断选择逃跑,在逃跑时,妨碍逃跑的一些物品该丢弃的一定要丢弃;如果舍弃一些财物能够保住生命安全的要丢弃财物,确保生命安全。总之,“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当遇到歹徒追击时的逃离方法。
如果遇到歹徒的追击,应采用“S”形或者“之”字形奔跑逃离,闪避歹徒追击。
3.当遇到别人跟踪时的识别逃离方法。
身后有人很可疑,走到马路对面去;要是他又跟过来,拔腿就跑莫迟疑。(二)喊(有技巧)
呼喊救援也是快速解脱、规避风险很好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喊。呼喊救援也要遵循以下原则:
白天高峰高声喊,男友在旁高声喊,旁有军警高声喊;
天黑人少慎喊,孤独无助慎喊,直觉危险慎喊。(三)防(有技巧)
防的方法很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方便器材进行防卫。
2、利用四肢进行防御。
3、快速蹲下、躺下进行防御。
4、快速起身变换体位。(四)打(有技巧)
打是将一个被侵害的弱者变成强悍的攻击强者的一种方法。打并不是目的,解脱才是最终的目的。打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方的 “最薄弱的环节”——最容易丧失战斗力的部位。
打的原则是:发起突然,猝不及防。速战速决,快速撤离。
对于人来说,眼睛非常薄弱、咽喉也怕重击、鼻子也可以作为攻击目标、下体更是如此。这些部位受到重击,都会暂时减少对被侵害者的侵害力度,从而给你——反击者留下脱离的空挡。
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造成对歹徒的最大伤损,然后快速逃离。
因为拖延时间会导致歹徒的疼痛感消失、体力恢复,这样你就有二次受伤害的危险。所以,“逃离”——必须是你突击后的第一反应。(安全防卫作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每个人都要十分重视。
同时安全防卫不光指保护自身及家人的安全,还要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当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有能力我们要挺身而出,伸出援手,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来自: iPhone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