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驱车14万公里,对自由有着异乎寻常的执念……看到这些描述,我想你不会将之与一个年满67岁的老太太联系在一起。
张瀛,上海人,今年67岁,在没退休之前,她是一名数学老师,过着的是循规蹈矩甚至有些刻板的生活。
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进行着注定不会太过深入的交流……张瀛的大前半生在旁人看来平静无澜。
但在张瀛眼中,这种生活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虚度光阴。
61岁那年,她决定开始学车,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早已怀揣多年的梦想——用自驾游的方式将自己的脚步印在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张瀛
12月23日,她再次从上海出发,这是她拿到驾照之后的第十次长途旅行。
同往常一样,没有周密的旅行计划,甚至连城市她都决定依照自己当下的心情随性选择……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性淡定的张瀛措手不及。疫情开始时,她已然在路上,原本应该悠然自得的旅行突然变得进退两难……
↑ ↑ ↑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 ↑ ↑
01 退休之前,觉得做什么都来不及,退休后觉得一定要把想做的事付诸实践
同所有人一样,张瀛对未来有着自己的构想,但是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选择将愿望一再搁浅。
没有行动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没有意义的构想,这是张瀛退休第一天在家时突然兴起的强烈想法。
“我必须要做点什么。”她告诉自己,也由此迈出了第一步——学车。
61岁的张瀛称自己无论是从体力还是脑力两个方面来说已比不上年轻人,但是她不想再找任何借口阻碍自己利用接下来的光阴过一种自己理想的生活。
张瀛从年轻时代就有一个可以随心旅游的梦想,然而所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附带的洒脱,仅靠一时兴起是无法实现的。
气定神闲的平淡坦然背后,你得考虑无数个实际的问题,每一桩琐碎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实现梦想路上的拦路虎。
“我的科目二考了两次,其他的都一次过,很奇怪,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做什么都来不及,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是等自己退休后又突然觉得我必须利用接下来的年华好好享受生活,把早年间许下的愿望都尽力实现。”
2014年,张瀛如愿拿到驾照。等待了一年后,她驶上高速,向世人证明:年逾花甲,我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余生。
02 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长途旅行的费用虽然丰俭由人,但是长此以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会是一笔不匪的费用,张瀛却仅依靠退休金就支撑了自己路途上的吃穿用度。
张瀛和她的爱车
“我吃住都在车上,从来都不去选择到饭店吃饭,到酒店住宿,车上有一个车载冰箱,我会提前把蔬菜肉类和米面采购好,自己做饭。晚上就寻找一个房车营地,只要你们留意,这样的组织机构每个城市都有,我会在那里歇脚休息。”
张瀛用手机拍下的广西风光
这样的旅行计划显然同把旅行当做纯粹享受的小资想法拉开了距离,张瀛的旅行故事和舒适放松没有太大关联,反而更像是一种突出观感的修身之旅。
驱使她不知疲倦一直在路上的,是她口中“自由”所代表的人生态度。
“我每次决定旅行后,都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制定详细周密的旅行计划,甚至地点我都是依据当下的感受决定的。在我看来,计划永远赶不上瞬息万变的变化快,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截至目前,张瀛的行车记录仪上显示她已经行驶了140697公里,她的足迹也踏在了广西、贵州、云南、浙江、福建……的土地上。
03 疫情来袭
12月23日从上海出发开启自己梦寐以求云南之旅的张瀛不会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竟会让本性淡定从容的自己第一次感受到措手不及的窘迫,觉得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冷静思绪后,她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做好了身份登记,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体温监测,她在丽江找到一个房车营地,老板东子每天都会为她监测体温,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期间东子还为张瀛提供了免费的食物,告诉她可以安心待在营地。
丽江东子房车营地
东子为张瀛测量体温
“这次我出来旅游一路上都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考虑到疫情,我觉得自己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我每天都会做好自身防护,本来我就不会到酒店住宿,吃住都在车上,最大程度上已经将人员接触降到了最低。这次的旅行和以往不同,我甚至不敢下车到景区去逛,对于丽江的秀美风光,我都是透过车窗来欣赏。”
当记者问她是否为这样的旅行感到遗憾,她却说,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更何况她在路上还感受到了来自丽江的善意和温暖。
整个采访过程,张瀛谈及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自由”。
她说,在不同的人眼里,所谓“自由”是有不同的定义的,实现自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大半辈子,张瀛都同严密布局、逻辑缜密的数学世界打着交道,这需要她冷静理智的判断和思考。
然而她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个人格,对自由有着异乎寻常的执念、具备高超的执行力和无所顾忌的胆识和勇气。
但是这个隐藏的人格似乎又难以用“感性”来简单概括,张瀛说,其实每个人都在探寻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也还在探索的路上。
来源:今日头条——丽江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