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Miles
泰国总理佩通坦在一通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私人电话中,称泰国军方司令为“疯子”,并恳求洪森出面缓解两国在边境的紧张关系。原本属于外交私下协调范围的沟通,却因录音泄漏迅速演变为一场席卷泰国政坛的风暴,也将这位上任不到一年的年轻总理推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宣布以涉嫌违宪行为,暂停佩通坦的总理职务,等待进一步调查。泰国社会由此分裂,支持者感到震惊,反对派则借机发难。而在泰国政局震荡的同时,邻国柬埔寨却在这场外交危机中悄然站稳了脚跟,不少舆论甚至说——柬埔寨赢了一局。
这场风波始于5月泰柬边境的一次短暂军事冲突,柬方一名士兵死亡。紧张气氛迅速蔓延至两国社交平台与媒体,双方军方也一度进入戒备状态,甚至目前双方关闭了边境口岸。
但显然,佩通坦低估了洪森的政治经验。不久后,洪森不仅在社交平台上确认了这通电话的真实性,还发布了完整录音。录音中,佩通坦不仅称呼洪森为“叔叔”,语气近乎哀求,还毫不掩饰地批评泰国军方高层为“疯子”和“政府的敌人。”
对于一位总理而言,这样的言论无疑是极具争议的。电话被公开后,泰国舆论迅速沸腾。原本在反对派与保守阵营眼中尚属“观察期”的佩通坦,转瞬间成为“背叛国家”的代名词。
更糟的是,这场危机触发了泰国长期未解的政治旧疾——文官系统与军方之间的深层裂痕再次暴露在阳光之下。事实上,泰国近年来尽管试图通过选举实现政治现代化,但军方的影响力始终没有减弱。

从2006年推翻他信、2014年巴育政变,到2023年佩通坦上任,每一届民选政府都要面对军方“并未真正退出”的现实。总之,泰国军方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存在,导致泰国成为全世界政变最多的国家之一。
佩通坦的父亲他信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典型牺牲者。而她自己,如今也正在步入同样的路径。
在2023年选举中,她代表为泰党赢得民意,但也在军方的默许下才得以顺利组阁。因此她的政策与姿态,一直游走在妥协与进取之间。这次通话事件,也许正是她在试图履行“和平调解者”角色时,谁知踩了军方划下的红线。而泰国政治历史一再表明,一旦触及军方禁区,即便你是合法当选者,也可能随时被扫地出门。
在这场事件中,洪森无疑是最具主动权的人。通话录音泄露后,他应该清楚地知道,这段录音足以引爆泰国内部政治危机,而柬埔寨则可占据舆论高地。一段录音,击中了泰国总理佩通坦,也重击他信家族的政治形象。可谓是“一箭双雕。”
从战略角度看,洪森此举等于将泰国国内矛盾外部化,同时也将柬埔寨在此次边境冲突中的“受害者”立场转化为国际舆论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风波中,洪森与其子洪玛耐政府的角色配合极为默契。
洪森作为“外交斡旋者”频繁出镜发声,而洪玛耐则专注于国内稳定和军队调度。两代领导人分工明确,协调紧密,这在许多国家的“接班期”中都较为罕见。
再者,从外交层面看,洪森此时选择“公关反击”而非“武力对抗”,不仅显示出地区政治智慧,也避免了冲突升级。
不仅如此,柬埔寨一直希望国际机构协调柬泰边境冲突。柬埔寨驻荷兰大使馆于6月16日正式向海牙国际法院提交与大塔蒙寺、小塔蒙寺、塔格贝寺及“三角地区”边界争端相关的诉求文件。也呼吁其他国家帮助协助处理柬泰边境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柬埔寨拥有处理边境问题的国际话语主导权。
而泰国国内的后续动向亦值得持续观察。在宪法法院宣布“暂停佩通坦职务”后,她的政治命运将由司法体系决定。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即使她最终脱罪,是否还能恢复政治信用?

在一项6月下旬的民调中,佩通坦的支持率已从3月的30.9%骤降至9.2%。对于一位仍处于权力新手期的总理而言,这是致命的跌幅。这意味着,她不仅失去了部分民众信任,也可能在下一轮政坛博弈中失去党内支持与军方妥协的空间。
而此刻的柬埔寨,尽管赢得的是一场小局,却在外交、地缘、声誉等层面取得了“多重积分”。但柬埔寨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胜利是建立在对手混乱、自己稳定的相对基础之上。
在整个东南亚大格局尚未稳定的前提下,每一场边境摩擦、每一次政坛更迭、每一个外交选择,都会成为重新洗牌的筹码。柬埔寨是否能将这一“胜局”转化为持续的战略优势,仍需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与地缘格局中检验。
一通电话引发的风暴,折射出的是东南亚地区政治生态的复杂与脆弱。在这片国与国、党与军、老与新的权力交汇之地,政治并不只是选票与程序的游戏,而是一场无休止的耐力赛。
泰国仍在挣扎,柬埔寨暂时领先,但终局尚未到来。在这个权力剧场中,每一个登场者,都是同时被注视与被下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