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特辑(一):美国关税大棒袭向柬埔寨:企业考虑终止合约,亦有计划撤离
周刊特辑(二):陷入绝境,难撑半年:有投资者站在灾区中的“重灾区”
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我们前天就看到这个新闻,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懵的,这对我们来说打击真的非常大,未来公司要怎么走目前还是个未知数。”这是一家从事工业园区建设的公司负责人老薛(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吐露的无奈和迷茫,而在和记者交谈时,老薛还时不时地叹一口气。
在特朗普宣布对柬埔寨征收高达49%关税的背景下,很多在柬的中资企业受到了重击,而像老薛这样的配套服务商,也难以独善其身。问题是,这根棍子只是暂时的“教训”,还是未来全球制造格局大洗牌的前兆?在柬埔寨中资企业未来还有没有救?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特朗普宣布了一项令全球市场震惊的政策:对多国产品重新征收高额关税。其中,柬埔寨的商品税率被定为最高,达到49%: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政策调整”,而是一场由全球地缘政治导火线引爆的信任地震。
这个看似冷冰冰的数字,对老薛来说,却是一声惊雷。他所在的公司是柬埔寨工业园区的开发商,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厂房租赁、水电通道等服务。
此外老薛坦言,他们公司的项目就有大约占地600公顷,规模相当大,目前也已经投入了数百万元,对于这样一个项目,公司不可能轻易放弃;而老薛和团队仍将继续观望,一方面尽力推动项目进展,另一方面也会继续开展招商工作。
“没办法,我们本身就是在做工业地产的,虽然不直接生产产品,但是服务的对象却是在柬埔寨的各大企业。”老薛说,“而因为特朗普突然加关税,一些中资企业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还没动工的项目在迟疑,刚动工的项目在观望,而动了一半的项目,则处于“硬着头皮上”的痛苦中。”
“就像是你禁止马车通行,那养马的、卖草料的、做马鞍的都会一起垮掉。”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形容这次变局带来的连锁反应。
特朗普的加税政策,看似只是在限制“柬埔寨制造”出口到美国,但实际上真正瞄准的,是那些试图通过“原产地规则”在柬埔寨设厂、绕开中美贸易壁垒的中国企业。长久以来,很多中资企业选择在柬埔寨设厂,“0关税优惠”再将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规避中国本土商品的高额关税。
这种“制度套利”,本质上是一场在灰色地带中运行的全球分工游戏:但当这套玩法被无情终结,整个产业链都将付出代价。
在接受采访时,老薛反复提到“特朗普做事不靠谱”,这不仅是一句情绪发泄,更道出了很多企业家的真实心理:毕竟,从政策逻辑来看,此次特朗普高举关税大棒,既没有明确的谈判目标,也缺乏前期警示,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政治姿态”。
在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布的公告中,所谓的“关税调整”理由之一,就是有些国家“被第三国利用作为出口跳板”。而柬埔寨正是这个跳板的典型:作为东盟成员国、美国最惠国待遇的受益者、制造业的后发地,其“原产地”身份一度成为中资企业出口美国的关键通道,也就是说这根关税大棒,打在柬埔寨的脸上,痛却痛在中国企业的腰上。
“特朗普任期也就四年,这种政策有没有可能再被下任推翻?柬埔寨政府有没有可能和美国方面谈判?能不能通过修订原产地标准继续出口?我们都在等。”老薛分析道;另一方面,此外老薛也不认为所有客户都会立刻撤离。
另一方面,不只是园区开发商感到压力,连带的物流、仓储、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公司,也在这场风暴中找不到方向。
“我跟一个财务公司的老板聊了一下这个问题,他也有和一些企业负责人沟通过。”一家建材运输企业的负责人老于(化名)告诉记者,“这些企业普遍表达了“及时止损”的意愿。也就是说,那些还没有开始投资的企业,大多会选择观望,不再贸然投入;原本有投资计划的,现在大概率也会暂时搁置。”
对于老于所在的公司来说,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雷雨也担心,雨季过后如果整体市场低迷,连基础建设也被迫收缩,那他们也未必能独善其身;此外雷雨透露,朋友告诉他,对于已经在建设阶段的项目,如果只是刚刚举行了开工仪式、投入成本尚少的,可能会选择暂停。但如果项目已经进行到一半,投入较大,那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推进了。
这种分化趋势似乎正在加速:重资产型的企业会选择死扛,轻资产的服务商则在寻求转型或“止损式撤退”;总之就是投资热情冷却,信心危机在不同企业间传导扩散:面对特朗普的这根大棒,被打中的不只是项目,还有信心以及大家未来的方向。
但“有没有救”这个问题,本质不是一个“Yes or No”的二选一,而是一个“How”(怎么办)的问题。
例如老薛就想看到转机:比如说柬埔寨政府和美国对话、东盟共同体提出抗议、出口结构重新分配,而就在特朗普价税后的2天,柬埔寨政府大幅下调了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而像老于公司这样的企业则关注周期的转变:市场永远不会停止,只是暂时没了订单。到了十月施工季恢复,客户回来的时候,也许新的机会也就出现了。
柬埔寨这次被打了一棍,疼是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就此崩塌,投资彻底蒸发:很多项目仍在继续推进,很多企业还在坚持观望,也有很多人也在思考如何走得更远。
如果说中国制造出海是一次穿越风浪的航行,那特朗普这次加税不过是突如其来的一阵暴风雨:对于在柬埔寨的中资企业来说,在暴风雨中翻船的风险客观存在存在,但沉船的结果却不是必然;回到开头的问题:对于那些在柬埔寨的中资企业,还有没有救?也许答案藏在他们是否敢于转型、是否愿意拥抱变化、是否能在政策压力中寻找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