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现在的年货总没有童年时的滋味。大概是记忆和距离美化了当年的味觉,一临近新年,他们又越发思念那曾在味蕾留下的杂忆,毕竟,家人妈妈亲手做的菜,永远是不可抵挡的诱惑。
一个年货,足以唤醒和代表他们对春节的整份记忆。
徐彬 |女 |一碗粉红的汤
徐彬对年最深刻、最想念的记忆,是妈妈拿手的湖北特产排骨藕汤,这道菜承载了她的乡愁。
湖北的藕独具特色,在柬埔寨的藕根本煲不出湖北藕的深粉红色。徐彬在国内许多地方喝过藕汤,但没一个地方的藕有湖北的藕煲的汤好喝。《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集专门讲了湖北的藕,嘉鱼人在寒冷的冬天拖着竹筏,在水田泥地里挖藕。乾隆皇帝也曾盛赞潜江黄湾赞藕,“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湖北人的老习惯是大年三十必煨排骨藕汤,除夕夜吃年宴时必有一碗,初一有客到时,让客人有藕汤喝。
这道汤并不难做,难的是选藕,挑藕在湖北主妇面前是门学问,什么藕适合煨汤,什么藕适合清炒,什么藕适合做藕夹、藕海、卤藕等菜品,皆大有讲究。湖北人从小喜欢吃藕,藕不同枝节做的方法都不一样。
煨藕汤必煨四个小时以上,文火慢炖,肉的香和藕的粉甜融合在一起,起锅装盆时撒上胡椒,将鲜发挥至登峰造极。准备好食材,再不会做菜的人,只要懂煨汤的步骤,藕汤的味道都不会辜负人。
徐彬说,藕吃起来粉甜,肉吃起来软糯,汤喝起来咸鲜甜香,是咸汤中带点甜丝丝的感觉,而且冬天喝感觉又暖又酥。
“做的时候是想怎么个好吃法,吃的时候得到身心的满足,那才是温馨和舒服。”
十几岁开始,当妈妈在厨房忙活熬制藕塘时,她在一旁帮妈妈打下手,择菜,洗藕。
妈妈教她做菜的方法和窍门,她也苦下功夫学熬藕汤,但死活不如妈妈做得好。家里妈妈煨汤用的罐子已经十几个年头。就跟爱茶人养的茶壶一样,把所经过的岁月,都装进茶壶里,越久越有味,越养越泡到最本质的精髓。
今年是她到柬埔寨以来,第二个不回国的春节。徐彬是武汉人,去年因疫情没回去,今年则是认为回国太过复杂,除了隔离,还需要到街道派出所接受询问,整个过程下来,劳心劳力。
“回去搞得鸡飞狗跳的,为哪般?”
不回家过年,意味着她没办法喝到妈妈煨制的正宗藕汤,心生莫大的遗憾。
作为一个单身人士,她对在柬埔寨如何过年没什么打算,也不考虑亲自下厨做藕汤。“柬埔寨的藕只能炒着吃,煨汤煨不出那个味。”
外面的藕,总归比不过家乡的。
徐彬计划从淘宝网购些腊肠、腊肉、豌豆尖等,凑合着过新春。她从小吃惯了家人做的菜,网购的根本吃不出家的味道,更无法做到应景应季应节。
明年春节希望疫情结束,可以自由来住中柬之间,徐彬说,这是她对未来的期待。
张励 | 男 | 最忆饺子香
以前,吃饺子就是过年。现在,随时随地想吃就吃。
但对于张励而言,只有饺子上桌,才是过年。每逢除夕唯一不变的,是一家人围着桌子,欢声笑语地包着饺子。无论饺子已经变得多么触手可及,最想念的年货,依然是饺子。
张励是辽宁丹东人,小时候,家里年夜饭都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不但是食品,也是一种情怀,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文化。”他说。
以前过年,是在姥姥家,一家人提着各种干货和食材,提前登门造访姥姥家。
年三十下午吃饭过后,妈妈熟练地把面倒在一个大盆中,开始和面。和面这个过程很关键,一定要掌握好水温。如果水太凉,面会很硬,包起饺子来会很吃力,如果水温过高,面会很软,饺子容易破掉。
妈妈边加水边进行搅拌,灵活地用手不停地折,把面压挤揉成团。面和好后,妈妈让面醒一会。醒面即让面不是太生,相对柔软一些。
醒面的间隙,妈妈着手调制饺子馅。将菜和肉剁碎,侧耳倾听,菜刀剁馅的声音此起彼伏。剁好食材,加入各种调料,用筷子反复搅拌,融合成咸淡适中、味道鲜美的馅料。
一切妥当后,恰好是7点左右。家人围绕在一起,会包的、不会包的都来凑个热闹,边包边看春晚。包饺子分工很明确,有擀皮的,有包的,有摆的,一次性做够能吃两天的饺子。
包的过程中,会放几个硬币在饺子里,寓意是新年会发财。
妈妈煮饺子也不失讲究,将一个个饺子丢在滚烫的热锅里,胖如圆月的饺子争先恐后跳跃着,浓香在空气中荡漾,馋得大家直咽口水。
端上餐桌,一家人新的一年伴随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开始。夹起饺子咬上一口,留下了舌尖上属于春节的记忆。
张励童年中的饺子味道,他形容“是特别香。”15岁左右,张励开始会包饺子。无须特意学,看多了家人包,慢慢也就学会。他觉得自己包得挺好,只是慢了点。
饺子还是现在的样子,只是味道有些变了,吃不出以前那种味道,无论是和面,还是拌馅。
以前吃饺子就是过年,现在随时随地想吃就吃。再者,和食材也有些关系。馅料由原来比较单一的酸菜、白菜、芹菜等,多出了角瓜、黄瓜、韭菜、虾仁、鲅鱼……饺子几乎是水饺,蒸饺也有,但不太多。
不变的,是饺子表征着的团圆、欢乐与温馨。饺子是主角,氛围是必不可少的配角。只有饺子上桌,氛围才起来。为了这氛围,花大量时间捣鼓饺子,值得。
尽管张励仍未去过柬埔寨,但他曾一度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与兴趣,希望有机会到柬埔寨一趟。
然而,他暂时不敢想了。最近看与柬埔寨有关的新闻,他慢慢对此失去好感。“中国人坑中国人,绑架、抢劫、杀人这一系列,只有电影上才能上演,看了新闻整得我开车都害怕,走路都回头。”
小朱 |男 | 藏在馄饨里的苏式年味
北有饺子,南有馄饨。
作为江苏人,小朱的春节,从一碗馄饨开始。
馄饨馅是菜加虾仁或肉,以前小朱看爸妈制作过馅料,要先把菜和肉煮熟,然后再剁碎,剁得很碎。
皮是米粉做的,专门到菜市场档口购买,如果自己做馄饨皮会很麻烦,要很耗时间,先揉面,弄成饼状,用面杖擀擀成薄透,再用刀切成一个个长方形。
除夕夜,一家人提前把馅料、皮子准备好,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馄饨。小朱起初包馄饨会露肉馅,妈妈教他一个小窍门,包的时候稍微沾点水,把馄饨皮完全密闭起来。
煮馄饨时,不要忘记洒上几撮葱和一小把紫菜,增添些鲜美。
小时候,爸妈看放假在家闲着的小朱,说要想吃馄饨,你也想帮忙。小朱想尽快吃上一碗鲜美可口的馄饨,也会撸起袖子干活。久而久之,他早已将馄饨包得有模有样。
从小吃到大,在家里自己包的馅,自己包的馄饨,他觉得年味更好,有小时候的味道。
去年1月,他到东南亚旅游,结果疫情爆发,被迫滞留越南,在越南芽庄过春节,逛逛海滩。之后他跑去泰国玩了半个月,又来到柬埔寨,直到现在。
身在海外,小朱常常想起馄饨,可惜金边的馄饨太贵,小碗要4.5美金,大碗要6.5美金。难得去吃一下,金边这的馄饨店也较少,而且根本无法跟家里做的相比。但是,有得吃总归比没得吃好,小朱对吃也不是太挑。
正是吃不到家的味道,所以越临近春节,小朱对馄饨越发想念。
今年,小朱不回国过年。一是隔离时间过长,不想给家里添乱。二是在金边还有业务,就这样一走了之,自觉不太负责。
他尚未想该如何过年,总归和朋友一起过,或者去蒙多基里,或者去贡布白马对面的兔子岛,抑或暹粒。
所以先在这边呆一阶段再说,等疫情过了,到时候看看是去别的国家,或者说还是在这边,或者说是回国,到时再说。
“其实我去哪转悠都无所谓, 喜欢骑着摩托一个人漫无目的地闲逛, 挺怀念浙江佬在金边时的日子,两人吃了饭就拖着拖鞋到处乱串。就是想念家里馄饨的味道, 无比想念。”
(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新春专题 《年里·年事》
总策划:Miles·T 执行策划:余鹭 撰文: Miles·T、余鹭、吴平 胡思云、吴嘉玲、马兴帆 设计:温惠如
|