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部大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我当时就是想试试,哪怕没用也好过啥都不做。”小飞(化名)坐在金边的一间咖啡馆里,跟记者说起这段经历时语气平静:自己没有背景、没有熟人、语言也不通,只靠自己写的一封投诉信,让柬埔寨劳工部正式介入调查拖欠自己工资的公司和老板。
对于在柬埔寨打拼的中国同胞来说,在职场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门“必修课”:但由于对制度的不了解,以及语言方面的沟通障碍,有时候即便想要维权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但小飞却告诉记者,在柬埔寨职场维权,也并非是求助无门的境地。
小飞表示,他刚到柬埔寨工作不久,因为公司在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自己的工资被拖欠。
“说白了就是不给钱,也没说清楚为啥不给。”小飞说,他一开始也抱有侥幸心理,但很快意识到这事不能拖,“不是钱的问题,只是觉得自己不能被这样对待。”
随后小飞决定去劳工部“闯一闯”,亲自递交投诉材料。
小飞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英文不太好也不会柬埔寨语,并且也不知道劳工部是否会受理:但结果却非常出乎自己意料。
“其实我在去劳工部投诉之前就先仔细整理了投诉材料,主要就是你想投诉的相关信息。”小飞说,“材料包括:一份中文投诉信和英文翻译,以防万一还用翻译软件搞、做了一份柬文版本,投诉信里要写清楚己的基本信息、护照号码、工作的大概时间范围、公司名称和地址,还有老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小飞表示,除了上述信息和资料外,还要把工资被拖的情况写清楚;此外,自己还提供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打印出来当作附件并附加了一张护照复印件。
劳工部地址(来源:谷歌地图)
“准备好这些资料后,我就来到了位于俄罗斯大道上的劳工部,直接敲开了一间办公室的门,用最简单的英文告诉里面的工作人员说要投诉,然后再把准备好的资料递交给他们,让我很意外的是,大家的态度非常好,不到十分钟就受理了我的投诉需求。”小飞说。
小飞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在收下了他的投诉材料后,还让自己留下了电话和邮箱,并告诉他回去等通知;几天后,劳工部的工作人员与小飞取得了联系,并邀请他过来面谈。
“他们会要求带柬文翻译,不是因为想收费,而是你要讲清楚情况,他们得记录和处理,所以得有官方语言翻译。”小飞说,这点不少人会误会,以为是故意为难,其实并不是,纯粹是沟通效率的问题,“我打听了一下,找个陪同翻译的价格不算便宜,但确实是必须的。”
而在沟通现场,劳工部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会在面谈结束后主动联系公司,要求配合解决问题。
不过小飞遇到情况是公司不太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劳工部会尝试继续协调,甚至可能对企业提出警告或罚款,但如果公司态度强硬,就需要更多轮的交涉,有时还需要员工和公司代表面对面谈判。
“我后来去的几次就是双方都到场,劳工部在中间调解。但说实话,能否彻底解决问题,还得看你投诉的公司配不配合;毕竟柬埔寨目前在劳动监察和强制执行方面,与中国还是有一定区别。”小飞告诉记者。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过程未必完美,但小飞说,从头到尾劳工部的态度都很好。
“他们没有因为我是外国人就不受理,相反你只要愿意去说,他们就愿意听。”小飞表示,“不要以为外国人就不能维权,事实上完全可以,只是你要提前准备好材料,维权过程中也别怕麻烦。”
谈及这次经历,小飞坦言:在海外,最怕的不是公司不讲理,而是自己明明合法权益受损却什么都不做,哪怕有一点希望,也要走一遍正规程序。
而一位在金边从事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也告诉记者,劳工部对拖欠工资的行为具有一定行政调查和协调权力,如果企业一再违规,会可能会被处以罚款;此外,如果企业未签署书面劳动合同、无故拖欠工资等,员工都有权要求调解甚至仲裁。
他也提醒,维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留痕”意识:任何承诺、工作安排、工资协议都尽量保留文字凭证,哪怕是聊天截图、电子邮件也能作为证据。
至于中国能否承认柬埔寨的仲裁结果、是否能强制追责到国内,这位律师坦言目前来说还比较困难:即便公司是中国的,仲裁书也未必在中国有法律效力,如果企业没有在柬埔寨留下财产,负责人也回国了,追责难度也确实大。
但这不代表当事人不能在柬埔寨本地维权。
总之,小飞的故事未必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但它是很多身在柬埔寨打拼的中国同胞,在职场上可能面对的局面;在采访的最后,小飞坦言,如果自己不去劳工部投诉,那很有可能以后也会有别的人遇到这样的问题。
“该努力的一定要努力,总之试过了不后悔。”小飞说。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受访人的口述,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