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人民币升值的真相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中国热点 发表于 1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柬埔寨

近期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7.11,即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的,这看起来像是一件“好事”,但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一变化并非完全是中国经济强势的表现。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主要是被“弱美元”推着走的

2025年4月初,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触及7.42高位,之后人民币逐步走强,一个月内回到7.2附近。如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度走低,一度跌至7.11。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从103附近回落至100下方,最低触及97.5。

问题来了,美元为何走弱?以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我们的投资究竟有何影响?

#01美元在走弱

美元的走弱,实际上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动的结果。美国经济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虽然通过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进行恢复,但长期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也让美元在全球市场上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截至目前,美债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大关,比债务规模本身更致命的,是它的利息。这笔每年超过1.2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德意志银行预计今年美债利息或超1.3万亿美元),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的国防预算,成为联邦预算中增长最快的支出。

此外,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关税战、减税政策以及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预,已为美元埋下贬值隐患。而近期特朗普宣布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并引发诉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市场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也是推动美元走弱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5年8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7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新增就业岗位仅7.3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这意味着美国就业数据跌破了市场普遍认可的“10万岗位衰退警戒线”,失业率也升至4.2%,释放出明显的经济降温和衰退信号。

更糟的是,5月和6月非农新增就业数据大幅下修:5月从14.4万降至仅1.9万,6月从14.7万降至1.4万,两个月合计减少25.8万个岗位。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9月将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自然就降低了美元的购买力,直接带动了全球市场上的其他货币,包括人民币的相对升值。

#02升值的意义

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除了外部环境,国内也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首先,央行最近明显加大了离岸央票的发行力度,8月新发了450亿,扣除到期部分后净融资300亿,仅次于年初的高点。离岸央票的发行能回笼境外资金,推高香港的利率水平,这也有助于稳定汇率。

这是否意味着背后是政策层刻意主导?

很多人看到人民币升值,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经济在强势复苏,人民币的升值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可实际上,人民币的升值更多是顺应全球弱美元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并不是“主动出击”,而是顺势而为。

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没有带动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如欧元、日元等)的同步升值。其实,相较于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是贬值的。

妙投注:中国在2005年汇改时就提出,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在内的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在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欧元、日元及东南亚货币普遍走强,尤其是欧元区因复苏与政策调整表现突出。相较之下,人民币虽对美元升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却相对疲软。

从贸易角度看,中国出口市场分布广,欧盟、东盟、日本等都是重要买家,因此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才是“基本盘”。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尤其是对欧元和其他非美元计价货币的贬值,实际上对中国的外贸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对欧盟、东南亚等市场来说,人民币贬值让中国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有助于中国维持外贸的竞争力。

但这一切也并非完全利好。人民币升值的同时,虽然对进口大宗商品和资本设备等有所利好,但这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出口的压力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低价竞争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03升值的空间

从投资角度来看,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也是大宗商品、海外资产的主要计价货币,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是“风向标”。

人民币相对美元是否会持续升值,主要看两方面:

对内看股市的走势。理论上,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国际投资者可能更愿意将资本投入中国市场,推动股市上涨。但这次情况是个例外,尽管人民币升值,但外资的流入并未显著增加,反而在某些阶段,外资通过减持中国债券的方式进行资产配置调整,对汇率形成了一定拖累。如果股市行情能延续,赚钱效应进一步显现,外资流入增加,人民币就可能会多一个新的支撑点。

对外看美元的走势。美元的走势依然是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变量。如果美国就业继续偏弱、通胀黏性下降,美联储释放更清晰的宽松路径,美元指数易于维持弱势,人民币对美元较易“稳中偏强”; 如果美国数据意外强劲,或市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干扰”的风险下降,美元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会缓解甚至逆转。

前者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9月降息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后续是否持续宽松仍存在不确定性。”。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未来大概率是在“弱美元”的格局下保持“稳中偏强”,而不会进入单边升值通道。

这一趋势同样会传导至投资层面,特别是对美债资产的配置策略。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买美债或美债ETF的本币回报=美元债券回报 ± 汇率变动 − 换汇/托管/ETF费用。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美元资产的本币折算收益会被冲减甚至抵消。

10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在4%上下,若一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4%,再扣掉若干成本,足以吃掉你在债券上拿到的大部分票息与价差。换句话说,汇率波动往往比分点上那点利差更“致命”。

正因如此,人民币对美元偏强的时点,反而是我们配置美元资产的“更划算”窗口。但投资者不宜一次性集中换汇,而应分批建仓,以降低单点判断的风险。

来源 | 视觉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5652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