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几间“破屋子”和教出的五代人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柬单⁺ 发表于 2024-12-29 14: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柬埔寨
微信截图_20241229133824.png
上图:光华公校大门

【推荐阅读】
1、集体“离家出走”:这群广东人在130年前定居柬埔寨
2、准备与命运抗争!离开华人村3年:我不想回去了
3、“三无”华人村!130年来,我们“寸步难行”

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恬静画面。如今,这段诗句被一位中文老师工整地写在黑板上,而在黑板前,一群学生正整齐地朗读。

朗朗的读书声飘荡在教室中,让人误以为这里是中国的某所学校。然而,这间课堂并不在中国,而是在距中国1200多公里之外的柬埔寨拉达那基里省云晒县的一所百年华校——光华公校。

这座学校伫立于西山河畔,承载着一代代华人的文化梦想。在过去近百年里,这所学校见证了华人村五代人的成长,也成了维系乡土情谊的重要纽带。百年来,光华公校的读书声不曾间断,成为村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现年86岁的张玉芬老人来说,他的一生与光华公校的命运紧密相连。

130多年前,一批华人从广东惠阳远赴柬埔寨云晒县。他们来到这片土地,披荆斩棘,辛勤劳作,最终在这片森林中扎下了根。然而,漂泊异乡的他们始终没有割舍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为了让后代不忘本,他们建起了一座简陋的学校,这便是光华公校的前身。

微信截图_20241229133814.png
上图:光华公校的中文课堂

张玉芬老人回忆道:“我1938年出生在华人村,小时候就进入光华公校读书。尽管那时学校只是几间简陋的屋子,课桌椅也破旧不堪,但它承载着我们这些孩子求知的渴望和对祖国的记忆。我的父辈们当年从中国来到这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后代有书读。他们深知,文化是根,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

光华公校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代代华人情感与文化的纽带。在张玉芬的记忆里,尽管学校条件艰苦,但村民们始终团结一致,将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然而,历史并非总是风平浪静。红色高棉时期,整个柬埔寨陷入了动荡,光华公校也难以幸免,被迫停办。

“红色高棉之后,我们开始重建家园。当时,老村因各种原因已不适合居住,于是我们开垦森林,建立了华人新村。”张玉芬老人说道,“我们四处奔走,筹款建校,甚至亲自去找老师,希望能再次让孩子们有书读。那段时间非常艰难,但我始终坚信,只要有文化的传承,村子就有未来。”

上世纪90年代,光华公校终于迎来了新生,并正式更名为“拉达那基里云晒县华人新村光华公校”。学校的复兴不仅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也成为了周边村庄教育的中心。重建后的光华公校,不仅接纳本村的学生,还吸引了许多来自周边村庄的孩子。

张玉芬老人的儿子、现任拉达那基里柬华理事总会会长张育成介绍说:“目前光华公校有50多名学生,其中除了本村的孩子,还有许多柬埔寨本地和少数民族的学生。学校学费每学期仅需50美元,主要是为了让更多家庭能负担得起。我们还开设了柬埔寨语课程,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中文和柬埔寨语之间找到平衡。”

微信截图_20241229133750.png
上图:光华公校的学生们正在上课

张育成还提到:“无论学生是否是华人,只要愿意学习中文,我们都敞开怀抱欢迎他们。光华公校的包容态度也让它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无论来自哪里、无论是什么民族,只要认可中华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求学。”

在教育理念上,光华公校很好地结合了儒家的“包容”与墨家的“兼爱”思想:它以开放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学生,同时用无差别的关爱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如今,这所学校已经开始教育第六代华人村的孩子。

6年前,光华公校迎来了又一次翻修。在柬埔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学校修建了水泥路,并新增了一间教室。如今走在光华公校的校园中,仍能看到许多捐赠者留下的纪念牌匾。这些爱心不仅改善了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成为了对文化传承的肯定。

微信截图_20241229133804.png
上图:光华公校的操场

“这一路走来虽然艰难,但看到村里越来越好,孩子们有书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张玉芬老人感慨道。

光华公校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华人村五代人的求学之路。张玉芬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文化传承”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将知识教授给下一代,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归属感和责任感的种子。

今天光华公校依然矗立在西山河畔。它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华人村的文化中心,是所有村民的精神寄托。这座百年华校在风雨中走过了一个世纪,未来,它还将继续把第一代村民们从中国带出来的传统和文化,传递到后来人手中。
探寻真相的无限可能

精彩评论11

JunK 发表于 2024-12-29 17:2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勵志故事来自: iPhone客户端
Jiangjun 发表于 2024-12-29 16:2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这样的事很多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原始逻辑 发表于 2024-12-29 23:0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真的很艰难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多彩生活 发表于 2024-12-29 18:3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挺好的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多彩生活 发表于 2024-12-29 18:3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不错啊来自: iPhone客户端
我是导演186715 发表于 2024-12-29 19:0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流芳百世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7c669da17acf 发表于 2024-12-29 20:2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可以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中柬东南亚物流 发表于 2024-12-29 22:0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有能力的多多支持来自: iPhone客户端
梦醒忆悲凉 发表于 2024-12-30 05:1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文化传播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351作品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