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纽约时报》在当地人眼里也算是臭狗屎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真言社 发表于 2020-3-19 14: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江苏
今天出了这样一个事,用来反击美国一直对中国媒体的歧视和政治打压。  
特别是2018年12月美方要求有关中国媒体驻美机构注册为“外国代理人”。  
2020年2月又将5家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随即对驻美机构采取人数限制措施,变相大量“驱逐”中方媒体记者。  
其实,说起新闻自由...美国在华媒体29家,中国在美9家,对等制裁也有点吃亏啊...  
别的我不熟,每天经过《纽约时报》总部大楼,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在上个世纪,纽约时报全球发行,有着相当高的影响力,是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大家熟知的纽约时代广场(TimesSquare),其实原名为朗埃克广场,也是因为《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因而更名为TimesSquare。  
用的就是NewYorkTimes里的Times,可以翻译成时报广场or时代广场,嗯,时代广场大气点,最终也成为了”世界的十字路口“。  
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纸媒的影响力!  
可是,近年来,大家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有内味了...  
百年老报《纽约时报》早已从一位端庄贵妇变为口出狂言的愣头青,明目张胆地玩双标,跟地方八卦周刊无异,当地民众早就看不下去了。  
比如在疫情上,前后20分钟,口吻180度相反的报道...  
不仅在中国问题上双标,对自己美国人也毫不手软...  
Reddit网友@jasonketterer贴出的一套对比图可以反映出问题。  
同样的白色西装,穿在不同政客身上编辑就呈现两幅面孔。  
1:选举日,希拉里的白色套装富有成效  
2:图尔西的白色套装不会赢的  
3:女性政客会被双标困扰吗?  
作为本届热门总统候选人的图尔西加巴德,常被民众拿来和希拉里做比较。除了同党派同为女性这两点,希拉里曾暗指其是老毛子的最爱,让两位女政客针尖对麦芒。  
《纽约时报》赤裸裸地站在希拉里这方攻击对手,还不带一点技术含量,网友们认为这很胡逼。  
而这只是常规操作。一家摄影媒体揭露了《纽约时报》在新闻图片上的双重标准。  
去年肯尼亚内罗毕一酒店遭遇恐怖袭击,遇难市民遗照被该报社高清无码地刊登出来。  
2013年肯尼亚购物中心事故和2016年菲律宾法外处决事件的相关报道也是如此,颇有渲染他国骚乱,不尊重死者的主观目的。  
2013年肯尼亚购物中心袭击...  
2016年菲律宾处决事件...  
标题配的是:他们屠杀我们像对待动物一样  
如电影场景般的构图和排版,希望大家学起来。  
而到了本国的枪击事件,新闻封面却往往呈局部意向展示。  
一点都不惨烈,你甚至品出了文艺的味道。  
对此网友在推特狂吐口水,不敢相信权威媒体竟扛起了种族歧视大旗,这实在有违新闻伦理。  
面对抗议,《纽约时报》大方辩护,声称无论世界上任何地方,他们都采取同样的报道方式,即展示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平衡敏感和尊重的诉求。  
无视批评内容,官腔打得漂亮,没有丝毫道歉和改进的意思。  
去年德克萨斯和俄亥俄发生的严重枪击事件造成31人死亡,《纽约时报》将其归结于特朗普的种族主义政策,并大胆登出“特朗普推进联合对抗种族歧视”trumpurgesunityvs.racism这样的标题,招来各界媒体人和各党派人士的不满。  
人们趁机挖出几年前该报社一位以反犹太主义和种族主义知名编辑Wright-Piersanti的猖狂言论做对比:  
“我本来想说'糟糕的犹太新年',但是我的新年决心之一是减少反犹太情绪。所以,犹太新年快乐,你们这些犹太人。”  
曾呼吁解雇该编辑的议员李·扎尔丁对此十分恼怒,他在推特发出激昂的po文。  
“《纽约时报》简直是双重标准或无标准。这是拆自己的招牌,试图掩盖其编辑的反犹太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反应非常难看。”  
更多保守派人士联合抗议。  
白宫前高级官员克利夫·西姆斯(CliffSims)称《纽约时报》的作品十分搞笑。  
导演兼制片人RobbyStarbuck则指出《纽约时报》此举是将责任从编辑转移到攻击他的保守派身上,认为左翼倾向的该报社是在故意挑衅,以此放大保守派的过错。  
被认为是全球最大报社的《纽约时报》以其传统的字体和灰色版面为特色,在民间有着灰老太(oldgraylady)的昵称。  
如今这个外号却像它的名声一样腐朽,城市词典的解释揭露了民众对其强硬政治手腕的不满。  
Salonnews曾指出《纽约时报》似乎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标准在报道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相关新闻。  
新闻纠察网newsbuster则将特朗普和当年奥巴马的同类新闻报道作对比。  
当提出有争议的赦免政策时,《纽约时报》形容奥巴马为“仁慈”,而用在特朗普身上则是“无节制的放任”,毫无客观性可言。  
自从特朗普竞选以来,《纽约时报》对他的偏颇报道就从未停止。特朗普认为有高级政客化身专栏作者深居幕后,要求《时报》交出其真实身份。  
《纽约时报》拒绝提供任何线索,对此他们在专栏中公开表明:  
“许多特朗普的被任命者都誓言要尽我们所能来维护我们的民主体制,同时阻止特朗普受到更多误导的冲动,直到他出局为止。  
对此特朗普公开扬言:“《纽约时报》迟早完蛋,少看《纽约时报》能多活20年!”,《卫报》记录了这位总统的委屈与辛酸。  
《纽约时报》的衰落早已业内认证。  
“广告收入的下降,让《时报》更多依赖订阅收入。随着它在报告中越发左翼色彩,它吸收了更多年轻消费力,恶性循环,这让它在新闻伦理上越走越远。”  
“新一代的记者对左翼事业的承诺比对真理的承诺更大,他们忍不住发表异议并要求世界顺应他们的偏见。”  
而特朗普的执政无异于激化了《纽约时报》的偏执行为,评论员DanaMittenbacher表示如今再谈《纽约时报》,已成为新闻专业的反面教材。  
这么说吧,《纽约时报》早已不是它以前的样子...  
从《纽约时报》对我国和意大利封城的双标报道不难看出只是其常规操作手段。  
“我们不知道《时报》的左路将走向何方,对此你需要的是提高思辨的判断力。”  
西北大学宪法学教授JohnO.McGinnis感怀《时报》之衰落,并呼吁读者保持清醒,不被政治工具洗脑。  
下次,遇到类似CNN、BBC、WSJ、纽约时报某类新闻,别气着自己,嘲笑就完事了,哈哈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