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 98 375 667 www_58cam info@58cam.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开启左侧

西港特区总工邵建明:我在柬埔寨做起了“校长”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如果你也听说 发表于 2014-8-25 1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柬埔寨

       中新社柬埔寨西哈努克港4月30日电(记者 石岩)距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不远的默德朗乡,一条坑坑洼洼的街市上,54岁的邵建明背着手缓缓地走过。他不时停下来,用流利的柬语与街旁店铺里的村民打着招呼,后者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而又不失恭敬地回话,仿佛邵建明是他们乡里德高望重的“元老”。


  邵建明不是什么“元老”,他是距此不远、中资企业投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村民们和邵建明的关系也并不是从来就这么亲近,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差一点武力相见。

  故事还要从8年前说起。2006年,在中柬高层的关注下,中国红豆集团控股的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柬埔寨当地企业在西港地区开始建立经济特区。次年开始,邵建明和他的同事们便在默德朗乡11.13平方公里的荒地上开始筑围墙、修厂房。

  “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头一天筑起的围墙,第二天便被推倒,一些建筑工具也莫名其妙地被破坏。邵建明和同事们查来查去,终于发现,是村民们担心荒地被开发后,这块免费的牧场没有了,便趁晚上通过搞破坏的方式“维权”。

  “你们一头牛多少钱?”一番调解无果后,一个想法涌入邵建明的脑海。当得知一头牛大概300美元后,他对村民说:“把你们的小孩交给我免费学中文,我保证你们将来三个月赚回一头牛!”(当地当时月工资水平约四五十美元)

  邵建明先从支持此事的乡长家开始“试验”。2007年,邵建明招来七八个孩子,借助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先从看图说话教起,一个简陋的“学堂”在乡长家里建了起来。

  “刚开始真的很不容易,我不懂柬语,只有在看图说话式教学的过程中,跟着孩子们慢慢学。”邵建明说。而与此同时,逐渐打消顾虑的村民们把更多孩子送到邵建明这里来。邵建明的“学生”们从起初的七八人变为三四十人,再到后来的二三百人。乡长家再也容纳不下,邵建明就借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室。下午小学放学后,便是他的“学校”开课时。

  邵建明的努力很快见到成效。不仅经济特区内工程的进度不再受到干扰,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大量中资企业的渐次进驻,中柬双语人才的需求使邵建明的学生们成为“抢手货”,为中资企业快速融入当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区里有很多我的学生,分布在园区各工厂,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所在公司的管理层,拿到了高薪。”对于这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结果,“校长”邵建明言语间难掩自己的成就感。

  邵建明最感欣慰的一个学生,是那位接受“试验”的默德朗乡乡长的女儿阿努。7年前,正是在阿努家,邵建明开了自己的“第一堂课”,而今,这位中文名为“陆丽琳”的22岁姑娘,凭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园区一家工厂当上了车间助理,拿到了高于当地普通工资一倍的薪水。值得一提的是,陆丽琳与园区一位中国小伙儿何军相爱,两人于4年前结婚,并育有一个男孩。

  “我从小就爱中国,邵工更是让我看到中国人的闪光点。如果不会中文,我还不知在什么遥远的地方、背井离乡地打着工,挣很少的钱,也不会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望着自己曾经的“校长”,陆丽琳说道。

  而当记者顺着“学生”的眼神,想看看“校长”此刻的表情时,却发现他已将眼睛藏在相机后,对着陆丽琳小两口儿,不停地按着快门。




精彩评论2

cambodia-yi 发表于 2014-8-27 09: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柬埔寨
咱邵总教出来的柬埔寨小孩会中文的学生连起来可绕柬埔寨三圈!哈哈哈!
大力神杯 发表于 2014-8-27 12: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克罗地亚
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找资讯,找工作,找房子,就上柬单网!注册账号 本站账号登陆 QQ账号登陆 微信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