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6日下午,市民葛先生的工商银行账户突然收到一笔1375元的款项,备注为“他行汇入”。
做销售工作的葛先生怎么也想不起这笔钱是谁给的,所以,就一直放在账上,没有动用。
12月20日,葛先生接到一个电话,提醒他需通过可可猫APP还款2512.33元。
葛先生大吃一惊,他手机里连可可猫的APP都没有下载过,怎么借人家钱了?
虽然葛先生颇费周折把可可猫打到他账上的钱退回去了。
但是,葛先生在可可猫APP的账户里,依然处于欠款未还状态。
记者了解到,最近,关于可可猫莫名其妙放款,然后要求高额还款的投诉远不知葛先生这一例。
来路不明的“进账” 葛先生说,那笔1375元的款项,是在去年12月16日下午被打进他工商银行账户的。
收到手机短信提示时,葛先生一头雾水,怎么也想不起这笔钱是谁给的。
因为不清楚钱款来源,葛先生就没有动用这笔钱,也没有再把这事放在心上。
12月20日傍晚,葛先生接到一个显示为来自江苏无锡的电话,说他通过可可猫APP贷款2500元,贷款期为5天,当天已经是最后还款日期。
对方提醒葛先生,应尽快通过可可猫APP还款2512.33元,否则就要被“催收”。
葛先生至此才明白,5天前他收到的1375元,是按照“行业惯例”,贷款2500元付完“利息”的余额。
葛先生跟对方强调自己并没有下载可可猫APP,也没有向他们申请贷款。但是,对方不予理睬。
为了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葛先生决定下载一个可可猫APP。
可是,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的应用里面都搜不到。最后,他在网络上搜到了这个程序。
下载成功后,葛先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登录,发现在果然欠了人家2512.33元钱。
退钱遭遇麻烦 在警方的指点下,葛先生来到银行柜台,希望把这笔钱原路返还对方。
可是,银行查到的账户信息发现,这个以622843开头的账号里有5个数字被隐去了。
而且,该账号是一个户名为胡*英的个人账号,银行无法将钱款退回去。
葛先生通过网络查询到可可猫的客服电话,打了很多遍,总算打通了。
对方了解到葛先生的情况后,坚持认为葛先生一定借了他们的钱。
后来,有一个1517684XXXX的电话联系葛先生,双方加了微信。对方给葛先生一个户名为孔*林的建设银行账号,让葛先生把“到手金额”打到该账号。
为了尽快摆脱这个麻烦,葛先生立即通过支付宝向这个账户转账。
可是,交易失败。系统提示“谨防诈骗”。
葛先生将情况告知对方,对方让葛先生通过手机银行转账。
后来,可可猫又有个“财务部0010”的微信加了葛先生,还给了葛先生一个叫陈*波的邮政储蓄银行账号。
在一名男子的电话指令下,葛先生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向陈*波的账号打款。
操作成功后,葛先生立即截图,发给对方。
可是,对方表示葛先生打款留言书写“格式不对”,他们收不到钱,要葛先生按要求再打1375元,以便他们撤销前面的款项。
“我立即警觉起来,没有按照对方的要求继续打款。对方就威胁我,说会让讨债公司的人来找我。”葛先生说。
讨债电话不断 从去年12月21日开始,葛先生开始不断接到催款电话。
我向他们强调两点:首先我没有找他们借钱,是他们主动给我打款;
第二,到我账上的钱,已经通过对方给我的渠道全部返还了,不存在欠款问题。
然而,对方不容分说,依然不断打来电话骚扰。
他们不停地换号码骚扰我,每天五六个电话。我一接通,对方就破口大骂,都是很下流的话,还威胁我,说要把我的手机通讯录放到网上去。”
葛先生说,除了骚扰他,这些讨债电话和短信,还“找”上了葛先生的一个同事和葛先生的母亲。
其中一则短信是这样写的:“葛XX欠可可猫钱不还麻烦亲朋好友通知他,没多少钱不用避而不见……”,短信里有葛先生的手机号码等信息。
我只是不接他们的骚扰电话,并没有避而不见。他们的恶劣做法,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葛先生气愤地说,虽然对方的言语恫吓和辱骂暂时还没有给他造成损失。
但是,每次接听,心情都很不好。所以,他现在甚至不敢再接不熟悉的来电。
可可猫回应:系统升级导致出现混乱 记者在相关搜索引擎上输入“可可猫”后,页面显示的不是公司新闻,几乎全是投诉信息。
某网站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可可猫“强行放款”投诉达一百余条。
记者翻阅相关投诉内容,发现他们与葛先生的遭遇如出一辙。
1月6日傍晚,可可猫的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平台的确出现了乱放款的情况,原因是进入2020年后,他们系统升级,出现了一些混乱,现在已经解决了。
记者告诉该客服人员,实际上,葛先生是去年12月16日收到的钱。
该客服表示,只要把收到的钱退回来,他们就可以清账了。
记者问,葛先生自称,钱早就还给你们了,你们的催收人员为什么还要天天骚扰葛先生呢?
这名客服回答:“不存在啦,不存在啦。”
该客服人员还告诉记者,可可猫是挂在某知名金融平台旗下的一个APP。
至于该公司在工商注册的名称,对方始终不愿透露。
点击网贷测试链接需谨慎
葛先生仔细回忆后表示,虽然他并没有在可可猫注册或者申请贷款。
但是,不排除他曾经在某些网站上打开过可可猫贷款APP的链接。
前些年,他因为房子装修,还在某金融平台贷款25000元,上面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号码,一位是这次被可可猫骚扰的同事,另一位就是他妈妈。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部分被可可猫“强行放贷”的网友,曾在一些网站填写过自己的信息。
网上有些‘测测你的无息贷款额度’的链接,打开后,按要求填进自己的相关信息,并留下了手机号码。”
一位受害人说,这些小链接名义上是测试免息贷款额度,实际上他们的后台可能就把这个设置成了贷款确认。
如果葛先生确实没有向可可猫借款,那么,可可猫的所作所为就涉嫌‘套路贷’违法犯罪。”
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沈凯捷律师看来,如果葛先生确实没有向可可猫借钱,那么他收到私人账户转来的1375元钱,应该等待讨要钱款的民事诉讼后再返还,擅自将钱款返还至私人账号,可能又会产生新的法律纠纷。
沈凯捷律师建议,葛先生应该到公安机关去报案,以便留下相关案情痕迹,以免今后产生新的纠纷。
来源:今日头条——周到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