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很多同胞的热议,据非正规经济协会独立民主组织(IDEA)称,越来越多的本土居民“饭碗”被外国人“抢走”。
这个协会的主席还提出,希望政府重新审核有关外国人在柬经营行业范围的界定,即欢迎外籍专业工程师、电子技术人员等,与此同时考虑禁止外国人从事某些小规模行业。
此篇报道一出,立即引起在柬同胞的热烈讨论。
有人直接表示,限制外国人在柬埔寨从事部分行业不太合理。
还有一位老板说,虽然柬埔寨工人的薪资合理,但是技术和效率上确实不行,责任感也缺乏。
还有同胞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出发,提出“双赢”理念,合理共同发展才是对的。
去年8月28日,为保护本国的就业市场,柬埔寨政府颁布禁职令,禁止外国人在柬从事10种行业,包括街头小贩、按摩、理发等。
但在10月5日,劳工部又发布命令,取消此前发布的外国人工作禁令。
其实,“禁职令”发布后,就引起不少中国同胞的质疑,甚至可能“逼走”来柬埔寨的打工人,这对于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非常不利。
或许是意识到这一举措确实存在不合理性,于是洪森总理再度发声稳定投资环境,并调整政策以期留下在柬外国人。
长远来看 禁职令不利于柬埔寨经济发展
不少人评价说,被柬政府取消的“禁职令”,看上去为本地人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饮鸩止渴的举措。
柬埔寨的投资环境优势在于实行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经济活动高度自由化,近年吸引了不少外国投资者。
而洪森总理多次强调,欢迎外国投资者来柬投资,柬埔寨为吸引投资者也出台了不少政策。
据数据显示,2019年柬埔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是柬埔寨最大外资来源国,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3%。
随着中国投资的不断涌入,来柬埔寨的中国打工人也不断增加。不少中国公司也愿意聘用来自中国籍的专业劳动力。
况且这些同胞虽然是身在异国的打工人,但也为柬埔寨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疫情当下,不少商家已经再苦苦支撑,如果重新恢复禁职令,估计到时不少同胞真的只能选择离开柬埔寨。
对于外国籍专业劳动力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许多中国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考虑在柬埔寨的投资计划。
因此,考虑禁止外国人从事某些小规模行业确实不是一个好想法,正如上面同胞提到的,与其想着设置门槛保护自身利益,不如合理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