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4日,一场 柬埔寨传统婚礼在柬埔寨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大饭店举行,身着柬埔寨传统服饰的宾客举起手中的 吴哥啤酒,为新人送上祝福,新郎新娘用流利的柬埔寨语一一回应、感谢。
这场“柬式”婚礼的主角其实并不是柬埔寨人,而是来自中国云南的夫妇李超和刘玫。简单又热闹的婚礼体现了他们对柬埔寨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折射出他们在这里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
如今,李超和刘玫已经在柬埔寨工作生活了十年,他们的梦想还在向前延伸。
2010年9月,李超和刘玫到柬埔寨 金边皇家大学留学,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柬埔寨。“天气热,电费还贵。”这是李超和当时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们对柬埔寨的最初印象。但他们也几乎立即爱上了这个国家:浓郁的热带风情、古老壮观的吴哥窟、物产丰富的湄公河、勤劳友善的人民都让他们着迷,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这里还是一片充满机会和潜力的发展热土。
、
还没毕业,李超和刘玫便果断接受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西港特区)抛出的橄榄枝,从做实习生开始,开启了在柬埔寨的奋斗旅程。
“起初几年工资不高,宿舍里的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没有车,出行很不方便。”然而,对刘玫而言,最艰难的还是长期和家人朋友分开。“园区建设初期,手机信号不好,我经常请柬埔寨朋友骑着小摩托把我送到海边的旅游景区找信号。”刘玫说,能在蚊虫的热情“招呼”下和家人打上一通视频电话,是那时最幸福的事。
而令李超苦恼的是专业水平和工作岗位的矛盾。虽然在学校学习很认真,但专业水平离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尽快提高语言水平,迅速融入工作环境,李超和柬埔寨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柬埔寨朋友的生日宴、订婚宴、结婚宴、满月宴,宴宴必到。柬埔寨同事的学习会、交流会、工作会、策划会,会会不缺。”如今,李超已经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柬语,和柬埔寨朋友的关系也更近了。
中柬友好 梦的基石
说到最想感谢的人和事,李超和刘玫的答案不约而同:是中柬友好关系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让我们的个人理想得以实现。
得益于中柬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驻柬埔寨投资兴业,为两国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17年底,李超进入云南建投集团所属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柬埔寨区域工作,2020年初,派驻吴哥国际机场投资(柬埔寨)有限公司,任商务投资部副经理。同年,刘玫也开始担任柬埔寨太子寰宇地产集团商业招商经理。从以语言翻译为主业,到从事行政、人力、投资、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夫妻俩的事业不断进步。
十年来,虽然在不同的公司和岗位上任职,但李超和刘玫的工作内容始终与中柬合作密不可分。西港特区、吴哥国际机场、金(边)—(西)港高速……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柬埔寨四角战略的密切对接,也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支撑。“西港特区内的100多家企业为当地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得到了柬埔寨人民的点赞和认可。”李超也因自己曾参与特区建设而倍感自豪。
如今,刘玫再也不用为了节省电费而汗流浃背,也不用再跑到景区找信号。这不仅是因为收入的改善,更因为柬埔寨十年来取得的发展。随着中柬合作的进一步推进,柬埔寨供电能力逐渐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在我不仅随时都可以和在中国的家人视频通话,还能在金边观看到云南电视台的节目,这是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从“校服”到“婚纱”,十年追梦柬埔寨的李超和刘玫早已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和习俗,成为了地道的新“本地人”;融入中柬合作发展洪流,他们相信梦想没有终点,未来,一定还会更美好。
来源:微信-澜湄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