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柬单网综合报道】据柬媒消息,近期柬埔寨社交媒体平台频繁出现以“帮扶贫困者”为名的虚假募捐信息,部分不法分子借助AI技术伪造图像、制造煽情情节,诱导公众扫码捐款,实则涉嫌网络诈捐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现象,柬埔寨王家研究院秘书长杨宝博士与哲学家邱本通博士日前联合发声,呼吁公众增强辨别意识,警惕“AI技术+同情营销”模式背后的诈骗风险。
据介绍,该类诈捐行为常通过AI合成贫困儿童、孤寡老人、边境士兵等图像,附带二维码或转账账号,发布在社交平台求助,利用公众善意实施欺诈。近期,暹粒省警方已逮捕一名涉嫌利用AI图像开展诈捐的男子。
杨宝博士指出,在经济形势复杂、多数民众生活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个别人却将公益慈善变为谋利工具,令人痛心。他强调:“虚构事实、伪造求助、骗取善款,已涉嫌触犯法律,应依法追责。”
他同时呼吁执法机关加大对此类网络诈骗行为的查处力度,并提醒公众在转账捐助前务必核实信息来源,切勿因一时同情而被情绪牵引做出决策。
哲学家邱本通博士进一步指出,AI作为新兴技术,其应用场景日益多元,但也极易被别有用心者滥用。他建议,政府应加快建设权威的公益平台,集中资源、统一监管,防止无序个人募捐成为诈骗“温床”。
与此同时,柬埔寨数字技术与教育宣传总局也发布公告,面向广大网民提出五项防诈建议:不向来源不明的账户转账;不点击可疑链接或二维码;若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不转发未经证实的募捐信息;主动举报虚假内容。
专家一致认为,遏制AI诈捐蔓延需多方合力。一方面,公众应增强技术识别与信息筛选能力;另一方面,执法与监管机构须建立更高效的信息审查与打击机制,避免“善意”变成“收割”的工具。

来源:综合自柬媒
编译:Yin
校对: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