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号召下,各行各业纷纷响应,采取措施践行节俭。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在风风火火的行动之下,也闹出了不少奇葩事。
不久前,有媒体暗访了北京的几家餐厅,揭露了浪费乱象:去了一家粤菜馆,发现几个人吃完饭后,4个盘子里都剩下了三分之一的菜,走的时候没打包,浪费!又去了一家烤鱼店,发现两个姑娘只吃完一面烤鱼,剩下的也没打包,浪费!最后来到海底捞,发现有年轻人调配了3碗不同口味的小料,浪费!
看完这篇报道,网友们有些震惊:节约粮食固然是必要的,可连吃火锅多调几碗小料,都要被钉上铺张浪费的耻辱柱,这有些矫枉过正了吧?
常吃火锅的人都知道,火锅的酱料本就有不同的讲究。湿的、干的、清淡的、香辣的,调配方法多种多样,这就是我国火锅文化的很大一个特点。去川渝地区看看,顾客拿三碗小料简直就是标配。而且,就拿海底捞为例,小料费一人9元,这样的价格本就应该给顾客提供各种不同的选择,就连服务员也会主动帮顾客拿取。多吃几种酱料就成了铺张浪费,未免太过上纲上线了。
而且,这篇报道中其他的举例也是令人匪夷所思。提倡打包,也是要分种类、分场合的。要是食物不好吃,你还要硬逼着自己吃完,不想吃还要打包吗?实在吃不下整份的,而有的店里又不卖半份,这也让消费者为难。还有报道中说的烤鱼,连汤带水的食物,打包起来本就不方便,还容易变质。再者年轻人出门吃饭逛街,手里还拎着剩饭剩菜,怎么想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这种绑架式节约,并不只发生了这一次。先是各地陆续倡议N-1点餐模式、N-2点餐模式,这都属于正常操作。然而,接着有学校开始把浪费粮食和奖学金挂钩,一人浪费,全班受罚;某些餐饮店更是奇葩,让顾客进店前称体重,称完之后,顾客只能根据店家推荐的食物热量配比菜单进行点餐;天津一饭店推出男女版盒饭,女版减量不减价,这样的降智举措竟然还获得了节俭示范。郑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小伙子的包子掉到了地上,他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结果被一旁的大妈一通教训,直斥其浪费,还要掏钱买下这个包子,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看到这些新闻,不禁让人感叹:勤俭节约是好事,奈何有人要拿着鸡毛当令箭!与其盯着老百姓吃火锅调几碗酱,吃烤鱼夹几个面,不如去好好整治一下酒桌文化。打着热情好客的名义,喝了吐,吐了喝,桌上的菜动也没动过。酒也是粮食酿造的。一年有不知道多少场这样的酒局,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粮食。抓不住主要矛盾,反而不停地压榨人们正常吃饭的空间,怎么能不让人心生疑惑和不满?
我们提倡勤俭节约,意思是让只能吃下一碗饭的人,别点两碗饭;而不是让能吃三碗饭的人,只吃一碗饭,更不是让大家一起把碗也吃了。放任这样的“节约”下去,只怕最后吃火锅都得把汤底喝了,喝不完还得打包回家接着喝,这样才不算浪费。
合理的监督和提倡是必要的,但矫枉过正的勤俭节约,只会让老百姓们连吃饭都变成战战兢兢的考试,这又是何必呢?
来源:排头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