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广深离婚排号至少等待1个月#话题冲上了热搜。
据广东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结果显示,即日起至今年6月16日,广州各区的离婚剩余预约量为0。
这意味着现在想预约离婚的广州人,要排到下个月17号之后了。
这是离婚率今年第二次冲上微博热搜,不到半年的时间便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这让我们更加看清了一个事实:
疫情不是婚姻的照妖镜,它只是掀开了婚姻的遮羞布,将里面的“虱子”曝光在空气之中。
比出轨更可怕的是鸡毛蒜皮的生活
还记得今年3月份的时候,#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情#话题,票数最高的便是:“离婚”。
那时候,人们纷纷在猜想:应该是疫情期间朝夕相处摩擦增多导致的,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然而,据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近几年因“感情不和”而离婚的案件占77.51%,而“感情不和”中“生活琐事”占了34.21%。
显然,这一切“早有预谋”。
《都市快报》曾采访过100对离婚的90后夫妻,得到的答案各种各样:
“我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是咸的,可他却一定要放糖!”
“每次都是我洗碗,我受够了。”
“他总是不记得带厕纸上厕所!”……
2016年,四川女子张某为了和丈夫离婚,写下了多达3万字的离婚理由,其中包含控诉丈夫天天在家打游戏、不喜欢《冰雪奇缘》等等。
这些看似不可理喻的奇葩理由,却成了压死婚姻的一颗稻草,风一吹就溃败。
这不得不让小微想起了母亲说过的话:遇到什么困难,夫妻之间都能熬得过去,唯独这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事最是考验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
离婚率变高的背后 是日渐缩小的男女经济地位差距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份婚姻大数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国离婚案件中,73.4%是由女方提出的。
从前,是广州女人越来越不想结婚;如今,已然演变为广州女人越来越敢离婚。
via.司法大数据
究根到底,是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日渐提升所带来的改变。
据BOSS直聘发布的 《2020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发现,现在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995元,与男性薪资差距为3年来首次缩小。
via.boss直聘《2020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
在广州这座包容且机遇平等的时代,讲究的就是能力二字。
女性不再是只能围着灶台、孩子转的家庭主妇,她也有选择自己家庭角色的权利。
但如果碰上三观不合的丈夫,矛盾就会暴露出来,久而久之,离婚变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当然,女性地位的崛起,同时也带来另一波“灾难”:
有部分女性抱着“我是女的,你必须事事让着我”的心态,将夫妻之间的男女地位再次拖至失衡,也是离婚的其中一个缘由。
▲据统计,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向上涨
“离婚不需要冷静期,结婚才需要”
近日,关于#民法典草案拟引入离婚冷静期#话题也随之冲上热搜。
此举是为减少冲动离婚、轻率离婚,明确自婚姻登记机构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网友们纷纷表示“强烈不支持”,认为既然已经做出了离婚这个选择,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麦玲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复思考确定好了就可以去办
也有网友表示,如若有离婚冷静期,无疑是在给那些有家暴史的家庭递上一把刀子。
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并且有70%的施暴者不仅打妻子,还连带打孩子。
并且在网络征集意见中发现,夫妻双方一方存在家庭暴力、赌博、吸烟等问题,是网友们强烈反对“离婚冷静期”的主要原因。
▲近日,全国人大法工委根据此讨论作出的回应
而更为重要的是,网友们都认为:离婚不需要冷静期,但结婚需要。
在新人想要领证之前,可以设置30日冷静思考期。
毕竟,有太多婚姻悲剧都诞生于“冲动结婚”上。
2013年,一对刚领证才4天的夫妻,竟然因为吃不吃麻辣烫的问题吵着要闹离婚。
还有“1314”领证狂潮,新人们原本是想求个“1314一生一世在一起”的好彩头,结果现实却是:
要么因为装修意见不同而离婚;要么就是发现对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要么就是嫌弃婆婆太啰嗦……
这些看似闹着玩的理由,无疑都暴露了当下年轻人“冲动结婚”带来的弊端。
为什么要结婚?
有人说,是因为到了该嫁娶的年纪了;有人说,是父母、亲戚的百般催促;
也有人说,是奉子成婚、不得已而为之;更有人说,是爱情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进化为婚姻的关系。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该成为我们“随便结婚”的理由。
毕竟你们最初的“漫不经心”、“随便应付”,最后伤害不会是别人,只会是你和另一个人的人生。(本文来自微广州)
来源:今日头条——爱生活的柑壹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